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控制设计法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015-07-26巨向丽陕西省宝鸡技师学院陕西宝鸡721000
巨向丽(陕西省宝鸡技师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0)
顺序控制设计法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巨向丽
(陕西省宝鸡技师学院,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顺序控制设计法在PLC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作者在PLC实际教学中采用顺序控制法设计运料下车控制系统的举例,说明了顺序控制设计法是一种先进的设计方法,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
关键词:顺序控制;运料小车;PLC
1 经验设计法与顺序控制设计法
在采用PLC设计控制系统的电路中,一般对梯形图的设计多采用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没有一套固定的步骤可循,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在设计复杂系统的梯形图时,用大量的中间单元来完成记忆、连锁和互锁等功能,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且修改某一局部电路时,可能对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往往花了很长时间却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所以用经验法设计出的梯形图不易阅读,系统维修和改进也困难。
顺序控制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利用它可以简化采用PLC设计控制系统的程序,很容易被初学者接受,有经验的工程师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也会提高设计效率,程序调试、修改和阅读。
顺序控制,就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根据内部状态和时间的顺序,生产过程的各个执行机构自动有序地进行操作。使用顺序控制设计法时首先根据系统的工艺过程,画出顺序功能图,然后根据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
2 顺序功能图
顺序功能图用来描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功能及特性的一种图形。其有五部分组成:步、有向连线、转换、转换条件和动作组成。它的三大要素是步、转换和转换条件:
(1)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阶段,这些阶段称为步。用编程元件S或M来代表各步。(2)有向线段和转换:将两相邻步隔开,步活动状态的进展是由转换来完成的。(3)转换条件:控制系统从前一步进入下一步的条件。
初始步对应于控制系统的初始状态,是系统运行的起点。一个控制系统至少有一个初始步,初始步用双线框表示。一般用M0表示。在顺序功能图中,步的活动状态是由转换的实现来完成的。
3 顺序功能图中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
转换的实现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该转换所有的前级步都是活动步。(2)相应的转换条件得到满足。
与步对应的动作或命令:
一个步表示控制过程中的稳定状态,它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动作。可以在步右边加一个矩形框,在框中用简明的文字说明该步对应的动作。
绘制顺序功能图时的注意事项:
(1)步与步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转移分开;(2)转换与转换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步分开;(3)步与转换、转换与步之间的连线采用有向线段,画功能图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向下或从左到右,正常顺序时可以省略箭头,否则必须加箭头。(4)一个功能图至少应有一个初始步。(5)在单系列中,只有当某一步的前级步是活动步时,该步才有可能变成活动步。必须用初始化脉冲M8002常开触点作为转换条件,将初始步转化为活动步。
4 由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启-保-停”电路
设计“启-保-停”电路的关键是找出它的启动条件和停止条件。转换实现的条件是它的前级步为活动步,并且满足相应的转换条件。停止条件是后续步的常闭触点与前级步的线圈串联。
用顺序控制法在设计具体电路中包括:制定I/O分配;绘制PLC外围接线图;画出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共四个步骤。
5 运料小车自动往返PLC顺序控制
下面以运料小车自动往返PLC顺序控制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小车往返运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设备中。它是利用行程开关实现往复运动控制的。控制要求是:小车可以在A、B两点间运动。A、B两处各有一个行程开关。假设小车开始停在左侧。小车到A点停10S装料,随后驶向B点,到B点停5S卸料。完成后再返回A点,停止运行。要求采用PLC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由给出的运料小车控制要求分析可知,采用PLC设计控制系统可用顺序控制法进行设计,具体的设计如下:
(1)根据控制要求先制订I/O分配:
输入:X0—启动按钮X1—右限位X2—左限位
输出:Y0—装料Y1—右行Y2—卸料Y3—左行
(2)绘制I/O接线图3.画出顺序功能图
(3)画出梯形图
通过此例说明用顺序控制法在设计具体电路中包括:制定I/O分配;绘制PLC外围接线图;画出顺序功能图;画出梯形图共四个步骤。
参考文献:
[1]瞿彩萍.PLC应用技术(三菱)[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6.
[2]张桂香.电气控制与PLC应用[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巨向丽(1976-),女,专业课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电气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