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人流”隐患多
2015-07-25
央视《新闻1+1》披露的最新数据
到底中国每年有多少人次流产?1300万人次是一个被广为引用的数字,不过,这个数字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卫计委(原卫生部)统计的。而现在,按照《中国卫生年鉴》的数据,每年有600多万例的人流手术。这显然不是全貌。因为,很多民营医院的数据不全,更不用说各种黑诊所。去年11月的时候,西安一位民营医院女老板向《华商报》吐露了实情,她的医院10年来每天要做20例左右的人流手术。由点及面,未被统计的人流手术绝对是个很大的数字。
尽管缺少全局的统计,不过研究论文并不少,通过各地的论文可以拼凑出一幅图景来——未婚女性人流者越来越多。2010年发表的论文《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汇总了19篇有明确年龄信息的相关论文,结果发现,25岁以内的妇女占比为49.5%,未育妇女的比例是49.7%。近日,央视《新闻1+1》中也独家披露了一个2013年开始的大型调查,最小的13岁,24岁以下的占到31%。
央视《新闻1+1》里披露了一组最新的数据,显示年轻人的人流现象不容小觑。到底哪些年轻女性在做人流手术呢?有人说女大学生是主体;还有人说是女白领;另有报道提到进城务工的女青年……后两种说法都有不少数据支撑,好些是来自各地公立医院第一手的资料。总之,尽管缺少全国性的详细数据,但是各种资料都指向一个问题——与八十、九十年代堕胎以已婚已育妇女为主不同了,未婚未育的年轻女性人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且人群各异,总量很大。然而,这个庞大的群体长期被忽视,又被别有用心之徒惦记上。
避孕服务政策与年轻未婚人群无关
被忽视的一面:长期以来避孕举措主要针对已婚群体,年轻的未婚人群避孕觉悟匮乏
未婚先孕在中国并不新鲜,讨论年轻人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然而,针对未婚人群的避孕服务或者政策几乎没有。一些医生和学者对前来医院人流的人群做调查,得出的结论都是未婚者比起已婚者,避孕知识要匮乏多了。而很多人往往因为害羞的关系,求助于网络、电台、杂志,得到的知识真假掺杂。很多调查都显示,这些年轻女性并不是不知道避孕,或者完全放弃避孕,而是往往一知半解,存在侥幸心理。例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2013年开展的门诊调查显示,235例调查对象中,有49.8%认为偶尔性生活不会怀孕,而在以往的避孕方法中,使用避孕套的占88.1%,但是这些人中竟然只有4.8%能够完全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实许多人并非完全没有避孕知识,却抱有侥幸心理。
说到服务和政策,就不能不说避孕药物发放。相关部门每年都会采购大量的避孕药具,只不过,这些药具主要是针对已婚育龄妇女(尤其是已婚已育者),与年轻未婚人群无关。
女性避孕的觉悟与生理卫生知识有关,同时还有性别、社会因素。不少的调查发现,女性是否采取避孕措施,和性伴侣的关系很大,倘若后者不愿意,往往也就算了。《工人日报》近期的一篇报道里,还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女工在面对避孕问题时,会承受一定的道德压力。“女工中间甚至存在一种认同——主动提出‘用套,代表自己的性经验比较丰富。而这不符合男友或丈夫预期的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有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避孕觉悟高。中南大学胡平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未婚人流女性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对2010年11月~2012年6月在长沙市的部分医院里要求中止妊娠的2650名女性进行了匿名访谈,结果发现,这些女性中65.2%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36.3%家庭情况较好。
人流广告被包装成轻松而喜感
被惦记的一面:人流广告满天飞,“安全无痛”不绝于耳,许多年轻女性走向不正规机构
前段时间,有个福建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公主为王子打胎”。这位小学生多半是记住了充斥着大街的人流广告。这些广告把“无痛”、“快速”、“安全”的概念打得到处都是,似乎人流跟剪指甲、理头发似的。郭德纲2011年的相声《学电台》里有这么一段——
“某人:王姐,我又怀孕啦!
王姐:不是告诉过你吗?去大铁棍子医院!微管可视手术,手术费两百元。
某人:会耽误我的工作吗?
王姐:不会的。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
这个“王姐广告”是在许多城市都播放的“著名”人流广告。而到了今年,蓝翔广告火的那一阵,又有多家医院在广告“人流技术哪家强”。明明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却被包装为了一个轻松甚至还有点喜感的事情。难怪不少年轻女性在调查中觉得人流不可怕。许许多多人流广告都打着“轻松”这样的旗号!
在各种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许多年轻女性走向了一些条件不太好的医院乃至黑诊所。而“无痛”(实际上是使用麻醉技术)、安全等概念,甚至让不少人不把流产当回事。比如2012年发表的《未婚青少年对人工流产认知和知识获取途径的调查分析》里,未婚青少年中46%对人流持无所谓态度。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年轻意外怀孕者的增多,创造出一个利润巨大的市场,而这些医院的广告又反过来“鼓励”和纵容着不安全的性行为。并且,一些调查还发现,“无痛人流”后再次怀孕,反复人流的比例较高。这很好理解,倘若体验不坏,自然痛苦不深,也就很难真的有所反省。
极大的公共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两面共同作用下:年轻未婚人群经历的不安全流产很多,得警惕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中,讲诉了一个叫赵蕾(化名)的姑娘的故事,今年26岁的赵蕾两年前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结婚。婚后她一直在尝试怀孕,可肚子始终没动静。到医院检查后,赵蕾被告知,她的双侧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对于阻塞的原因,医生判断是流产所致。而她当年在北京打工时曾经意外怀孕,因为怕被熟人撞见,所以到了很远的地方人工流产。
实际上,在正规医院做流产手术并不会导致不孕不育,引起并发症的几率很小。国内外的许多相关研究都指向这个结论。但是不安全的流产手术就不一定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巨大的安全隐疾。所以,这是极大的公共健康隐患,避孕举措应该重视年轻未婚女性。
面对浩荡的年轻堕胎大军,创造条件让她们去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人流手术是不够的。这是最后“兜底”的办法。并且,许多年轻女孩也怕自己的隐私被暴露。所以,重点是防——避孕。避孕计划和服务该面向更多人群,不能再屏蔽掉年轻、未婚人群!
“禁欲”是最好的避孕措施。只是,面向广大的年轻未婚人群,推行并且希冀依靠禁欲来避孕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曾经推行过轰轰烈烈的青少年守贞运动,但是到了2006年的时候,青少年怀孕率骤升,引发了巨大的反弹。最大原因是强行推行而忽视了青少年固有的性需求。所以一方面倡导更加谨慎的性行为,另一方面也应该在避孕问题上有更好的公共政策。这里面有个道德迷思,很多人认为面向未婚者提供和普及避孕服务其实是在变相鼓励婚前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可问题在于人的欲望如同洪流难以关闸堵住,倘若不加以引导和规制,一旦决堤,后果极其严重。这也是许多国家的共同经验!(据《今日评论》等)
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