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互联网络电视服务特点与模式创新*

2015-07-22敦文杰孙一钢朱先忠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图书馆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

敦文杰 孙一钢 朱先忠(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图书馆互联网络电视服务特点与模式创新*

敦文杰 孙一钢 朱先忠
(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摘 要〕互联网络电视是互联网环境下视听产业的重要技术变革,其以开放的网络环境、丰富的内容来源、灵活的展示方式和良好的使用体验快速占领着民众家庭。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建设自主性互联网络电视服务平台减少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促进业界服务的整合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络电视 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宽带)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内容向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发散式直接发布,网络视听服务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内容形态、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大大地超越了传统媒体,成为我国民众学习和娱乐的重要渠道。通过构建统一的互联网络电视服务平台,将有利于图书馆的数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络的融合与发展,极大增强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度,对提升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与技术水平,促进内容的共享和服务的整合有着积极意义。

1 互联网络电视的特征

互联网络电视有着多种称谓有网络电视、互动网络电视、智能电视等。互联网络电视是基于互联网络,以网络多媒体资源和应用为主体,将电视机作为显示终端的一种新媒体技术。从接入网络的方式来看,有“网络电视一体机”和“网络电视机顶盒+传统电视机”两种形式。根据国内的相关政策规定,互联网络电视服务是指以公共互联网为传输介质,以国产电视一体机或机顶盒为输出终端,并由经国家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集成播控平台向全国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及其他互联网相关增值业务的服务。[1]

互联网络电视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从一开始就不同于传统电视,它改变了传统电视的传受方式,变单向的线性传播为双向的互动传播,使受众完成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角色转变,成为电视的主人。互联网络电视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设置节目内容,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互联网络电视正以其在内容传播上的优势对传统电视传播方式造成巨大冲击,有着传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这些传播形态上的改变不仅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独特魅力,更是得益于电视与网络不同媒介间的互补与融合。同时这些改变也正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收视习惯和生活方式。[2]

表1显示了互联网络电视区别于传统数字电视的特点。

表1 互联网络电视和传统数字电视的比较

1.1 技术特征

互联网技术促使人们信息获取环境“E”化,消除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资源之间物理距离的影响。[3]在这种“E”化的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信息载体电子化、内容服务集成化、获取方式个性化、参与过程互动化。[4]互联网络电视是新型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电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两者的优势集于一身,主要有以下特征:

1.1.1 服务与物理网络无关。互联网络电视基于开放互联网,跨越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如有线电视和IPTV专网)开展服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这种OTT(Over The Top)特性使得互联网络电视能够打破广电机构对于影视内容的传播垄断,提供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在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现实情况下,互联网络电视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仍然在国家广电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影视内容和多样化的互联网增值应用,并逐渐成为视听媒体发展的主流。

1.1.2 P2P技术和自适应流媒体技术。P2P技术使得传统网络结构从以服务器为中心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其他服务能力都分散在网络节点之上。资源共享和服务提供都直接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或者服务器的参与,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性能瓶颈。

目前,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下载和自适应流媒体技术两种方案。采用自适应流媒体技术时,声音、图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终端连续实时传送,用户只需很少的启动时延而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才可观看,大大改善了使用体验。同时,互联网络电视服务器会同时输出几个不同码率梯度的码流,用户点播时,终端会自动探测带宽情况并选择下载最适合的内容码率,这样可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并且保持画面的流畅。

互联网络电视广泛采用基于P2P的流媒体方式进行内容传输,使用户在观看视频流媒体时,可以从同时在观看该视频的用户中下载该视频,实现了观看人数越多速度越快,极大提高了用户观看的流畅性。

1.1.3 传播方式继承了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我国电视媒体历来附属于政府机构,这就造成了电视行业的地域划分和条块分割。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各电视台面临着经济利益之争,作为其主管的各地政府部门必然对其管辖下的电视台实行地方保护,对外来竞争者进行各种限制。因此,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网呈现出“诸侯割据”的现状,有线电视的投资主体是中央、省、地(市)各级政府,他们分别拥有全国骨干网、城域网和局域网的所有权。与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全国性网络相比,有线电视网络各自为政,一城一网,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联网。

互联网络电视的出现,为各地区电视节目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内容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契机。由于互联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互联网络电视用户可以接收来自不同地区的内容和服务,内容运营商也可以在更广范围,与更多的内容提供者进行合作,突破有线电视网的地域藩篱,扩展节目的传播范围,实现规模经济。传统广电部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打造自己的网络电视平台,实现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双通道播出,提高内容和服务的丰富性,扩大品牌影响力。

