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成长的心路历程及内在动力
2015-07-25鹿川
企业家成长的心路历程及内在动力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士;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MBA);旅居加拿大。擅长市场策划、营销管理、战略管理及策划、以及信息系统工程领域实战运作,颇有建树;著有《管理智慧大激荡》
e-mail:bannvlu@hotmail.com
【场景】三伏天,闷热得简直象罩在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暑气蒸人。头顶上的太阳给大地烧上了一团火,似雾非雾的灰蒙蒙的热浪浮在空中,人们轻轻动弹一下就会浑身大汗淋漓。
刚讲演归来的吧主,闭目养神,本想调整一下有些疲惫的状态,可是,哪成想参加论坛的几位有着不同商旅经历的企业老板,结伴找上门来。一番寒暄和自我介绍,来意是想听了讲座“吃大锅饭”之后来“开小灶”,与吧主唠唠心里话,倾诉商旅生涯的心路历程。
俗话讲“金茶银茶甘露茶,顶不上盖碗八宝茶”。面对几位企业界人士,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吧主急忙摆上四川盖碗“八宝茶”,边交流,边品评,忙的不亦乐乎。
【对话】/剖析企业家商海搏击成长的心路历程/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目标/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学习/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环境/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品性。
吧主:以往来茶吧的老板们,有时探讨企业发展战略,有时交流管理实务策略及流程,也多次切磋企业文化。今天,几位老板既然想“开小灶”,我们不妨走进各位的内心深处,探秘一番企业家们的行为方式及心路历程,话题是:企业老板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换句话说,探究企业家们靠什么能在跌宕起伏的商旅生涯中不歇脚、不卸鞍,成为业界称颂的不老松?这类话题可能比企业管理实务要感性一些,但更鲜活、深邃一些,不知意下如何呀?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正合我意,一下子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了。
最近,我心里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犯嘀咕,市场中坏消息好像早就约定好了排上了队,一个前脚刚走后者即不请自来,如同东北小吃糖葫芦穿成了串了,搞得我简直成了“救火队长”,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心想到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哇!
初创成功者—某董事长:探究企业家在商海中劈波斩浪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实在是太有必要了。企业家作为企业中举足轻重的、最特殊的人力资源,企业、企业,不管什么行业、什么类型,做大做小,办好办坏,终究都离不开企业家。
你说,办企业的老板没了心思、没有奔头,那企业何去何从岂不是摆着的事,怎么敢想象企业会有美好的未来呀!企业家心理情绪一丝一毫的波动变化,往往是企业运行好坏的寒暑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问题远比企业竞争策略重要得多。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这个题目选的好哇!看来,又是吧主老兄为咱们量身定做的,不虚此行呀!
把企业办到什么程度、会走到哪一步,表面上看,取决于企业自身在市场博弈中的命运如何,实质上,它与企业家商旅人生的内在动力大小紧紧相连。如果一个航船的舵手都心不在焉,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心思,那么,这条风雨之舟必定是前途未卜、命运多舛,偏离航向、触礁搁浅那只是早晚的事情。
吧主:各位都有着一定的经济理论修养,又是在市场竞争活动中摸爬滚打的实践者,结合多年来商旅生涯的心路历程,细品盖碗茶,各抒己见,怎么样?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我是小老弟,企业还是个小不点,先倾诉心声,不怕各位大老板见笑!
