桩海10A-1井深井轨迹控制技术总结
2015-07-27李志强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湖北荆州434023
李志强(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湖北 荆州 434023 )
桩海10A-1井深井轨迹控制技术总结
李志强
(长江大学研究生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桩海10A-1井是一口中石化重点井,位于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埕北低凸起东南部桩海10潜山南部低部位,完井井深4723m,最大井斜23.7°,是一口深井定向井,完钻层位下古生界。施工中,二开大井眼(Φ346.1mm)井段托压严重,定向困难,三开(Φ241.3mm)井段岩性变化较大,不易稳斜,四开小井眼(Φ149.2mm)井段套管间隙小,未使用动力钻具,常规钻具控制轨迹效果理想。本文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轨迹控制,总结了几点深井轨迹控制技术的经验教训,为同类型井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海10A-1井;桩海;渤海湾;深井;轨迹控制;经验
1 基本情况
桩海10A-1井是一口定向评价井,位于渤海湾盆地埕宁隆起埕北低凸起东南部桩海10潜山南部低部位,设计井深4839.15m。实际完钻井深4723.00m,完钻层位为下古生界,筛管完井。
1.1井身结构
隔水管桩入63米,外径1000mm,一开660.4mm井深516m,508mm下入508m,二开346.1mm钻头,井深2455m,273.1mm套管下入2452.17m,三开241.3mm钻头,井深4256.5m,177.8mm套管下入4254.86m,四开149.2mm钻头,井深4723m,114.3mm套管下入4208.45m。
1.2地质分层
桩海10A-1井井口位于桩海10井井口方位140.4°,距离64.6m处,构造位置为埕宁隆起埕北低凸起东南部桩海10潜山,位于桩西、埕岛和长堤三个潜山披覆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勘探面积大约160km2,处于多个断裂体系的结合部位。
其中的平原组垂直厚度502米,岩性以灰黄色粘土及松散砂岩互层;明化镇组垂直厚度847.38米,岩性以灰白色粗砂岩为主;馆陶组垂直厚度513.86米,岩性以灰白色砂砾岩、棕黄色泥岩、灰色细砾岩为主;东营组垂直深度707.78米,岩性以含砾细砂岩、灰色泥岩、浅灰色细砂岩不等厚互层;沙河街垂直厚度148.36米,岩性以深灰色泥岩、油泥岩、油页岩,大套浅灰色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夹灰色、紫红色泥岩;中生界垂直厚度837.36米,岩性以浅灰色细砂、含砾细砂岩与灰色、紫红色泥岩;八陡组垂直厚度52.25米,岩性以灰色灰岩、泥灰岩,浅灰黄色灰岩夹薄层灰色、深灰色泥岩;马家沟组垂直厚度304.72米,岩性以浅灰黄色灰岩、浅灰色灰质白云岩夹薄层深灰色泥岩;冶里亮甲山组垂直厚度78.92米,岩性以浅灰色灰岩夹薄层深灰色泥岩;下古生界垂直厚度4.6米,岩性以大套浅灰色白云岩。
2 施工难点
深井井身结构层次相对较多,上部井段井眼较大,下部井段井段较长,都给施工带来了困难,其中有几点难点如下:
(1)摩阻对轨迹的影响。二开大井眼(Φ346.1mm)返砂不理想,造成摩阻较大,三开随着井深增加,摩阻也随之增大,使定向钻进困难,定向成功率低;
(2)钻头类型对轨迹的影响。PDC和牙轮外形不同,破岩机理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对轨迹影响不同,合理选择钻头至关重要;
(3)地层对轨迹的影响。本井在不同地层中钻进,岩性有泥岩、砂岩、灰岩和砾岩,对钻头产生的反作用力不同,使得不同地层中定向钻进效果也不同。
3 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分析
3.1摩阻分析
二开井眼较大,环空返速达不到理想返速值1.13m/s,造成返砂不完全。随着井深的增加,排量逐渐减少,泵压逐渐增大,这是由于返砂不完全,随着井深的增加,环空压耗逐渐增加,泵压也随之增大,限制了排量,使排量逐渐减小,返速更低,返砂更不好,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井深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直接导致摩阻增加。
三开井段随着井深的增加,钻具与套管、井壁间的接触增大,摩阻也相应的增加。
以上情况都是直接导致了定向时托压严重,实际操作过程中,下压到20t,钻头仍不能作用井底。
3.2钻头类型影响
对比使用PDC的1513-1670m井段和使用牙轮钻头的1670-1836m井段,同样的钻具组合,同是馆上段地层,岩性以砂泥互层。在使用效果上却截然不同:
1513-1670m使用PDC定向时,定向过程频繁托压,工具面不稳,效果较差,井斜降↘0.08º/30m;