1.2 内容特征

1.2.1 内容和应用来源更加丰富。相比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络电视第一次把文字、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原本属于不同媒体的表现元素综合在一起向受众进行立体化的信息传播。随着互联网应用向着社区化、互动化和个性化发展,互联网络电视不仅是大众化的新闻传播媒体,更是一个集海量的内容资源、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互动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立体化信息传播平台。通过互联网络电视可以满足用户娱乐、教育、学习、聊天、购物、游戏等多样化和全方位需求。此外,互联网络电视广泛采用国际通用的UPnP标准,可以与家庭电子产品实现互联互通,实现用户各种自有设备内容的操作和播放,是构建数字家庭网络的重要终端设备。互联网络电视丰富的内容和应用来源是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2.2 内容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传统电视节目由电视台统一制作和编排,采取点对面的广播式播出方式,用户收看电视是“线性化”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接收电视节目内容,不能控制节目播出的进度。互联网络电视则是以受众为中心,按受众需求进行内容自主选择的传播方式。运营商根据不同群体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内容和服务方式,用户在传受过程中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在观看时间上不再受到电视台播出时间表的限制,在播放过程中可以自主控制播放进度,这些变化真正体现了电视播出过程中受众的主体地位。

1.2.3 有利于电视内容和服务的整合。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可供用户选择的内容和服务越来越多。当前国内互联网络电视的播出内容很大一部分来自传统影视业,运营商对内容和服务进行全新的整合编排后通过统一的播控平台对用户服务,整合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对某领域品牌影响力大和节目收视率高的频道进行汇聚,如UUsee把国内体育转播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五星体育”、“北京体育”等频道资源汇集到一个栏目下,方便喜欢体育类节目的观众。[5]二是按照内容的主题对节目分类编排。如百视通的“小红”盒子的节目按照“院线首映”、“少儿动漫”、“看看新闻”、“纪实档案”、“NBA”、“英超旋风”、“时尚生活”、“财经纵横”等对内容与服务进行集成。[6]三是在用户界面上集成图文、音视频内容和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如TCL爱奇艺互联网络电视除了提供大量的影视内容外,在其“应用商店”模块中还集成了视听、游戏、教育、生活等互联网应用,每个分类中都有数款或者数十款应用可以免费下载安装,内容十分丰富。四是提供导航按键和搜索引擎服务,用户不仅可以自由浏览并且可以主动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和服务。目前市场上提供的互联网络电视产品几乎都有内容和应用搜索功能,为用户查找自己喜爱的资源提供了便利。因此,互联网络电视不仅仅是一台在互联网上收看影视节目的接收器,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具有特色内容和服务的资源库。

1.3 效果特征

1.3.1 多屏合一,内容展示更加灵活。互联网络电视广泛采用国际通用的UPnP规范,可实现与家庭消费电子设备的互联互通。不同设备上的内容可通过统一的标准化接口进行发现和共享,并可以在不同终端屏幕上播放。互联网络电视已成为构建数字家庭的关键设备,通过多屏合一技术,用户可以实现自有内容的统一管理与播放,不仅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使得不同设备的内容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提高了内容的使用效率。

1.3.2 用户界面使用体验更加良好。互联网络电视界面广泛使用基于Web的远程用户界面设计技术,相较于传统媒体,有着更好的观感和使用体验。界面基于XHTML,增加了丰富的交互功能的元素,设计更加美观,内容分类更加合理,通过分级界面的设计,实现内容和服务的整合,使用上也更加简洁。此外,互联网络电视还注重用户的个性化内容组织需求,用户只需注册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打造个人专属的内容界面和服务预定,真正实现按需服务。

1.3.3 内容播放具有非线性特征。传统电视播放节目的形式是“顺时序播放”,人们想要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必须紧跟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一旦错过就没法看到想看的内容。而互联网络电视的内容播放具有非线性特征,打破了“顺时序”无法回看和选择的劣势,用户可以随时享受点播和服务的乐趣,而不必等待传统电视台的节目时间表。观看视频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进、倒退、选取某时间点进行播放等,使用上更加灵活。

1.3.4 服务具有互动性。互联网络电视体现了互联网按需索取的交互特性,受众不仅仅是内容的接收者,而且成为内容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在获取服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交流。互联网络电视的交互性既包括用户与集成播控平台(即远程服务器)之间的请求与响应,也包括用户与馆员、用户之间的互动。这种按受众需求进行信息自主选择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点对面式的单向线性传播特征,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并发挥受众的主动性。此外,互联网络电视还集电脑和电视的用户体验于一身,在运营商提供的安全合法的服务内容中,用户不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点播喜欢的视听资源,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电视进行特定资讯的查询,进行在线社区互动、资源分享等。