我创业动机的起点不高,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是养家糊口,改变原有清苦的生活状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二是趁着自己年轻力壮,不负青春拼一把,实现自我,也就无愧无悔了。虽然小本经营,闯过了大大小小的坎坷,生意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了,算得上小有收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不知道咋的了,最近我心里边一想起吃过的苦、遭遇的那些难事,就莫名其妙地想是不是该歇口气了;转眼往周边一看,同业竞争刀光剑影,厮杀声阵阵,心里也会掠过一丝打怵的阴影;再往前看哪,大企业家的企业如同一座座高山挡住我的去路,什么时候才能象人家那样呀!“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只有望洋兴叹!掏心窝子说:过去那股子劲头咋就少了呢?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这位老弟是一个善于反思且值得尊重的人,其实这几乎是所有创业者都会或多或少萌生过的一种心态,我曾经不止一次有过,刻骨铭心。
这种念头不管是一掠而过,转瞬间消失了,还是长久驻扎下来,继续膨胀着,都足以表明本人内心失去了目标与方向,至少是出现了短暂的迷茫,一时犯糊涂了。
吧主:疲惫的何止是企业老板的身心,根子在于出现了可怕的精神饥饿。这种心理状态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可能随时随地发作,只不过初创成功的企业家群体属于高危人群。
既然是可怕的精神饥饿,它到底可怕在什么地方呢?实质上,伴随着物质上的满足感,隐藏在企业老板内心深处的心理危机也开始滋生蔓延,表明了企业老板内在动力消耗过度甚至不足。饥饿就会产生进补的需求,也给予了企业老板补充精神营养的好机会,吃饱了,充足电,把曾经丢掉或缺少的东西补回来了,重新唤回了创大业的内在动力和激情。
初创成功者—某董事长:说到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创业记忆。回想当初,风风火火创办企业之际,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要嘛没嘛,面对千难万难从来没有犹豫过、惧怕过,只因心存美好的梦想,憋在心底里那股劲头如同火山爆发一样,热度之高、力量之大,就连自己都没有估计到呀!当企业闯关夺隘走到今天,虽不能说有多么大的骄人业绩,但也算在业界小有名气了,算是或多或少圆了心里的梦。令人不安的是,不知何故,原来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野性,却象一副慢撒气的轮胎一般,随着岁月的流转不知不觉中瘪了下来;此时此刻,自己的内心升腾起一丝丝空荡荡的、没着没落的感觉,好像连整个身体驱壳被掏空了,也没有过去那样的饱满壮硕,心累了!尽管说,这种心理感受只不过是如同飘在山峦间的那层淡淡的薄雾,转眼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但船过水有痕哪!
藏在内心深处的这种一过性的心理情绪,虽说并不能动摇我继续办好企业的信心,还是依然那样的坚定,丝毫没有改变我欲给自己的商旅人生画上个圆满句号的想法,依然故我;亲手创办起来的企业,象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起来的孩子,自己耗尽心血创作的一个作品,怎么能忍心看着它萎缩成侏儒长不大甚至夭折呢!
当从上了发条一般的忙碌中静下心来,反思如何彻底地抹掉那一道消极的心理阴影,竭力想找回往日的创业激情,想再一次激发起藏在心灵深处的内在的动力,看来并不容易啊!
吧主:企业老板们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目标,来自于目标产生的成就感。这就是我们给出的第一个答案。
目标是什么?是人的需要。作为企业家的目标,是把人的需要寄托在了企业目标的实现上,不管是阶段性理想目标,还是终极目标都是如此。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社会中人的需要,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实践活动的产物和体验,也是人进行各种自觉活动的内在驱动力。一般而言,人的需要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生存需要,另一种是发展需要,而后者是人建立与生存需要基础上的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高级需求。在这方面,企业家群体表现得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加强烈。
办企业为了什么?不单单是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和排行榜位次,企业家的人生目标也蕴含其中,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企业有目标,人生有奔头!在企业家伴随着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不断地确立企业目标与人生目标,使得自己有新奔头!
