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换人应服务转型升级

2015-07-25

新产经 2015年7期
关键词:换人代工用工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

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对于技术进步、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换人,是否能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举措应该是打造自主品牌、转换经营方式,还是机器换人?

转型升级重在“谋”

“谋”在此指的是谋略、规划,是领先于国际水平的自主创新、经营模式;“器”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器”,指的是手段、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比如机器换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如果不把重点放在处于“皮”位置的“谋”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处于“毛”位置的“器”上,难辞舍本求末之嫌。

“机器换人是个伪命题”的观点虽嫌偏激,但也不是简单的反对机器换人,而是提醒大家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要在机器换人方面盲目投资、过度投资,浪费资源,耽误了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企业在经营方式上、自主品牌打造上取得成功,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也自然就在其中,不可过分放大机器换人的作用。

有观点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并非是仅靠上马智能化的高端设备就能完成,而是要打造自主品牌,要有自己的产品设计、品牌规划和销售渠道。如果制造业停留在以代工为主的经营模式上,企业将变成“三无企业”,即无自主品牌、无销售渠道、无产品规划自主权,继续过着完全依靠订单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机器换人做得再好也不会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像温州、深圳、东莞等地代工企业已经上马机器人,照样有鞋企、面板企业、服装企业等倒闭。这说明,只要是继续走代工的老路,就有被外资企业“掐住脖子”的可能。上马机器人似乎可以缓解“用工荒”等代工企业目前面对的诸多难题,但最多也就是延长代工企业几年的寿命,最终结果还是难逃走向死胡同的厄运。

如果现在就把重点放在开发自主品牌、转换销售模式等经营思路的转变上,转型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过于“押宝”在机器换人上,反而可能耽误转型升级的宝贵时间。

另外,从诸多宣传上看,机器换人更直接的作用似乎是解决“用工荒”难题,而在实际上“用工荒”的现象也仅仅是得到缓解。

不要只盯“用工荒”

在广东省政府的推动下,东莞工业企业将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佛山市政府未来5年在机器人和自动化改造方面的投入将达到3000亿元。

事实上在东莞厚街镇,企业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即使机器换人已经开始推广,企业依然还是普遍反映今年“招人比往年要难”。

“用工减少的情况确实存在,今年来我们这里应聘的人比去年大概少了20%。”在厚街镇的一处企业现场招聘摊点,东莞绿洲鞋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应随说。

厚街镇党委书记万卓培透露,目前厚街镇的用工缺口就达到1.4万人;而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目前东莞市的用工缺口则高达10万人以上。以此来看,东莞实施机器换人战略至今替代的3万余人仍远远无法弥补用工的缺口。

导致“用工荒”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的优势不再。另外,以前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用工主要集中在广东等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落后地区劳动力涌向这些地方。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日趋平衡,很多落后地区发展迅速,大部分劳动力不用“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有工可打,稀释了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机器换人依然难以弥补广东等地大量用工的缺口。

由此可见,机器换人只是暂时缓解“用工荒”现象“扬汤止沸”的方法,而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良策。

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方略把资金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放到国外,国内重点发展“高精尖”的自主产业;国内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把产业过度集中在个别地域,既减少国内劳动力的大量流动,又不让个别地区劳动力需求量过大,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难题。

应服务产业升级

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是我们急需深思的问题

首先考虑的依然是调整就业结构。机器人取代低端劳动力人工,创造了更多的技术岗位,这是一个就业结构的问题。目前中国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用工荒”才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中国就业结构的不平衡,导致了一个地方缺工百万的同时,另一个地方却有着数百万失业的大军。

随着智能机器到来的时代,解决结构不平衡的就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沿海一些产业转移到内陆或欠发达地区。到时候,中国人或不再背井离乡,而是更愿意呆在离自己家乡近的地方打工。

另外,调整人才结构也是重中之重。制造业企业中的一线低技能工人、部分熟练工将被工业机器人替代,而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会相对增加。所以企业要提前规划,积极应对人才需求变化,比如适当增加对工人的培训。

尽管机器人因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缺失而存在相关技术和产品标准不成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工业机器人在关键技术的突破、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方面不力等问题,但是政府补贴也容易让企业形成依赖,不能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仅企业要因地制宜,合理引入工业机器人,还要政府有一双火眼金睛,避免优惠政策让机器人产业四处乱开花,形成业内恶性竞争。浮躁和虚火会重蹈光伏产业覆辙。

把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谋略”上、放在自主品牌打造、经营模式的创新上,稳步推进机器换人,让机器换人服务于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换人代工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OEM的危机与转机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三菱重工拟整合喷气式支线客机生产与波音代工业务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与角色转换模式分析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