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文化与集群创新的互动关系*——基于开放性、协同性视角

2015-07-24邓银银张忠琦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群文化

邓银银,张忠琦

(武昌理工学院 经济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223)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基于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以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都先后确立了创新型国家竞争战略。例如,2000 年3 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里斯本”战略,明确指出“到2010 年将欧盟建设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的目标。2006 年,我国政府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将我国逐步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创新也是德国经济科技持续发展的命脉,在“欧盟创新2.0 版本”的大背景下,于2006 年又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了《德国高科技战略》,而后又于2010 年7 月正式推出《思想·创新·增长——德国2020 高科技战略》,开始对德国未来的新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可见,克服市场失灵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在推动国家层面的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国际产业分工正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以特色经济为发展模式已成为区域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客观要求[1]。因此,区域经济呈现出开放性、协同性和创新性多足鼎立的发展趋势。开放的经济系统必然催生与之匹配的特色文化,而伴随着文化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发展,传统文化正在以其包容性、共生性得以推陈出新形成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文化。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开放性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创新文化和集群创新具有互为推动的关系。

二、创新的含义及两个特征

(一)熊彼特对创新的经典阐述

1912 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在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核心观点可以概述为6 点(如图1 所示)。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高效经济,要实现这种“新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就必须实现协同,显然创新具有“开放性”和“协同性”两个鲜明特征。

图1 创新理论

(二)基于知识视角的创新两个特征释义

为什么创新具有开放性和协同性这两个特征呢?首先,这是由于知识的特性决定。人类知识的发展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分散性决定了知识具有专属性,而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不同的知识在时间或空间得以积累和整合,这就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由于知识的分散化及异质性特征使得创新主体在合作中需要一定的开放性和协同性[2]。其次,由于创新所需要的知识的异质性和结果的不确定,合作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信息不对称,而知识的生成和扩散需要很高的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为降低成本,合作者之间的开放和协同变得必然。最后,由于劳动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创新的高投入和结果的不确定,单个企业鉴于很高的市场风险、道德风险,为分散风险和规避损失,企业间的开放和协同也是必然。而开放性和协同性又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

三、创新文化与集群创新的概念浅释

(一)创新文化

学界对创新文化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多种界定。方本新、孙启贵认为,创新文化是崇尚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价值理念、行为习惯、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等的集合体[3]。张志文认为,创新文化是指符合区域创新体系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则、制度体系、精神氛围的总和,是“创新、创业、创富”精神在区域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文化[4]。邓银银等认为,创新文化是被区域产业共同体成员所普遍认同的能体现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模式,它是区域经济文化、企业创新文化和集群共同体成员的主体素质融合的结晶[5]。

(二)集群创新

集群创新,这里包含产业集群和自主创新两层意思。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学界有大量论述。笔者认为,产业集群是诸多经济理论的融合,在实践创新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由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6]。而关于自主创新,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国家、区域和企业层面进行研究的。陈至立认为国家自主创新,一是加强原始创新,获得原始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引进创新,也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7]。李文秀指出区域集群创新模式是基于政府的重点扶持,多方服务。李伟等认为,企业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提高技术资源积累和创新能力培育,进行研发活动,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8]。

通过对以上概念的辨析,我们认为:自主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来源,需要依托创新文化的引擎;产业集群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方式培育和提升集群核心能力实现自主创新,而创新文化所包含的开放性、协同性又反过来又助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下面我们深入探讨创新文化与集群创新的互动关系。

四、创新文化与集群创新的互动关系

高级阶段的集群创新往往有着鲜明的创新文化,例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北京中关村以及印度班加罗尔等,这是因为创新文化是集群创新的内生动力,能够有效的促进集群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取得实际效果;而集群创新取得的实效反过来又推动和丰富着创新文化的内容。

(一)创新文化助力产业集群自主创新

1.创新文化具有价值导向性和功能激励性

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优秀的精华,但也有束缚创新发展的弊端。例如,中庸保守、论资排辈、明哲保身等保守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人才。所以,传统文化的价值一元性,其弊端既表现为缺乏求新求异的人文精神,也表现为缺少价值诉求,缺少推动事物发展的合力。而区域经济的发展经验已然表明,区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区域实现创新的重要因素。