诚然,企业目标与企业家人生目标二者的描述方式完全不同,企业目标偏重于定量的市场数字模型,人生目标偏重于定性的社会评价尺度。正如上面讲述的那样,企业家的独特身份却将二者紧密地捆绑在一起,特别是在创业初期的中小微企业阶段,企业家人生目标与企业目标往往是合二而一的,随着企业规模及组织形式的变化,企业家人生目标会逐渐地游离出来。
这是因为,企业老板的商旅生涯不光记录着在商言商的行为轨迹,其实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细的行为动作,都是企业家人性品格特质独一性的展现,也是企业家自身修炼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哇塞,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
失去了目标,那就要重新确立目标,找到新奔头;失去了内在动力,那就要挖掘新动力,找回那股子野性劲头。
事实上,企业头三脚踢的还算漂亮,自己物质上的生存需要很快得到满足,还要在此基础上努力激发内心深处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永无止境。假如企业老板遭遇了精神需求的天花板,又何谈唤醒搞好企业的内在动力,去应对眼前异常激烈的竞争博弈呀!那么一来,企业继续发展的脚步,也自然而然地随之放慢或停下来。
用一句顺口溜来概括:老板心里没奔头,企业早晚栽跟头,人生必然吃苦头。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老兄说的太精彩了,这壶茶越咂嘛越有回味了。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企业老板心态上出问题,往往是由于在理想目标与残酷的现实之间,要么是距离上的相差太远,要么是方向上的南辕北辙。迫于来自市场及社会环境的压力,老板们好像活在轮盘赌具上一样,说不定在企业发展的某个特定情境中,心底里莫名其妙地滋生出一种消极的情绪,认为现在所做的一切、现在所掌握的技能等,都与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相去甚远,于是在彷徨、迷惑、观望、退缩、逃避……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企业的绩效很难得到改善和提高,还会殃及企业战略决策及策略行为,引发难以弥补的失误和企业“地震”,过去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会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吧主:通常把人生目标表述为志向,对那些确立远大目标的人,给予志存高远的赞许和评价。古时把有志向的知识阶层归为士,士者之心曰志,志在甲骨文中就是箭靶子,也就是目标的意思。可见我们老祖宗在造字上如此用心良苦、寓意之深邃啊!
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企业守摊子难、难于上青天哪!期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维持某种理想的状态简直是天方夜谭,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位老板们一定感触很深。
与其说企业老板想守摊子,不如直截了当地挑明了是坐吃山空。握有财产支配权、运营决策权的企业家们,在本人消极的心理品性的支配下,一旦让这个消极心态的小鬼跳出来兴风作浪,那企业可就有了好瞧的了。
首先,不思进取的守摊子心态,必然影响到企业家搞企业的精力投入,由一心一意退为三心二意,再也不可能像创业初期那样激情满怀,踌躇满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身先士卒,憋着一股劲——不信能有趟不过去的河;俗话说“黄鼠狼专咬病鸭子”,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偏偏会死死盯上守摊子的,本来大江大河都闯过来了,却在这条小河沟子里淹个半死,甚至溺水而亡。其次,不思进取的守摊子心态,还会导致化险为夷能力弱化,往日里,企业老板会迎着困难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象那位威名远播的武松,不信邪偏要上景阳冈;可今非昔比了,守摊子心态促使企业老板,面对困难和挫折却退避三舍,甚至高挂免战牌认输了。再次,不思进取的守摊子心态,导致企业家风险预判能力降低,过去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不见了,眼花缭乱的“真假老包”识别不清了,心理上必然出现决策执行上的“选择性狭窄”,失误连连,执行不力,过去不曾遇到的麻烦也一波接一波地找上门来,企业离破败也就不远了,企业老板的人生滑坡也随之开始。
你们说,企业老板一旦失去了内在动力,企业没有新目标,怎么得了啊!
