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子”带来好日子
2015-07-27李家赛王鹤伟
文·图 / 李家赛 王鹤伟
“金叶子”带来好日子
文·图 / 李家赛王鹤伟
阳春的滇西南边陲,鸟语花香,蜂喧蝶舞,处处满载着春耕喜悦。
穿行于临沧市耿马县四排山乡班康村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沃野平畴上,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风光尽收眼底。满脸汗水驾着拖拉机耕耙的烟农,喜悦中透着希望……“托共产党的福,这日子越过越自在。没想到这瘦田薄地也能长出‘金叶子’,让布朗人过上甜蜜生活。”70多岁的村民董老大无限感慨。
曾经极度贫困的布朗族村寨班康村, 350多人家分散在喀斯特地貌的连绵高山中。“坡陡田丘小,苦饱吃不饱,遇上旱涝灾,收成打水漂”,是班康村农业生产的旧时写照。
2010年以来,临沧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将新烟区开发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相结合,与国家“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相结合,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持力度,带领布朗族村民靠种烟走上了致富之路。5年来的帮扶建设,如一股春风,吹醒了布朗山沉寂已久的土地,点燃了布朗人无尽的希望。如今,深藏在大山中的偏僻布朗村寨,已蜕变为一个“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乡村。
图为班康村烟农正在烟田起垄
“弯田窄地整平了,‘雷响田’变成了‘活水田’,拖拉机开进大田来,这烟叶质量一下子上来了。”正驾着微耕机起垄的大海子自然村村民何朝富说。
何朝富家有16亩梯田,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烟叶生长。然而令他头疼的是,耕地虽然多,却都是缺水性、零零散散的“巴掌田”。一到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由于没有脱贫的主导产业,平常开销只靠几亩茶园,他只能常年外出打工,看到大山外的农家种烟富裕了,只有羡慕的份。
“你看这地块儿,都是整片连起来的,原来的坡地是大埂套小埂,现在坡田改造成了梯田,把田埂全平整掉,小田连成了大地块,机耕路修到田间,三面光沟渠修到田头,不仅便于机械化耕种,还增加了土地。每亩烟田亩产值达到3200多元,高的达到4000多元呢。乡亲们数着卖烟票子,都说党的政策好,烟水工程是民心工程啊!”何朝富感慨道,“修建烟水工程,不仅推平了山坡地,更是推开了布朗人靠天吃饭的旧观念,当初对烤烟生产一知半解的村民,如今已成长为种烤烟的能人高手,如今种烟户家家有拖拉机、微耕机。”
班康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董有和介绍,国家及烟草部门2010年以来先后在大海子田坝投入700多万元,土地整形700亩,修建机耕路、田间灌溉渠4000米,建设12口水窖、39座密集烤房、5亩育苗工场,夯实了班康村发展烤烟产业的基础。通过烤烟扶贫产业的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000元增至如今的6000多元。得益于烟叶种植,布朗人住上新房子,买来了新车子,过上了好日子。
(责任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