2 互联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

党中央历来重视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络电视产业的兴起,借助互联网络电视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完全符合国家文化发展纲要精神,有利于图书馆影响力的扩大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提升家庭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总体来说,互联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我国网络视听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内容来源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视听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2014年,我国网络视听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378.4亿元,同比增长48.8%,网络视频作为网络视听业的核心业务占据半壁江山,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4%,接近200亿元。[7]从节目总量上看,优秀的广播影视节目纷纷上网播出,部分节目的网上点击量甚至超过电视播放的收视率。由于网民的互动和企业的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剧、网络歌曲、微视频等视听节目也初具规模。传统媒体机构也纷纷涉足网络媒体领域,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政府部门等在用户需求和产业扩张的带动下,在网络内容生产方面投入较高热情。在产业链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迅速,为互联网络电视提供了多元化的内容来源,成为促进互联网络电视发展的基本资源保障。

2.2 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助推互联网络电视发展

网络建设和视频设备为网络视频提供了更好的使用条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18797块/32,较去年同期增长12.8%,位列世界第二,IPv4地址总数共计约3.32亿个。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4,118,663Mbps,年增长20.9%。[8]带宽的增长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互联网络电视产业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环境。电视屏幕是继电脑、手机之后的第三类网络视频显示屏,当前,不少企业与内容提供商合作纷纷推出了功能丰富的互联网络电视产品,集海量的互联网络视听内容和应用于一体,使用体验更为良好。互联网络电视的性价比不断提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购买和使用互联网络电视,并促使用户娱乐和信息获取的习惯发生变化,传统媒体用户不断向互联网络电视转移。

2.3 网民数量的增长为互联网络电视提供了重要的潜在用户基础

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9]由于网络建设和视频设备为网络视频提供了更好的使用条件,且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入合作使得网络视频内容更为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民使用网络视听内容。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达4.33亿,同比增加了478万,2014年网络视频使用率达到了66.7%。[10]迅速增长的网络视听用户是构成未来互联网络电视用户群体的主要潜在力量,成为推动互联网络电视发展的重要用户基础。

2.4 互联网络电视有助于分析并迎合用户的需求

电视由于屏幕大,视觉效果好的特点,拥有电脑和手机所不具备的视觉优势,网络与电视的结合更提升了用户通过电视收看在线视频的兴趣。传统电视媒体有稍纵即逝、被动接收、无法保存、播放时长受限制、广告时间长等先天性劣势,而互联网络电视则避免了这些缺点,很好地迎合了用户的需求。除了海量的可选视听内容,互联网络电视还集成了丰富的网络互动应用,通过电视上网、游戏、聊天、医疗、购物等成了新媒体时代的时尚生活方式。此外,互联网络电视的业务运营商保存有大量的用户行为日志数据,通过服务器保存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精确地获得节目收视率统计,也可以设置互动功能收集用户的满意度和评论等,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用户需求,便于运营商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内容组织需求。

2.5 互联网络电视有助于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传播模式

电视由于其适合家庭收看的特征,是视频用户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2.2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69亿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4%。[11]可以看出,在我国,电视是家庭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文化来源,基本实现全民普及,其用户年龄覆盖范围广,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优势和影响力。此外,互联网络电视对硬件的良好兼容性,使得其能够与家庭电子终端设备实现互联互通,有助于构建以互联网络电视为中心的家庭文化娱乐体系。通过互联网络电视进行文化传播能够更有效、更深入地渗透至民众家庭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互联网络电视是文化传播机构和内容运营商进行服务推广的重要媒介,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优势。

3 我国图书馆数字电视服务现状及问题

从2008年开始,经过六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电视服务日臻扩展和深入,资源建设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使得优秀文化资源借助电视这一覆盖面最广和使用最广泛的媒体终端传送到民众家庭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公共图书馆对外服务的品牌窗口,如:国家图书馆的“国图空间”、杭州图书馆的“文澜在线”、天津泰达图书馆电视服务[12]、常州图书馆的“701频道”[13]和绍兴图书馆的“数字电视图书馆”[14]等。数字电视服务在国内公共图书馆界开创了以数字电视为媒介,数字家庭文化传播为主体的服务模式,有利于促进数字图书馆服务新业态的形成。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界的数字电视服务仍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3.1 内容和服务形式单一,交互应用不够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电视服务多以有线数字电视为媒介,内容主要以图文和视频点播为主,很少集成丰富的服务应用。在全媒体时代,采用内容和功能更加多样的互联网络电视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互联网络电视集互联网技术与电视技术于一体,在整合网络与电视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更好地满足新的技术条件下用户的需求。

