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在大型页岩气田的应用
2015-07-24王运鹏
王运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江汉油田信息中心,湖北潜江433124)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对改善能源结构,缓解环保压力,实现国家能源战略至关重要。页岩气分布在地域复杂环境恶劣的岩地层中,开采难度较大,页岩气开发在我国是一个新领域,对其开采、生产的管理是一大难题。因此,构建石油企业页岩气高效的开发管理模式,对页岩气行业的发展及我国能源的战略转型都至关重要。笔者以一体化协同理论为基础,以涪陵页岩气田为例,构建页岩气开采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根据协同运行机理进一步构建协同功能模块,并根据页岩气实际构建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管理流程,进而为有效地解决页岩气田各种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借鉴,以期最大限度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1 文献回顾
企业协同管理理念最先由ANSOFF在1965年提出,而后HAKEN[1]在20世纪70年代将协同理论发展为一门学科并开始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国内外对协同论的研究较多,RADOSEVIC等[2]从企业技术和制度层面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模式,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郭宏[3]主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对企业协同管理模式进行了划分,运用协同论为企业提高管理绩效提供参考;熊励等[4]综合分析了协同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为企业开展协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冯锋等[5]运用协同的思想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消除地域之间的隔阂,实现经济的协同发展;蓝丹[6]运用协同论的思想,构建了铁路重载集疏运一体化的协同管理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协同管理策略;王勇[7]则将协同管理理论运用到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从而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凌景文[8]以路企作业效率为研究对象,运用一体化协同理论,构建了路企一体化协同作业模型;傅元略等[9]则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上下游的成本协同效应;胡立全等[10]着重研究一体化协同智能平台的构建及运行;阎利敏[11]探讨了企业财务业务这一功能子系统的一体化管理。
2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内涵
协同理论起源于系统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很多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各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各子系统进行功能结构的重组,达到“1+1>2”的效果,即通过系统间的协调、合作使重新组合的系统大于各子系统之和。协同论在企业的应用在于解决“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3大问题,实现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充分发挥企业的“战斗力”。
协同论强调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协同。基于协同的企业信息系统强调企业功能模块的构建,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费用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每个功能模块由许多子系统组成,通过协同效应将各子系统协调起来,实现资源的系统效应。而一体化协同管理则是在企业各子系统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各功能模块的一体化,即促进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流程化模式的构建,使企业的各子系统能够有序运行、协调发展,最终使企业的协同管理效应最大化。
3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3.1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页岩气田勘探开发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物资供应、设备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点多、线长、面广,工程规模巨大。同时,页岩气田依赖的资源分布范围广阔,配套设施和服务全靠自己建设,对企业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页岩气田进行专业化管理较难,存在协调配合不足、资源调度不易的问题。通过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可实现页岩气田开采流程化管理,实现人员协同、流程协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效率
结合页岩气多专业、多项目、多流程的实际,为提高复杂项目一体化协同效率,实现高效运行,采用流程导向多项目矩阵组织模式来保障项目化管理的有效实施。该模式既能克服职能组织模式集中但不能有效发挥自主积极性的缺点,又能克服矩阵式专业化管理松散、不易协同的缺点,实现页岩气开发的超常规高效运行。
3.3 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应用具有战略意义
页岩气作为绿色能源,是能源建设的热点领域。创建高效一体化协同管理运行机制对促进页岩气田高效快捷建成,加快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改善能源结构至关重要。管理模式创新将为国家页岩气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今后页岩气大开发提供宝贵经验,对于加快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4 大型页岩气田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构建
4.1 涪陵页岩气田简介
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商业化运营的国家级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分公司组织实施。涪陵区块矿权面积7 307.77 km2,一期产建区位于600 km2三维区内,构造位置处于川东高陡褶皱带万县复向斜焦石坝构造带,由江汉油田开发建设和管理,由钻井、试气、测试、地面等乙方石油工程施工及其他保障服务等6 000余人200多支队伍共同参建。油田开发涉及到勘探、钻井、气田建设等多项复杂工作,每一个环节又涉及到物资供应、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如何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页岩气开采效率是涪陵气田面临的一大难题。
4.2 一体化协同管理整体框架构建
涪陵页岩气田建设协同管理主要分为4大领域,包括人员协同、流程协同、信息共享和技术保障协同。人员协同领域包括生产组织、管理沟通、团队协作和协同平台等。管理流程是协同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流程设计、流程优化、流程监控和执行效率等。信息共享主要是指管理文件、政策公文、数据文档和技术资料等都需要进行分类共享。技术保障就是指需要采用当前气田开发技术、管理方法、信息网站和办公软件等先进的技术方法为高效协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具体的协同框架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涪陵页岩气田一体化协同管理框架
4.3 构建协同管理机制,细化协同功能模块
在一体化协同管理框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构建涪陵页岩气协同管理的机制,促进一体化协同模式的高效运行。笔者将一体化协同管理应用的主要人员分为4类,包括涪陵页岩气分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知识管理层人员(专家技术团队)、各专业项目部中层管理人员和参战人员等,根据4类角色的工作流程管理与执行、信息共享与利用的特点及关注层面,把财务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环保管理、技术管理、经营考核、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运行和企地协作等进行了操作划分。在同一模块,不同的参与者对于业务处理的步骤和关注是不同的。项目部领导关注气田产能建设整体生产运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各专业项目部中层领导关注主管业务处理过程和各下属组织的运转情况;一般员工关注目前未完成的任务和已经完成的任务的具体情况。通过进一步细化协同模块的功能,能促进页岩气田一体化协同管理机制的运行,从而有利于整个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页岩气一体化协同功能模块的细化如图2所示。
图2 涪陵页岩气田一体化协同功能模块
4.4 一体化协同管理流程构建
