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真话干实事的陈云

2015-07-23李泽民

百年潮 2015年7期
关键词:陈云

李泽民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生前非常热爱浙江这方热土,曾40多次到浙江调查研究,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指出:“要想办法把市场供应搞好,市场稳定至关重要。”“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自留地,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改革还是要搞试点,总结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他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科学观点。他关注民情,敢听真话,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自觉;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政治品格,永远铭刻在浙江人民的记忆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是主管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财经小组的组长,还兼任过商业部部长。大量冗繁的工作,日夜连轴转的安排,摧垮了陈云本来就虚弱的身体。他渐渐地支撑不住了,开始连续发烧,以后心脏病发作,躺了两个星期。医生建议休息三个月方能恢复心脏功能。

这年冬天,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关怀下,陈云在杭州休养。他一边养病,一边找来省委领导谈话,了解浙江市场运作情况、商品的销售情况。

那个时期,陈云到浙江,总要到一些商店、饭店走一走,看一看,货物充足不充足?商品价格合理不合理?还缺些什么东西?然后,再找省委领导谈一谈,了解市面上的购销情况。陈云认为,市场问题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人民群众看共产党对他们关心不关心,有没有解决生活问题,这是政治问题。“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陈云说:“这‘多’和‘少’反映了群众对生产和整个经济工作的意见,为生产和经济规划提供最好的信息。”

陈云对省委领导说:“商业工作,天天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管吃的、穿的、用的,管油盐柴米。不要小看这些事。这是人民的大事。人是要吃饭的,一天不吃饭,肚子就饿得哇哇叫。不能轻视柴米油盐这些小事,小事中有大事,小事是大事的根。商业工作搞购、销、调、存,本身也是一件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他说,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历史上一直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发挥浙江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扩大农副产品出口。

省委领导汇报了市场流通情况。陈云说:“现在要想办法把市场供应搞得好一点。解决市场问题的次序是先吃后用。吃的方面,是先粮食后副食品。粮食问题缓和了,进口一部分棉花织成布,一部分供应国内,一部分出口赚取外汇。”“市场稳定至关重要。国家对化肥、农药、农机要给予一定数量的投资。”“要通过一些高价菜、高价点心和高价饭馆等,把多发的票子收回来,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市场。省里要计划扩大龙井茶、丝绸产品的出口,换取外汇,进口一部分大米和小麦,来缓解粮食紧张问题。”

对扩大农副产品出口,换取外汇,进口粮食问题,陈云对省委领导说:“进口粮食,就要拿出东西来出口。有了东西就好办嘛!还是要靠增加生产,活跃流通。一斤猪肉七角钱,可以炒十盘肉片。每盘七角,七元钱。这样,国家赚钱,群众也满意嘛。”

“大跃进”的挫折和教训,使陈云对商品经济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商品经济不仅不能废除,而且要大力发展。针对有人提出取消商品、取消货币,否认价值规律作用的论点,他强调要发展商品经济,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他提出,要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他主张商品的价格,必须以价值为基础,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以后,陈云到浙江视察,当他了解到浙江采取一些措施,使生产和消费、购买力和物资供应趋于平衡时夸赞说,这是正确运用生产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原理和价值规律的成果。

关于生产和基建的关系,经过长期经济工作实践的陈云认识比较清醒,他对省委领导说:“必须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革新、改造,后新建。”强调“要扩大内涵,反对单纯通过外延来扩大再生产”。提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像我们这样一个有6亿多人口的国家,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实际,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因为物资多了,增加建设是比较容易的;而财力物力不够,把建设规模搞大了,要压缩下来就不那么容易,还会造成严重的浪费。

应该说,这一时期,陈云提出的经济建设要遵守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市场流通、发展多种经营等设想和建议,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遗憾的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陈云的许多闪耀着理性光辉的经济建设思想在后来的实践中被忽视了。

1958年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思想上的急于求成,必然导致实践上的急躁冒进。为了完成钢铁指标的“政治任务”,钢铁厂的基本建设实行所谓“三边”政策,即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由于急于求成,仓促上马,盲目蛮干,从1958年8月到11月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钢铁工业工程质量发生多起严重事故。1958年11月3日,杭州钢铁厂合金钢车间正在建造的8间屋架倒塌,造成死亡18人,伤19人。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硬拼设备,忽视质量安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终于带来严重的恶果。

1957年1月18日,陈云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的观点。图为1985年12月22日他书写这一重要观点的手迹

事故发生后,陈云风尘仆仆地赶到浙江,踏着泥泞的小路,到瓦砾遍地的杭州钢铁厂事故现场察看,调查研究。他向省、市领导和工厂工人详细了解了事故发生的有关情况,并关切地询问了事故抢救和善后工作处理情况。接着,主持召开了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议。各省、市、区负责人和基建部门负责人100多人参加了会议。陈云作了题为《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的讲话。

