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颇具实效的延伸:课外实践
——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
2015-07-24杨海宁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小学
杨海宁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小学
一种颇具实效的延伸:课外实践
——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
杨海宁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小学
信息技术的学习切不可实行关门教学,一味地拘囿于课堂,固守于教材;而应该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拓展和延伸中收获更多馥郁和果实。而在课外实践中,应该少一些强硬命令,多一些自主多元;少一些机械、重复和呆板的课外延伸,多一些新颖、多元和个性化的实践创新;删除一些“假大空”的实践,新添一些“细小实”的活动,以此创设一片新颖、多元和高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新时空。
信息技术;自主多元;拓展延伸
不论什么内容的学习,仅仅拘囿于课堂,仅仅固守于教材是不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亦然。那种满足于在“自留地”中的教学是得不偿失的,也是粗糙的,浮光掠影的。想想:学生拥有一大堆理论,却在回到家中或走向社会中无从印证,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那么对知识的理解就是“空中楼阁”,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在记忆的知识库中“烟消云散”。大力提倡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应该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滋补,更应该成为教师时时萦绕在脑海中的课题之一。
例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个平台,或QQ、或微信、或电子邮件,给亲人或好友,发送一份排版优美、制作精致、情真意切的书信。内容不在于长短,不在于深刻,关键在于这一切出自于孩子自己之手,“你哭,你笑,你爬到,你站起”,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过程和结果。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说:“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①这里的“交往”其实也可以通过网络,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并且达到“以快制胜”的效果。
还比如,制作一份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上下辈关系等内容的家庭通讯录。页面的选择、字体的大小、行距的设置、页眉和页脚的编辑、配图的选择,都要合乎家庭大多数成员的喜爱和认同。这样的课外延伸必将惠及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必将惠及于孩子,惠及于家长。
再比如,可以引领孩子们在端午、中秋、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来临之际,制作一张色彩适宜、构思新奇、意蕴十足的贺卡送给亲人。也许仅仅是几句短短的亲情语,几点淡淡的色彩或勾勒,却在无意间打开了亲人的心扉,让心与心在打开与接近中彼此分享、认同、融化和欣赏。
信心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子”。为此,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引领孩子们在实践层面予以更多的关注,师生不仅仅是待在固定的地方“守住教材”,而是引领孩子们走向具有多种可能的窗外,和多姿多彩的现实深度对接。说到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不仅仅是“室内课”,也是“室外课”;不仅仅是静态课,也是动态课;不仅仅是学校内的“复制粘贴”,也是学校外的“剪辑编辑”。只有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信息技术的“魅趣”,领悟信息技术的神奇、博大与多姿多彩,孩子们才能体验到理论变成现实时的喜形于色,才能感受到知识转化成实战能力时的那种活泛与张力。
信息技术的课后拓展,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少一些强硬命令,多一些自主多元。“剪掉”一些与孩子个性特长无关的的“充电”,多一些“我喜欢我快乐”的课外延伸。比如,与其跟着别人一窝蜂地在电脑上画画,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写写日记、或制作幻灯片、或阅读网文、或收集自己喜欢的名人的资料等等。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自主选择和多元规划,比之家长的“一厢情愿”和“理想设计”要重要的多。
二是少一些机械、重复和呆板的课外延伸,多一些新颖、多元和个性化的实践创新。比如,年年都是“绿色环保图片和资料收集”,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不妨从“广场舞噪音”等问题入手,在电脑上对当前社会或当地热点问题等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探究与整合。最终,通过文字信息、原创绘本、幻灯片甚至以动漫等创新形式展示自己的所学历程,在此过程中会发现另一片鲜活的乾坤,成就一个最精彩的自己。
三是删除一些“假大空”的实践,新添一些“细小实”的活动。比如,从网络中“学做一道家常菜”、编辑“每日心情短语”等等,比之在电脑中完成一份“小学生科技小发明论文”,应该更简单、更有效果吧。诸如“我是合格小公民”这样宏大的主题,最好能分解成一些“细小实”的活动,这样的课外实践,对于学生而言“触手可及”,能够“爬上梯子摘到果子”,而不是“高处不胜寒”,虽有点简单稚嫩、但说不定创新的种子已经悄然萌生,假以时日,也许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科学的目的在于推进知识的发展,而技术的目的则是改造特定的实在。”②的确,在课外拓展实践中,当孩子们的所学变成“特定的实在”之时,其成功后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而信息技术在改变“特定的实在”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的确,只要教师引领得法,悉心创设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那么,孩子们的潜能、思维和能力必将得到最大的锻造和开发。但愿师生能够开启真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大门,也但愿这扇门永远通向孩子们稚嫩的内心,通向教室外面,通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也通向多彩多姿的未来。
注释:
①[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②让·拉特利尔著《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