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5-07-25李伯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4期
关键词:充血性临床研究心力衰竭

李伯键

【摘要】目的 对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病因、诱因和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选取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资料和文献对患者的临床现象及特点做出分析。结果 在对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76%。对比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评分、心率变化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病因和诱因的分析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病症选择有效地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心衰和减少心衰复发的现象,并能够有效地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开始逐渐升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晚期症状,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通过调查研究表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近。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发病病因、诱因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做出有效地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心衰和减少了心衰复发的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2.51±3.52)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96±4.25)年。65例患者中既有心力衰竭症状又有心力衰竭体征的患者有42例(64.61%),有心力衰竭体征但没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有23例(34.39%)。

1.2 病因

6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心脏病为17例(26.15%),扩张型心肌病14例(21.53%),风湿性心脏病11例(16.92%),冠心病9例(13.84%),肺心病8例(12.30%),其他心脏病6例(9.23%)。

1.3 诱因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和加重心力衰竭病症的重要原因,65例患者中呼吸感染28例

(43.07%),严重心率失常11例(16.92%),急性脑血管病9例(13.84%),急性心肌梗死7例(10.76%),输液不当5例(7.69%),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5例(7.69%)。

1.4 方法

1.4.1 临床诊断

在65例患者入院后都给予常规的检查,对患者的治疗史、用药史、临床病史等资料进行记录,并仔细观察患者入院治疗的具体情况。

1.4.2 治疗方法

65例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先全部卧床休息,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限制盐摄入和常规低流量吸氧;之后对患者应用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药;地戈辛等洋地黄制剂强心;降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水电解质的均衡。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在治疗后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至少达到Ⅱ级。有效:在治疗后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心功能较治疗前至少改善Ⅰ级。无效:在治疗后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并有可能出现了病情加重的现象。

1.6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该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取t值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

在对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后,显效:35例(53.84%),有效:24例(36.92%),无效:6例(9.24%),总有效率为(90.76%)。

2.2 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评分、心率比较

对比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评分、心率变化。见表1。

表1 6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心功能评分、心率比较(x±s)

治疗前后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功能评分(分) 心率(次/min)

治疗前 28.72±11.01 4.22±0.51 105.01±11.01

治疗后 37.02±12.52 2.88±0.22 75.33±9.22

t值 2.94 14.27 12.22

经过统计学分析,6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评分、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等[2]。因为老年人体质较差体内有多种疾病共存,因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上要根据病因及诱发的因素做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针对呼吸感染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应该告诫在感冒多发季节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做好病房内的消毒工作,房间注意通风,冬天也保证每天有25 min左右的通风时间,禁止室内吸烟的现象;针对心律失常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主要是注意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按时服药、避免手术和外伤等;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嘱咐患者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减量或随意停药,一切遵医嘱,实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心律的变化,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处理[3]。在治疗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情绪稳定也是治疗的关键,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地配合治疗能够减少病情的继续发展。

在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评分、心率比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就表明在临床上在应用限制盐摄入和常规低流量吸氧;并给予利尿、强心、降压、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本院收治的65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对病因及诱因的综合分析选择有效地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心衰和减少心衰复发的现象,并能够有效地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 黎.64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17):3782-3783.

[2] 蒋 丽,孙桂春.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医学信息,2014,(11):390-390.

[3] 张晓良.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6):130-131.

猜你喜欢

充血性临床研究心力衰竭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及其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