1670-1836m使用牙轮定向时,托压现象明显减少,工具面稳定,,定向效果明显,166m井斜降↘3.16º,平均↘0.57º/30m;
原因分析:
一是:牙轮与PDC的破岩机理不同,PDC主要是切削,钻进时平稳,而牙轮钻头是冲击、碾压。牙轮钻头工作时,会产生轴向振动,主要有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牙齿与井底的接触是单齿、双齿交替进行的,单齿着地时,牙轮的轮心处于最高位置,双齿着地时则轮心下降。牙轮在转动过程中,轮心位置不断上下变换,使钻头沿轴向作上下往复运动,这就产生了轴向振动,振动的频率与牙轮齿数及牙轮转速成正比。在旋转钻井中,钻头纵振频率一般为100~500次/min。另一方面,由于井底不平,钻头产生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频率一般低于50次/min。钻头轴向振动引起整个钻具的轴向振动,从而使钻具不易吸附井壁,减少了定向过程因钻具不转动而产生的摩阻;
二是:牙轮钻头与PDC钻头的结构不同。PDC上的切削齿是固定的,在工作时,遇可钻性好的砂岩,切削较容易,产生的扭矩较小,而遇可钻稍差的泥岩时,由于泥岩塑性较高,切削齿吃入少了,切不到,吃入多了,就会阻力大,甚至切不动,这就使扭矩变大。在本井馆上段砂泥互层段钻进,PDC扭矩波动较大,造成定向时反扭矩角也随之出现大的波动,导致工具面的波动,定向困难;而牙轮钻头由于牙轮的自转,工作时切削齿交替接触井底,破岩扭矩小,切削齿与井底接触面积小,扭矩波动较小,反扭矩角相对波动也较小,体现在定向过程中工具面稳定,定向效果好。
3.3地层因素分析
346.1mmSKH517G牙轮钻头钻遇馆上段与馆下段,同样的钻具组合,在不同的地层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定向效果。地层描述如下:馆上段(1350-1884m)上部以泥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下部为厚层细砂岩、中砂岩夹薄层泥岩;馆下段(1884-2442m)上部以泥岩为主,夹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下部为厚层砾状砂岩(底砾岩);
馆上段与馆下段使用效果如下:
馆上段:1670-1836m,定向全力降斜,每柱定向两根或两根半,到后来每柱定1根或1根半,托压现象明显减少,工具面稳定,定向效果明显,166m井斜降↘3.16º,平均↘0.57º/30m;
馆下段:定向托压严重,泥砂互层造成,工具面不稳,需反复调整,定向效果差,井斜增长↗0.6º/30m,方位↗1.4º/30m;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层均质程度不同造成的,在馆上段中虽是泥砂互层,但砂岩主要是粉砂、细砂,粒径在0.01-0.25mm,与泥岩粒径偏差较小,地层较均质,在此井段钻进时钻时相差不大;而在馆下段井段中,因地层含有砾石,砂岩也有粗砂岩到粉砂岩不等,粒径相差较大的岩性混杂在一起,造成地层不均质,钻进时钻时波动较大。
4 经验及认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二开初始阶段使用牙轮较好。从实际使用来看,同地层中1513-1670mPDC钻头平均钻速10.62m/h,1670-1838m牙轮钻头平均钻速11.08m/h。由此可见钻速相差不大,但就定向效果来看,牙轮钻头更有利于初始阶段的造斜、稳斜;
(2)二开大井眼段施工时,每钻进完一柱后,划眼2-3遍,延长循环时间,增加岩屑上返时间。定向前,进行循环,减少环空内的岩屑含量,有利于减少托压现象;
(3)进入馆上段前,将井身轨迹调整好,更换一只新的牙轮钻头,以复合钻进钻穿馆下段,避免在馆下段进行定向作业;从本井实际应用来看,SKH517G钻头钻穿馆底砾岩后,起出新度75%,完全满足钻穿馆底砾岩的需要;
(4)中途调整轨迹前,适当循环一段时间,泥浆上加入适当的润滑剂,可使用定向过程更加顺利;
(5)不同地层岩性对定向效果影响,同样钻压4t的情况下,在砂岩段工具面的反扭角为130度,而在泥岩段反扭角为330度,致使在砂泥互层井段进行定向时,会出现工具面不稳定,增加了定向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李克向.钻井手册[S].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2]周全兴.钻井工具使用手册[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钻井工艺研究院.桩海10A-1井钻井工程设计[J].2013.
[4]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录井公司.桩海10A-1井钻井地质设计[J]. 2013.
[5]胜利海洋钻井公司工程技术科.桩海10A-1井施工策划[S].2013.
作者简介:李志强(1972-),男,山东淄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