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部湾航标馆:还原历史的乌托邦

2015-07-24王锐丽

珠江水运 2015年11期
关键词:航标北部湾北海

王锐丽

在北海航标处的北部湾航标展馆里,时空似乎变异了。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煤油航标灯到现代航标器材,从泛黄的档案资料到精美的图片,从久远的航标测量工具到现代化的遥测遥控,这里俨然是一个航标历史的矿藏。历史与现实,文物与新品,破坏与珍惜,残旧与新生,在这里交织、繁衍。一群怀着对历史崇敬的挽救者们,用艰苦的劳动还原了历史的样貌。在一百多平米的狭小空间里,建立起航标历史的乌托邦。

可触摸的梦想

是谁营造了这历史的时空?不是上帝,而是一群怀有梦想的航标人和他们执意铭记历史的想法。

唐承源、梁海虹、冯心恺、冀振宇……这些名字注定与北部湾航标馆联系在了一起。

1993年,一位刚到北海航标处工作的大学生,被安排到一个基层航标站工作,亲身体验了航标工作的艰辛。之后,又亲眼目睹了单位的历史变迁、站房多次搬迁和职工更替,对历史资料的损毁现象时时心痛,便萌生出建立一个航标博物馆的想法,尽其所能挽救这些历史资料。

他叫唐承源,现在是北海航标处党委书记。2012年,他终于有机会将酝酿已久的想法付诸行动了。

唐承源介绍,随着航标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标工作强度日益减轻,航标艰苦的环境、艰辛的工作被被人们逐渐淡忘。并且,随着航标员工的年轻化和年龄断层的出现,职工对职业的认同感逐步减退,这也让建立航标馆,树立一个精神领地变得异常重要和紧迫。

经过数月的策划、收集和整理,以唐承源为组长的北部湾航标馆工作小组成立了。2013年初,创建工作正式开始。这一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

1月,梁海虹、冯心恺、冀振宇、桑显文等组成工作小组,投入到展馆的实质的工作中。2月,物品分类、资料挑选、规划布置,施工招标等提上了日程。3月,展馆开始全面施工……

还原历史的真相

工作异常得艰难。

在北部湾航标展馆建设前,唐承源与北海航标处文化建设小组几位组员一起,远赴航海博物馆,以及上海、宁波航标处等地调研、考察、收集资料,近到汕头、广州航标处和南沙海事处学习取经。从旧站房到老仓库,从翻查资料档案到采访离退休老职工,行程数千里。

庆幸的是,北海航标处的老职工非常注意航标物品和资料档案的保护。文化建设小组在搜寻展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3个资料柜、2个物品架原封不动地保存完好,这无疑为展馆提供了丰富的展品。

但这也苦了工作组的冯心恺。他要从200多件物品中遴选有重要意义的展品,还要一一了解历史来源、使用方法,然后编写说明。因展馆场地有限,他还要从3个柜子成千上万的文档中,挑选出几十件反映航标历史和航标精神文字“精品”。

其中有一本60年代的旧相册,反映当时全国工农业取得的成就。因年代久远,页与页、相片与相片已经完全粘在了一起。强行撕开,不但相册被破坏,相片也被撕坏看不到画面、内容。为了保证图片完整,冯心恺利用集邮经验,找来一个水盆,将相册泡在水中,等纸和相片充分泡透后,才一张张轻轻揭开,然后晾干、压平。揭开时那股霉味和碱臭,每一页都让他恶心呕吐,但为了还原这本相册真貌,冯心恺折腾了一个通宵。

“编制历史资料,总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严谨,即便是为了核实一个称呼,也可能需要花费数天。”冯心恺说。

一次,他在采访龙门航标站长老职工中了解到,北海在1955年就有一个叫航道股的航道航标管理机构,但上级单位和股长的姓名忘记了。为了弄清北海航标处的历史沿革,他又向那位老职工打听当时的同事都有谁,有谁还可能知晓当时的情况。当他得知合浦西场有一位姓裴的船工当时在航道股做船工时,便利用周六休息日,乘车前往合浦西场镇寻找。可惜那位船员已经离世,后从船员的儿子口中了解到,当时北海航道股是1954年3月由广东省湛江航运管理局组建的,股长姓区或姓叶忘记了,他是跟父亲“去船”知道的。为了核实此信息的可靠性,冯心恺又到北海史志编辑部、北海档案馆查找资料,终于断定,北部湾航标管理机构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53年。

感知记忆的温度

2014年3月,展馆进入施工阶段,北海航标处领导要冯心恺担纲实施。这时,一向热心文化建设的他却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他知道,这个展馆的建设,大的方面要格局、展柜、灯光和谐一致,要策划好板块划分,物品、资料分类布置,要突现航标特色、北海特色、海上丝绸之路特色。小的方面,有几百件物品要写上说明,做成标签,要写的文字比一部中篇小说还多,还要一一反复核对。工作量之大,无法形容。

而此时,他的母亲病危躺在医院,需要他经常去探望。况且由于长期的伏案劳作,他的颈椎早出了问题。但这些顾虑都被书记唐承源的一句话给打消了。

“你不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吗?”是的,一个人一生能做几件有意义的事呢?他想。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再也没有休息过。每天早上,他都要巡检一遍展馆,了解施工进程,解决存在问题。然后起草板块简介和平面资料,对照几百张图片写说明,为百多件物品写好标签内容。发给制作公司制作后,又一一重读复核。

起草——发送——制作——返——复核——发送,来回滚动,不论白天夜晚,不论上班休息,拼命地赶。其中有一幅平面设计不理想,他反复要求制作公司重做了4遍,还不理想,他只能自己编排好发给制作公司。

为了赶在3月27日南海航保中心文化推介会前完成展馆建设,展馆的事儿占据了他所有时间,路途上,吃饭时,睡觉前,无时无刻不是展馆。为了给各板块一个好的标题,有十多天他利用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在头脑里反复想,反复改,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的家离办公室约半小时的路程。一次,下班途中,又一个新标题出现在他的脑海,他想着想着,发觉开车过了回家路口几条街道,调头往回走,想着想着又过了回家的路口。那一次,他回家用了1个多小时。

展馆建成半年后,他母亲病重逝世。现在他还常常自责,母亲病重时不能多点时间陪在她身边。

是艺术殿堂,也是精神领地

2014年3月底,航标展馆初步建成开馆。一时创造出业内多个第一。

展馆分为六大块,分别是发轫之路、激情岁月、世纪航程、扬帆追梦、灯塔风光、学经拾贝。主要展出了航标灯器、航标航道测量仪器、文档资料、图片相册、航标教材等几大块。建成之后,这里也成为当地航海教育基地和职工学习基地。

在展馆中了解到,北部湾最早的航标是在1881年设置的3个浮标,它们的位置就在现在北海港3、5、6号浮标的位置。最早的灯塔是冠头岭灯塔,1922年开始建成3层木灯塔,1933年建成现在的灯塔,1948年熄光,1952年复光。最早的石砌灯桩是钓鱼台灯桩,1957年建成。展馆里存放的最古老的莫过于1922年前瑞典产的透镜灯和1955年国产的煤油航标灯,以及很多50年代的航标教材。最珍贵的是1922年冠头岭灯塔建成时立的保护灯塔禁碑,或许是独一无二的为保护灯塔立的禁碑。

这些器具和资料,是北部湾航运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航标人艰苦奋斗和默默奉献的记录人。今天,它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北部湾航标展馆的“座上宾”,成为教育新一代航标人的“演讲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航标北部湾北海
航标工
北海北、南海南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虚拟航标的作用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