初创成功者—某董事长:目标并不等于成功,但却能激发企业老板搞好企业的内在动力,保持创业初期那么一股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激情,义无返顾地去迎接市场挑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达目标不罢休。
吧主:各位心里都清楚,守摊子与创大业,完全是企业家秉持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前者会滋生小富即安的心态,随大溜的心态,惧怕竞争的心态,可以统称之为“创业疲惫”。这种“创业疲惫”缠身,主要是由于企业老板内心充满了对于市场不确定性的焦虑,及其人生旅途的不安全感造成的,所以要找回内心的安全感,非确立新目标不可。
目标之所以能激发创业激情,那是因为企业家们个人欲望的产生,依赖于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对当时环境的认知。行为学家揭示了人类行为的一条共同规律:内外刺激引起人的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与目标结合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目标实现后,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进而实现新的目标。
企业家的商旅活动行为也是如此。每一个商业行为都是有起因的,想追求点什么,同样也是有目的的,要达到某个目标,而这种商业行为又会在起因和目标的引领与激励之下得到实施。当一个企业老板受到新目标的引领与激励之后,就会激发积极的心理反应而产生正能量,抛弃原有的消极行为方式,不信那种极其宝贵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野性找不回来!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我的商旅生涯经历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既有过关斩将的兴奋,又有走麦城的痛楚,所以我把自己定义为“下海”的呛水者,这不现在还拼着老命往岸边狗刨扑腾哪!
当年,毅然决然地跳进商海之中,也正是凭着刚才大家讨论的那股子野性劲头,尽管遭遇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那算得了什么,都在拼搏中一一闯过来了,企业快速成长如日中天,一下子跃居行业的前三甲,业界内外好评如潮!
企业在市场中高歌猛进,投资者及合作伙伴们纷纷靠拢过来,整日里围着自己团团转,简直成了呼风唤雨的主宰者。此时,我的内心深处悄悄地萌生了认为自己几乎无所不能,现成的经验到处可以复制,咱的企业干什么都成,没有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大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心态;狂妄的情绪把整个内心填塞的满满当当,心里想的是扩张、扩张还是扩张,梦中呓语喊的也是做大、做大再做大。于是乎,依照过去成功的经验接二连三地上马新项目,接二连三地传来了坏消息,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毁在了自己的手里,自己不但没有在商海中游到“大而强”的彼岸,反而成了一个被呛水弄个半死的人。
痛定思痛之后,反过味来才知道自己当时患上了盲目追求规模的“青春躁动症”,从表面上看,像我这样的内在动力应该是满满的,实质上却是动力不足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即图省事进行简单复制,图省心缺乏创新。
这是好企业发展到成长期最容易感染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企业老板们自然而然地成了高危易感人群。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这是内在动力亢奋过剩呢,还是内在动力不足呢?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我真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快请吧主点拨一番。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孔子家语》所言:“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大意是说长江的发源地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所以有人比喻说“一口喝尽长江水,”但到了一泻千里的下游却大不同了。
企业做到了一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情况可就大不同了。第一位老弟讲到他的企业现实状况,以我判断他的企业正处于创业的“婴儿期”,面临着不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快速成长的挑战;听了刚才这位老板大起大落的坎坷,是一个成长期的企业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即便连闯过一道道鬼门关、实力超群的大集团,面对的挑战只能更加严峻,更加波谲云诡。