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着重点是勘探开发一体化,运用一体化的协同管理思想构建一体化的勘探开发流程是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勘探开发一体化流程构建的思路是:围绕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按照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综合研究,统一资料录取的原则,实行多专业联合运作、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增储上产同时推进,地上地下结合、速度效益结合、近期长远结合,做到整体部署、分散实施、先肥后瘦、跟踪研究、及时调整。其运作方式是:技术上不断深化地质规律研究提高决策水平,实施整体部署、分批实施,不同气层类型区别对待;加强气藏地质、采气工艺和地面工程等各专业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深化井网部署、地面建设、储量动用、试采配产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研究,编制涪陵焦石坝页岩气整体开发方案,使一体化进程得以顺利实施。具体的一体化勘探开发流程框架如图3所示。
5 完善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策略
5.1 优化组织结构
图3 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框架
为了利于一体化协同管理,企业可以适当地对部门进行增减,按照一体化功能模块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明确划分每一个部门的功能职责。坚持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形成队伍之间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竞争机制。多个子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提高复杂项目一体化协同效率,实现高效运行,采用流程导向多项目矩阵组织模式来保障项目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既可以克服职能组织模式集中但不能有效发挥自主积极性的缺点,又能克服矩阵式专业化管理但存在松散不易协同的缺点。
5.2 优化生产要素
根据页岩气田一体化协同管理需要及专业化运作特点,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由分公司所属钻井、试气、地面和采气等专业工程项目部分别进行管理,负责各自专业方向工程的技术、工艺和现场监督等工作;由分公司工程管理部加大日常巡检,提高生产管理的运行效率。
为了使组织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更具有科学性,可以专门成立产能建设施工作业工效研究项目组,负责对产能建设施工作业机组运行的人员编制、完成工作量和效益考核等进行调查研究。
5.3 优化管理流程
产能建设管理流程是涪陵页岩气田生产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施工方案设计、生产安排、生产监督、环保交接和验收审核等多个环节。抓好产能建设流程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项目部需要坚持工作靠前指挥,做到生产指挥协调到现场、标准规范落实到现场、矛盾问题解决到现场、突发险情排除到现场、复杂事故处理到现场和检查验收整改到现场。建立日报、周报、月报、专报和例会制度,实现信息快捷高效反馈和处理,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回复。实现项目管理流程的一体化,根据产能建设方案控制、各项目进度调度、各专业项目平衡、过程控制4个流程关键节点,细化和运行控制流程措施,达到提高生产运行效率的目的。
5.4 构建智能化运行平台
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页岩气开发建设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智能集合,借助智能系统数据交换自动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和过程管理流程化等手段,推进气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知识化,建设页岩气田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开发建设生产、技术、购储运和管理等业务流程紧密衔接,发挥生产设备和其他资源的最高效率,充分利用产能,降低开发建设生产成本,以有效地提高涪陵页岩气田开采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首先需建立涪陵页岩气公司内部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钻井工程、试气采气、测录井、地面工程等生产运行管理日报表数据信息系统和OA自动化办公系统等,组成一整套页岩气产能建设生产管理信息指挥发布体系,并与总部及油田法务信息系统、合同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等相对接,实现高效快捷的产能建设管理。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新信息技术,借鉴国内外数字化气田建设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将气田建成集监控、调度、管理和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数字化气田示范区,通过对企业生产的模拟仿真、信息的挖掘分析和趋势的预测预判,满足综合管理和辅助决策的需求。
5.5 完善制度管理
制度的完善是一体化协同模式运行的保障。首先建立制度流程体系。按照制度、流程、职责“三位一体”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管用有效的制度流程体系,修订完善岗位责任制,做到主业突出、结构扁平、人员精干;其次建立制度文本体系。围绕“勘探开发、生产组织、现场管理、投资成本、安全环保、劳动纪律、党政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生产运行管理规定》等管理制度,以规范生产运行、安全生产、投资和工农关系等重点环节,为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6 结论
笔者将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引入到涪陵页岩气田开发的应用中,构建了协同功能模块,优化整合生产要素,控制生产运行流程节点并设计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管理流程,实现了一体化决策、一体化组织、一体化控制、一体化保障、一体化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式。同时将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应用到了涪陵页岩气田的实际开采管理中,实现了组织生产方式的整合,优化了生产的流程。油田在构建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模式中各功能模块,调整了油田的组织结构,引入所构建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流程并构建了一体化的智能化平台。通过一体化协同模式的实际运用,涪陵页岩气田的开采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涪陵页岩气田的智能化系统推进了页岩气田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知识化,大幅度提升了气田的生产效率。
[1]HAKEN H.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0-101.
[2]RADOSEVIC S.Defin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a methodological discussion[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4,20(1):75 -86.
[3]郭宏.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绩效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图书馆,2008.
[4]熊励,孙友霞.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15 -18.
[5]冯锋,汪良兵.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区域科技政策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泛长三角区域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09-115.
[6]蓝丹.基于协同论的铁路重载运输集疏运一体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图书馆,2012.
[7]王勇.基于协同管理的中石化企业信息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图书馆,2010.
[8]凌景文.基于一体化协同的路企作业模式及效率协同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图书馆,2012.
[9]傅元略,屈耀辉.企业集群成本协同管理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2):125 -131.
[10]胡立全,于光星.一体化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J].能源研究,2013(11):54-56.
[11]阎利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4(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