“人类社会达到统一,首先是成员持有某些共同的最高价值观念和目标。这些价值观念和目标虽然是主观的,但他们却影响行动……”(艾伦·斯温杰伍德,1982)。这充分表明了创新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能够很好的将从事创新活动主体的价值观相统一,并以领先于时代的先进理念和开阔视野,引导创新主体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形成集群创新的最高价值和终极追求目标。从而造就集群创新的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科学思想和文化精神。引领和激励集群内各系统的人们自觉的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提升集群创新活动的范围、规模和水平,更好的促进集群创新和升级。

2.创新文化具有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聚合辐散功能

创新文化能够在集群内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创新合力,激发集群内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富精神和冒险精神。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创新系统内,诸如科技、知识、人才、信息和资本等要素就会快速流动,这种创新的示范效应就会很快扩散。具有良好创新文化的产业集群,其品牌功能就会很快凸显,成为其他产业集群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例如,美国“硅谷”的成功,一方面源于鲜明的激励探索,包容个性,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既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创业者,后来这些成功的创业者又将“硅谷”独特的创新文化和独特的品牌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提升了其在全球集群创新的领导地位的知名度。

因此,不同类型的集群创新,虽然在企业规模、发展层次、技术水平和人才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创新文化的“内聚人心”可以在价值观和精神层面产生对创新的渴望。而创新文化的“外树形象”源于内生创新带来的良好的“示范—模仿”效应,为了在与其他产业集群的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其“倒逼机制”又辐散推动着集群内的原始创新、合成创新。

3.创新文化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

创新文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它先是通过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等为导向指引的,并通过创新文化的制度、环境和主体来确保实现的。制度创新文化是指,政府对促进集群发展、规范集群运行和提升集群升级,所制定与实施的各种政策和制度,以及集群内部“约定俗成”的各种惯例。这是集群创新的外在动力和必要保障,反之,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其创新不仅无序低效,更会破坏整体的创新氛围与活力。例如,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安娜李·萨克森尼安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度安排和依托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9]。钱颖一则把硅谷的成功归因于“硅谷文化”,并且认为硅谷文化的成功是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互为作为的结果[10]。

如果说制度创新文化对集群创新起着硬性约束作用,那么环境创新文化则对其起着柔性约束作用。集群外部环境,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及法律法规等综合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集群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性质、经营理念、发展历史和生产方式等,它在微观层面决定着企业创新主体能否获得成功。因为有了集群创新内部积极的创新动机和创新精神,外部良好的集群形象和集群品牌,同时又与创新政策的实施互为表里,创新似乎更能取得实效。

主体创新文化是指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创新群体所必备的文化特质和各种素质。正如前文所说传统文化的保守,如强调“大一统”追求秩序,“天不变道亦不变”,“以和为贵”、“出世精神”、“文人相轻”和“官本位”等思想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挥。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创新群体只有重新树立那种“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实践探索精神;弘扬追求真理、崇尚创造,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敢于怀疑批判,勇于攀登的进取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禁区的冒尖精神等,才能从“枪打出头鸟”到“敢为天下先”,从闭塞保守转向开放合作,从“孤芳自赏”到多元共生等,才有利于培育和提升主体创新能力。

(二)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对创新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

1.集群创新的资源要素从核心环节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

集群创新的核心要素是智力资源的创新,智力创新是以新知识的生成和扩散为前提的。由于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存在,要求创新主体间要通力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依赖和互助,即充分发挥集群的地缘亲近优势。同时,由于知识的外溢,也会产生外部效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一方面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可以传导给相关低端产业带动创新,形成一种具有“模仿”特质但依然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文化。但也会对域内其他企业创新文化的培育生成起到一种制约作用,具有“推进—反制”的二元性。

集群创新既是知识、智力的创新,也是其他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各种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促使各种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生成。也为了快速适应市场新的变化环境,要求集群必须具有流动偏好,规则意识、协作精神和市场开放等特点,“倒逼”企业的文化适时推陈出新,保持竞争活力。

2.产业集群的环境要素从外部营造创新文化

集群创新与升级,并不完全是内生机制起作用,外生机制产生的“鲶鱼效应”作用也十分明显。因为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集群升级要突破地域限制,打破行业垄断而与其他的产业集群相比较。由于受到传统封闭文化特别是受到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极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如果不引入外部竞争,就会使集群处于封闭状态,丧失了在开放环境下发展经济的主动性。

因此,集群创新为了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减少区域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正确把握集群发展的相对比较优势和尽量克服比较优势的非独占性,集中域内有限的创新要素进行优势产业的有效创新,可以有效的、逐渐的形成不受域外其他集群竞争挤压的比较优势,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