陈云在讲话中分析了造成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注意了‘多’、‘快’、‘省’,但注意‘好’不够。注意了数量,却忽略了质量。对‘多、快、好、省’没有完整的理解。”又说“比如,在大的钢铁厂,应该用钢结构的就要用钢结构,应该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就要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不是保守,也不是浪费,而是实事求是。”

针对在“大跃进”中普遍存在的头脑发热现象,他提出:“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本领不大。这不是打击群众的积极性,而是现实问题。”

很快,陈云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作《保证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总结》报告。这篇报告,针对单纯图快的问题,总结基本建设的经验,对工程质量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报告中说:“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墨守成规的倾向必须反对,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我们就不前进。但是创造性必须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否则就会华而不实,不能真正地前进。”“设计是基本建设的关键。决定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合理与否的命运。必须实行领导、设计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的办法。拿一张草图就施工,或者边绘图边施工,设计也不经审查就使用,这些状况必须改变。没有勘察不能设计,没有设计不能施工,这仍然应该是基本建设的程序。”“我们不能单纯地图快,欲速则不达。没有勘测设计就施工,遇到地基有问题再返工,损失会更大。有些施工单位没有准备就开工,由于片面地图快,影响了工程质量,发生了事故。”

他强调:“大中型的有关人民生命安全的水电站的水坝工程,必须十分注意工程质量的安全。建筑这些工程所用的钢筋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的质量规格。”“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既要数量,又要质量。”

杭州现场会议和陈云的报告,引起全民全党的注意。

195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在批转陈云在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杭州现场会议的两个讲话纪要的引文中指出:“提高工程质量,这是一件必须引起全党严重注意的大事。”

杭州工程质量现场会后,人们开始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普遍的检查,对质量差的工程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经过八九个月的努力,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工程建设盲目蛮干、不讲质量的势头渐渐得到遏止。

陈云提出:“我们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所有正确的政策,都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而来的。”

显然,陈云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从1959年起,我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肉类匮乏,许多人得了浮肿病,出现了逃荒、要饭、饿死人等现象。

严重的困难与挫折,使中央和全党逐步清醒过来。1960年10月开始,中共中央部署整风整社,调整政策,纠正错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

陈云先到家乡上海青浦小蒸公社作农村调查,听取农民养猪、种自留地、居住和吃饭等情况的意见。接着,带领调查组到浙江的嘉兴、嘉善等地多人少的县,研究种双季稻和种春小麦的问题,了解嘉兴地区主张种双季稻的原因。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陈云向正在杭州的毛泽东汇报了农村调查的情况。提出了粮食问题“在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前,必须先让农民保留必要的口粮”,“对城市人口必须压缩”。

关于农民自留地问题,陈云认为,我国集体生产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增加一点自留地的比重,决不会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他汇报说:“在当前农民口粮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最关心的不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是吃饭还是吃粥。多分一点自留地,可以使农民多得一点口粮,对巩固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好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他提出“让农民多种自留地是目前补充口粮的主要办法,这样还便于养猪积肥,在宅前宅后种些蔬菜等,赚些零用钱”。陈云还汇报了农村市场的供销问题和退赔问题。

陈云的汇报,得到毛泽东的肯定,认为意见很好。

7月13日,陈云与浙江省委领导江华、霍士廉、吴宪等交谈农村调查的情况,谈到养猪问题,陈云说:“农民有养猪的习惯。猪畜还是私养的好,不要花国家的一分钱。”“农民养猪不赚钱,用猪粪作肥料施田,增加粮食产量。”

随后,陈云召集嘉兴、嘉善、桐乡县的负责人及一些生产队长座谈,讨论了杭嘉湖一带是否适于种双季稻、母猪公养好还是私养好,以及自留地等问题。

7月14日,陈云为了论证在青浦小蒸公社调查的问题,避免片面性,带领调查组不顾疲劳,赶到萧山农村调查。抱病的陈云头戴草帽,脚穿布鞋,一身布衣,走乡串户,到社员家中揭锅盖,看猪舍,掌握了许多真实情况。他还同县委领导座谈,调查双季稻产量高的原因,也询问了养猪和自留地问题。

陈云在青浦、杭州、嘉兴、萧山等地农村的调查,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方方面面,通过全面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缜密思考,提出关于自留地、粮食征购、退赔、农村商业和小偷小摸问题,写出《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篇专题调查报告。

8月8日,陈云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附了三个专题报告。调查报告从当地的客观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的许多决策建议,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采纳。他的真知灼见,成为清理“一平二调”、纠正“共产风”错误、调整农村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

1961年6月27日至7月11日,陈云在上海青浦县小蒸公社作农村调查。图为陈云与公社干部合影

陈云主张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了解和反映老百姓的事情。陈云常对我们说:“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能够交一点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知心朋友,多听到些真话,是很有好处的。用通信、谈话的方式,向知心朋友了解情况,好处是‘真、快、广’。有些问题,如果了解及时,就可以在萌芽状态加以解决。”每当遇上中央举行会议,颁布文件,他总会问,听到什么反映,或者群众有什么意见,等等。他发表意见后,总要问,你们看是不是这样?