初创成功者—某董事长:企业发展到现在阶段,下一步该走哪条路,不做大不成,店小被人欺,没有规模怎能称其大呀!不做强也不行,规模不大了又怎能强呀!这正是叫我一直纠结下不了决心的大问题,搞得整夜难眠,辗转反侧。
听了这位老兄讲述的亲身经历的案例,等于给我上了一课,自己辛辛苦苦搞起来的企业,其间饱含了多少心血和辛酸,有多么不容易呀,说什么也不能……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占领市场领先地位,争不来行业领先的头牌,怎么也得进入第一集团啊,这从来都是企业家们心中梦寐以求的目标。
规模效益也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策略方法,但老板们心里必须时刻清楚一点:规模效益的本质是有效益,而不是规模的大小。
大家熟知的德鲁克曾有过一个大象与蜜蜂的著名比喻,十分形象而深刻地回答了这个命题。他说:“企业增长本身并无优点可言,一个公司变大了并不一定变好了,就像一头大象比一只蜜蜂大并不见得就更好一样。一个企业必须拥有与其市场、经营、技术水平相符的合适规模,而合适的规模才能利用生产资源获得最优化的产出。”
企业老板一旦双腿迈进了单纯追求规模“大而全”的陷阱,足以说明过度自信的虚荣心态开始折腾人了,企业遭殃的时候也快到来了。一味追求规模的危险在于极易导致企业“肥胖症”,死资产的脂肪沉积,代谢和消化成本“废弃物”的能力下降,虽说市场地位提高了,可企业经营效益却出现了窟窿。
我们说,把企业做强做大的想法一点也没有错,但是首要的是做“强”,离开了“强”,越大恐怕离真正的强大会越远。
吧主:从表面上就事论事,盲目追求规模的“青春躁动症”,表现为企业家内在动力亢奋过剩,不是牛气冲天怎会连连做出了盲目扩张规模的举动,咋就说人家是企业家内在动力不足,明明是动力过剩吗!透过现象看本质,企业老板内在动力亢奋过剩的背后,恰恰晃动着内在动力缺乏的影子,一味沉湎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误以为照搬照抄简单复制就可以轻松搞定一切,对悄然变化的市场及社会大环境视而不见,结果是跌了大跤、吃了大亏。
企业复制过往成功经验的过程,其实是企业老板在新的台阶上再学习的过程,又一次艰难创新的过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再说变化莫测的市场根本不会给予你偷懒的机会,你偷懒一时,它坑害你一世。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企业家商旅人生定义为学习、创新的循环过程。学习乃是企业家商旅生涯的终身职业,你们说不是这样吗!
所以,治理这个病态心理,说难也不难,那么,企业老板们重新找回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学习,来自于学习产生的危机感。这就是第二个答案。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疗伤舔血的时候,终于能够沉下心来认真反思,由于过于陶醉于过去那样环境下的一时成功,想依赖成功的惯性去达成目标,这样岂不是更省力,更惬意自在吗!吧主讲的本质上还应归咎于自己的内在动力不足,我是认这个账的。
偷懒一时,坑害你一世。这句话捅到了我的痛处。由于自以为企业靠惯性滑行就可以轻松搞定了,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不强烈了,识别判断新信息的劲头不高了,研究竞争对手的心思不细了,静下心来深度思考的习惯也断档了,于是导致敏锐的商业嗅觉开始迟钝了,透析市场乱象的双眼有些昏花了,看到只是鲜花而缺少谨防陷阱的危机感。
初创成功者—某董事长:危机感与成就感一样,也能够激发企业家内心深处趋利避害的动力。谁能愿意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创办的企业滑坡瘫痪呢!更不会放过创造企业增长的机会,竭尽全力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使其企业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所以,常怀危机感的企业老板,肯定不满足于企业生存或维持现状。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说心里话,把企业做强做大的欲望之火,也时常在我的胸膛里燃烧,但是理性思考后,总有两个警钟挂在耳边叮当作响:第一,是否弄清楚了新市场格局中复制照搬过去的经验和路径,赢的逻辑在哪里?第二,是否在企业规模做大过程中能够维持住现金来源,现金流的良性循环会怎样?这属于管理实务方面的一点体会,要弄清楚这两点,当然还是离不开学习和深度思考。
吧主:梳理企业家的成功之路,检索企业失败后东山再起的案例,有一条带有共性的东西跃入眼帘,那就是企业家们都保持着学习和深度思考的习惯,且持之以恒。大家脑海里会浮现出熟悉的画面:企业家善于学习和深度思考的阶段,往往与企业成长向上、力克时艰的时期相重合,反之,在企业走下坡路显露出不祥之兆时,一定会有企业老板荒废学习与懒于思考的身影。
通过学习和深度思考,企业老板能够先于同业竞争者们发现市场潜在的危机,行业格局中潜伏的危机,企业运营模式潜存的危机,这样一来也就比别人能更早地做出调整、转向等一系列改善动作,及早跳出陷阱躲过一劫,自己总是能先手“牵驴走”,把“拴驴的橛子”扔给了市场。
我的研究表明,企业危机通常蕴藏在企业成长过程的三个节点上:一是成功期的云雾,二是挫败期的关口,三是平台期的瓶颈。而化解危机走向未来唯有靠学习,靠创新。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怎么理解企业成功期的云雾、挫败期的关口和平台期的瓶颈?