3.集群创新的主体从本源上培育创新文化

集群的创新与升级,根本上是内生机制起作用,发挥这一作用的关键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也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凭借创新,他们将变化看做开创另一个企业或服务的机遇……企业家必须有目的的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成功创新机会的变化和征兆。他们还应了解成功创新的原理,并加以运用。”企业家能否具备杰出的创新精神正是能否实现熊彼特所说的“新组合”。

五、创新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由于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市场作用和政府规制共同作用形成的互为推动的关系。但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失灵决定了单纯的市场作用难以保证集群创新,更难协调二者的和谐发展,这就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合理性,从而纠正市场失灵或采取政策弥补其效果[11]。

(一)政府对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相互作用的影响

1.增强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的开放性、国际化

开放、协同的经济环境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频繁,加快了思想观念的变迁,促进了信息和创新速度的扩散。这利于区域在短期内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和提高效率,更好的融入国际产业链,参加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竞争和创新。政府可以引导集群企业树立国际竞争理念,遵循国际标准,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通过与国际大公司的互动提升整体竞争力,培育先进的创新文化。显然,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有利于出口,有利于提高这个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因为产业集群在开放条件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达到更高的产业效率[12]。

2.推动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融合的环境建设

持续的创新能力是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创新文化发展的源泉,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支持。政府要有所为,通过宏观政策营造有利于集群创新的社会文化、法治环境和市场氛围。营造社会文化环境,需要在全社会提倡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特别是要大力培育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鼓励成功,宽容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要以创新来实干”。营造法治环境,要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提高侵权成本,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的建设和服务的投入。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应打破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公平竞争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3.整治和优化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发展融合的市场秩序

由于创新发展中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的“逆向选择”,无序的市场环境将极大的阻碍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发展的融合。因此,政府既要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整个社会普遍信任的形成,建设诚信社会,而集群信用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规避创新的风险,降低创新的交易费用。又要完善和加大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加大对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促进其转移和扩散,突破集群创新的技术瓶颈障碍。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在产权制度、激励制度和补偿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强化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激励与补偿措施,形成政策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

(二)企业对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相互作用的促进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奠定基础作用

企业既是集群创新的主体,又是建设创新文化的主体。因此,企业能否很好的创新,是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能否很好融合的基础。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为能实现资源要素的“新组合”,从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技术。这种新组合能力的获得并非易事,要求具有极强的原始研发能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人才储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既要实现组织内部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还必须强有力的整合外部资源和技术能力;极强的学习模仿能力,能够紧跟市场环境变化做出适时调整,及时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变化,增强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2.大力培育企业个体的创新文化是关键所在

企业员工眼中的创新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协同创新的文化、高效管理的文化、求真务实的文化、合作竞争的文化和开放进取的文化[6]。企业要做到这些,就要大力弘扬创业文化,营造一种“重商”的文化氛围,促使“官本位”意识向“商本位”意识转换,这就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大力推崇创新精神,鼓励冒险,开拓进取;合作与竞争并重,但更加重视合作的协同意识;海纳百川,开放进取的流动偏好精神;以及遵守规则,重视秩序的诚信精神。

3.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核心要义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德鲁克承继并发扬了熊彼特的观点,他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进而把企业家的领导能力与管理等同起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在企业家看来,创新是灵魂,冒险是天性,合作是精华,敬业是动力,学习是关键,执著是本色,诚信是基石。大力培育和发扬企业家的精神,并以此带动整个企业的创新,是集群创新与创新文化发展融合的优化路径选择。

[1]王燕,滕福星.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文化需求[J].经济纵横,2006,(12).

[2]史世伟.开放性、专属性与信息不对称:创新合作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以德国集群政策为例[J].学海,2014,(4).

[3]方本新,孙启贵. 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审视[J].江淮论坛,2005,(5).

[4]张志文.区域创新文化促进高技术创业集群发展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4).

[5]邓银银,黄彬彬,李鹏辉,陈秋,张忠琦.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发展探究[J]. 经营与管理,2014,(3).

[6]邓银银,李鹏辉,黄彬彬,陈秋,张忠琦.湖北省企业文化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对襄阳128 家企业的实证调查[J].经营与管理,2014,(4).

[7]李文秀.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自主创新理论模型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07,(6).

[8]李伟等.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框架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1).

[9]安纳利·萨克森宁. 地区优势:硅谷和128 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10]钱颖一.硅谷不是计划出来的[J]. 管理科学文摘,1999,(10).

[11]斯蒂格利茨.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M]. 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

[12]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

猜你喜欢

集群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谁远谁近?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对构建智慧产业集群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