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产学研用”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指导意义
2015-07-26黄少滨郎大鹏吴良杰董宇欣
黄少滨,郎大鹏,吴良杰,高 伟,董宇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浅析“政产学研用”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指导意义
黄少滨,郎大鹏,吴良杰,高 伟,董宇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政产学研用”是在“产学研”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创新体系,其更加突出了政府机构与实际用户市场在科技创新发展上的作用,通过市场的需求刺激与政府的政策助力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本文将针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结合“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进行浅析。
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教学科研
随着中国“产学研”理念的不断深入,根据其提出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方法得到了各个高校的认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形成了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的中国合作教育模式[1],“政产学研用”是我国根据现阶段科研创新的发展提出的新的协同创新方案。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提出:“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2011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促进由“产学研”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转变,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创新能力[3]。由此关于“政产学研用”理论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1、研究现状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中,“政”是指政府机构,“产”是指企业,“学”是指学校,“研”是指科研机构,“用”是指用户。在近20年教学科研的过程中,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科技创新方向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通过确定用户市场的具体需求来决定人才应该如何培养,可以减少科技创新的盲目性。政府在该协同体系中为高校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以及政策支持。通过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市场的各自特点使各个方面相互协同,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国内外针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陈晓红、解海涛提出了协同关系网络“四主体动态模型”,该模型以企业为核心、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三个主体为外部支撑;解学梅进一步针对中小企业,构建了一个企业为核心、客户-供应企业-相关企业-竞争企业为内环、政府-研究机构-大学-风险投资-技术市场-中介机构为外环的协同创新网络概念模型;宁凌,张玉强对当前“产学研”合作中出现四种模式,分别为高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科研院所主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认为这四种模式各有特点,在使用时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虽然以上研究者针对该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协作模型以及不同模型的适应条件,但是针对该体系对高校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影响并未给出。
Allen Kathleen,Taylor Cyrus在2005年提出应该结合网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向产品转化的过程。Gulbrandsen Magnus和Smeby Jens.Christian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知名教授愿意与企业合作,同时企业给教授的实际回报往往影响着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效率。
2、已有研究经验
近年来高校在完善自身办学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虽然一些措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带来了一些经济效益,但是必须意识到这些成绩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发展。
较低的科研成果转换率、多学科交叉融合不足、教学发展缺乏新鲜动力等等因素都导致了我国许多高校科研能力不足的弱点。而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可以针对以上不足对学校开展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现在有一些高校已经成功的证明,通过“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能够很好的推动学校的科研教学的发展。
3、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核心
“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强调根据市场以及用户需求确定科研方向。由市场和用户作为导向,引导高校教师与学生发现实际生产过程中欠缺的理论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最终将科研成果形成实际产品用于生产活动中,形成“市场需求—理论研究—解决市场需求”三级模式。
各个高校应发挥自己的学科特点依托区域优势资源找到科技创新点,通过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作,进行资源优势的互补。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结合学科优势与审计署以及黑龙江审计厅相互合作,解决了一系列在信息化工作推行过程中遇到的科研问题,并很好的将解决问题的科研成果形成具体软件,做到了科技成果到实际工作的良好转化。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发的社会保障联网审计系统(N-SAS系统)于2006年9月通过审计署验收,并在多个地市推广使用。
4、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优势
高校是科技创新力量的主要聚集地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主要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的教育方式大都是以课堂授课为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根据“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把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与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同时要打破学科间、领域间、学校与企业间的壁垒,让企业为高校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学校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以及环境。同时将学校间的不同优势学科,学校内的不同学科相结合,各取所长共同培养出真正高水平人才。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打破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用户之间隔膜,共享各自的资源,实现优势积聚效应。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本文受自助于: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社会保障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GXM_HLJ_2012036);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YB24),“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朱浩.民办高校发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4,2:38-43.
[2]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特稿,2011(9):4-6.
[3]原长弘,孙会娟.政产学研用协同与高校知识创新链效率[J].科研管理,2013,34(4):6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