吧主:成功期的迷雾,是指企业家被企业一时的成功所陶醉,乐极生悲,心理上的盲目性如同迷雾遮眼,由于没有得到纠正而导致决策失误行为及执行不力;挫败期的关口,是指企业家的信心被企业一时的困局所摧毁,悲观失望,心理上产生出的绝望情绪,由于没有得到纠正而导致决策失误行为及执行不力;平台期的瓶颈,是指企业家对于正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面临的新问题视而不见,遭遇天花板,心理上产生出无所谓的消极情绪,由于没有得到纠正而导致决策失误行为及执行不力。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在这三个当口,企业最迫切需要什么,当然是拿出拨开迷雾、闯过关口、突破瓶颈的应对之策;这种新的应对之策肯定不是已经用过的老经验、老路数,因为它已经时过境迁了;这种应对之策又不可能凭空产生,必定来自于企业家的创造性思维。
吧主:所谓创造性思维,说白了,也可以叫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企业家在市场博弈的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没有创造性思维,也就不可能剥开成功期的云雾,闯过挫败期的关口,突破平台期的瓶颈,化解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企业危机。
吧主:对了,学习和深度思考能帮助企业家预先意识到潜在危机的风险,同时也能启发企业家创造性思维,独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所以说,学习和深度思考能够使得企业老板们感受到潜在危机的压力,才能激活内在的动力。有个资料上提到“企业家是一个不断出思想的人”,看来此话不假。
执着与目标明确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特点,可以大大激发企业老板们的内在动力,提升前摄行为(proactive Behavior)能力。所谓前摄行为,指遭遇困境时,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回顾企业走过的路程,可以看做是不断迎接挑战、化解危机的过程,一路上山重水复,突破困境,又迎来了柳暗花明。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企业家群体有一种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对外竞争功能,决定了企业家的创新收入和承担风险收入。理解了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学习能激发企业家们内在动力的认识。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创新肯定需要冒险精神,但创新不是冒险;创新是有目的、系统的工作,是一种有限制的冒险。创业肯定需要激情,但创业激情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内在的动力。
吧主:接下来咱说说第三个答案,企业老板们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环境,来自于环境产生的推力。
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微观市场环境,也涵盖宏观社会环境。企业是环境的产物,同样,企业家商海生涯搏击风浪,扬帆远航,也是环境造就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大环境必然对企业家心理产生强烈的作用,或体现为社会刺激,或体现为时代的感召,或体现为社会机制的推动,或体现为人生境遇的倒逼,等等。
环境对企业家内在动力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体上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社会情境,这与企业家个体或群体直接发生联系的其他个体或群体,比如同业竞争、市场信号、家庭变故、身体状况等等;第二类为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地位与经济状况、社会规范、风俗、时尚、信仰体系、社会舆论;民族乃至意识形态,比如改革开发、生态环保、WTO,等等。前者对企业家内在动力行为的作用往往是简单而直接的,后者则是间接而复杂的。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社会情境对于企业老板们产生的压力也好、推力也罢,各位都是感同身受;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激发企业家的内在动力,更是举不胜举。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一轮接一轮的下海潮,前浪推后浪,我本人就置身其中;而日前正掀起又一波的创业大潮,波澜壮阔,蔚为壮观。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谈到环境刺激,周边的现实情况揭示了一种常规的的行为方式:输者先谋变,赢者不会先求变。这也说明了环境刺激对于激发企业家内在动力而言,压力往往大于推力,但在自我超越的创新中压力又可以转化为推力。