陈云喜欢交朋友,爱听真话,善于倾听老百姓的意见。他在杭州有许多来自各方面的朋友,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百姓。如离退休干部、农村乡镇干部、企业员工、评弹演职员、警卫人员、服务员等。每到杭州,陈云必请他们到他那里小聚。大家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谈国家大事、谈经济生活、谈经营生产、谈政治哲学,也谈文化艺术和家常琐事,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虽然宽松,但态度十分严谨,遇到重要事情,他口问笔录,一句话、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不仅时间、地点、人物了解得仔细清楚,他还会详细询问有关自然环境、风土人情。陈云对他们说:“希望大家定期来看看我,一起来也好,单独来也好。你们听到社会上有什么反应,群众有什么意见,也可以写信告诉我,使我能够多听到些真话,多了解些实际情况。”

据有关档案记载,陈云在浙江开过多次座谈会,仔细地聆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从中真实、全面地了解基层的情况。

1979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提出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实际上,国民经济调整的过程,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会后,陈云想听听百姓的意见,便离开北京来到浙江。

陈云一到杭州,就座谈了解情况。

谈到“平均主义”问题,陈云说:“这不利于调动积极因素嘛!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不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原则。”

谈起改革,陈云说:“改革还是要搞试点,总结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没有现成的东西,先试点,取得经验。”他强调:“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改革不合理的东西,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指出:“现在计划太死,包括的东西太多,结果必然出现缺少市场自动调节的部分。”“要开放,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的。改革,这么大的事,要有块地方搞试验。”

当时,正是国家经济调整时期,陈云已经开始了对改革开放深层次的思考。

显然,陈云并没有把经济调整的标杆停留在经济指标上,而是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体制、机制,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和城市!

以后,陈云在浙江多次指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他强调:“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要搞试点,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他告诫说:“前进的步子要稳,不要再折腾,必须避免反复和出现大的‘马蹄形’。”

陈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内核在于推动全党同志解放思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突破我国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0年早春时节,陈云在杭州,下榻西湖边的汪庄。

1月24日,我和铁瑛、李丰平、薛驹、沈祖伦,以及省顾委、省纪委、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省军区等负责同志,来到汪庄2号楼,向陈云恭贺新年。落座后,围绕哲学问题,陈云与大家作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

谈话一开始,陈云便将事先题写的一张条幅赠给我,上面写了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我接过条幅说,陈云同志的这15个字,要求我们省委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全局,做好工作。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的一句至理名言,是他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更是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他谆谆教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时,陈云就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论述。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为了使人们的认识比较正确,他指出采取“全面、比较、反复”的方法,并对这六个字作了通俗的解释。以后,陈云将“全面”修订为“交换”。

陈云说,在延安的时候,他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后来,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实事求是逐渐成为我们党研究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成为党的思想路线。

陈云是我们党内领导经济工作的权威。他的理论造诣很深厚,但他更重实践。他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经过长期反复思考、精心提炼出来的。他说的“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上面的话、文件、书本,是重要的甚至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不听,不能不读,但毕竟不是本源的东西。而实践、实际生活,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尺度。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是最靠得住的。只有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真正避免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

陈云在延安整风中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图为1989年陈云书写的手迹

谈到“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说,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陈云指了指茶杯,说,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么,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他说: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看成了是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他回忆说,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

“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问题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毋庸置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思想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同他在延安时期发表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学会领导方法》《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等,都是一脉相通的。他的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进行科学思维的结晶。

这次谈话,陈云问了我们省委领导学哲学的情况,回忆了延安时期毛泽东要他学哲学的事,提倡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学哲学。他说:“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

陈云长期担负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领导工作,是参与我国经济决策的卓越的战略家,在经济学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这是因为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武器的缘故。正是由于他具有深厚的哲学功底,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看问题高瞻远瞩。

这次谈话,陈云还谈到调查研究问题。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出现停滞的情况下,相继进行过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能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切合本国实际的改革目标,在政治上推行多元化,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实行所谓“休克疗法”,企图全盘照搬欧美的政治经济模式,结果引发了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危机,经济滑坡,社会动乱,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经验教训十分深刻。

当时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入,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处在探索之中。正是在这时候,陈云发表了这15个字的谈话。告诫全党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探索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地探索改革的路子。同时,在方法上要讲科学性,注重调查研究,反复权衡,慎重决策,不断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可见,在当时的形势下,陈云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内敢于讲真话、干实事的典范。他提出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毛泽东、邓小平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陈云始终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讲实话,听真话,干实事,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政治品格。(编辑 黄 艳)

(作者是中共浙江省委原书记)

猜你喜欢

陈云
Biased random walk with restart for essential proteins prediction
Noncollinear phase-matching geometries in ultra-broadband quasi-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陈云:我党干部的楷模
A Study of ρ-ω Mixing in Resonance Chiral Theory∗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