吧主:企业老板们商海扬帆远航最宝贵的内在动力从哪里来——品性,来自于品性产生的使命感。这是第四个答案。
品性是个性及行为方式,健全心理是一种品性,一种追寻光明的品性,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所以,激发内在动力是一次心理品性的升华,一次自我突破、自我超越。
依据现代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品性特质理论,我们把企业家个性与行为方式大体上划分以下类型:指挥者、狷介者、遁世者、悦人者、表现者和进取者。指挥者类型的行事风格:强调高难目标与效率,自行决策,断然消灭冲突,脾气暴躁,敢于批评;狷介者的行事风格:目标总是不同于别人,独断决策,制造纠纷,古里古怪,不善倾听;遁世者的行事风格:不敢承担责任,拖延不愿决策,回避矛盾,很少表露思想,辩护能手;悦人者的行事风格:选择最容易目标,鼓励他人参与决策,对冲突一笑了之,善于倾听,宽容随和;表现者的行事风格:为个人威望定目标,自作主张搞虚假参与决策,妥协解决冲突,揣测性倾听,体察下属;进取者的行事风格:制定较高又现实的目标,共同决策,创新精神,正视冲突,性情温和,很少辩解。
诚然,企业家心理品性特质的社会性,决定了不可能是单一的,多数呈现出复合型的状态。实践证明,具有指挥者与进取者的心理品性类型的企业家,成功者居多,而现代型企业家则更需要合二而一的复合型。
初创成功者—某董事长:我很欣赏进取者的行事风格,尤其是崇尚创新精神。进取者的行事风格能在多变的市场格局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家本人及团队的创新活力。创新不同于成熟的传统管理,并非某一因素起作用就能引导企业走向成功,最稀缺的资源是创新活力、冒险精神、执行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创业者—某企业小老板:靠愿景和价值观驱动,靠文化的引领和护航。价值观所体现的是团队的价值取向和专业立场,企业成长要有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了共同的愿景才能让大家全力以赴。
“下海”呛水者—某总经理:吧主剖析了企业家的心理动机与行为方式的逻辑线索,简单说来就是物质生活—精神满足—愿景期望。企业家群体是承认机会的,机会造就了无数个偶然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然而,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抓机会层面,怎样从机会型成功转向必然的成功,就要找到企业成功的逻辑,提炼出成功的核心要素,让成功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复制和延续。与其说企业老板是办企业,其实是在写人生。
知名企业家—某董事局主席:人生目标能否实现,你的企业做到什么份上,说一千道一万,取决于你的终生学习能力和勤奋程度。即便是企业“大而强”的目标实现了,企业家内在动力不断充电仍无止境。比如,你在商旅生涯的不同情境之中,心底会莫名其妙地冒出来一些新思绪来,诸如创造财富为了什么呀(金钱财富观)、与嘴巴上没毛的年轻人打交道有趣吗(人际代沟)、整日里面对社会上磕磕碰碰的麻烦事有意思吗(创业疲惫)、商旅人生盖棺定论图些啥呀(人生追求)、政商环境中冲突与摩擦不断(公共关系)……,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企业老板们商旅生涯内在动力的“小鬼”,听起来是不是很哲学呀!
吧主:人类幸福是由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偶合而成的。抛开物质层面的纠缠,冲破精神世界的困惑,自知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可贵品质,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让品格特质的光芒照亮商旅人生之路,化作企业基业长青的华丽乐章。
【尾声】窗外出现了伏天夏日里也少有的景象,太阳当空,细雨潇潇,阳光和雨滴携手穿过绿树枝条的缝隙,是那样的奇特而美妙。此时,企业老板们郁闷烦热的心顿时清爽又光明了许多。
·快乐吧主: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