3.2 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资源和服务整合不够

由于电视服务刚刚起步,没有任何标准可供参考,多数图书馆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建设,从合作的广电公司的资源制作、参数规定、硬软件系统,到资源传输、发布和运营,都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整合与协调,导致服务过于分散,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通过技术手段将各馆资源进行整合与发布,提高图书馆电视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图书馆数字电视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缺乏自主服务平台,资源制作与技术标准较多受制于外部

由于开展电视服务是基于广电公司的运营平台,因此,图书馆必须遵照广电公司规定的标准来制作并发布电视内容。目前,图文资源的制作主要是通过手动编辑HTML电视页面,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视频资源需要通过软件将素材转换成公司规定的格式和参数。制作好的成品资源需要刻录在光盘或硬盘上以快递方式提交给公司。整体而言,资源建设方式受限于外部因素较多,自主性和灵活性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实现批量资源制作和发布的自动化。

3.4 与电视运营公司的合作问题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公益部门,所从事的数字电视服务也是纯公益的社会服务,偏重的是社会效益。而拥有数字电视运营技术和平台的公司是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如何找到两类单位的利益汇合点,发挥各自的积极主动性,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是一个难题。另外,在电视领域,图书馆由于涉足时间短,目前还处于单纯资源提供方的角色,服务的运营、关键技术自主权还掌握在公司手中,这种模式不利于图书馆实现可管可控的服务,也不利于图书馆资源版权利益的维护。

4 基于互联网络电视平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在国家相关课题的支持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电视服务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之路,资源建设成果显著,运营渠道更加多样,服务推广效益明显。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为图书馆电视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图书馆应该跟踪技术发展趋势,改进服务模式,以互联网络电视为平台提高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4.1 提炼优质文化内容,加强数字资源改造力度

全媒体时代下,民众信息获取的渠道拓宽了,“内容为王”的竞争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拥有优质的资源内容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图书馆电视服务吸引用户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应当以馆藏中华优秀和经典文化资源为基础,着重建设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资源内容,加大对原有数字资源的高清改造和精加工制作,建设符合大众口味的精品内容资源。

4.2 通过建设互联网络电视服务平台实现自主运营服务

建设自有服务平台,可以摆脱广电公司的技术限制,服务更加自主灵活并可实现资源发布的可管可控。系统架构上,通过内容发布服务器用于资源对象的存储和与客户端的交互,通过用户界面在客户端展示资源列表,发布服务器根据用户指令在流媒体服务器上定位内容资源,并通过互联网络向客户端传送影视资源。功能上,通过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可以实现对系统栏目、内容、界面、管理员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资源的版权保护。

4.3 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资源制作和发布过程的简单化、批量化和自动化

统一的内容组织格式和资源的自动化批量制作是提高服务效益的基础。图书馆需要针对互联网络电视的服务特点,研发图文和视频内容格式规范,保证资源的组织更为简单有序,为内容素材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整合奠定基础。图书馆要进一步根据统一的图文和视频内容格式规范,研发相应的资源制作与加工工具,实现资源的批量转换与发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外包,节省财力、人力、物力。同时,还要加强电视用户界面与内容展示的美观与优化布局并促进使用功能的合理设计。

4.4 研究并开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

大数据是IT产业一次里程碑式的技术变革,数据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石油,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的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的分析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图书馆电视服务中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的个人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用户进行划分与监控,按照用户的喜好和使用习惯向其推荐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资讯,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内容自主组织与服务推送提供支持。同时,电视服务的开展还应当结合互联网技术,将图书馆业务集成到电视应用和功能中,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使民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互联网享受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人性化服务。

4.5 重视工作的规范化与服务模式的推广

图书馆要加强互联网络电视服务行业性标准规范的制定,加强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通过统一的互联网络电视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各方的内容与服务,实现业界服务的规模化效益。同时,以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开放协议为基础,各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建设各具特色的、规范化的数字内容,改变当前资源异构、服务分散的格局。研究服务的推广模式,促进图书馆界联合开展各具特色的资源联建与共享,不断丰富内容种类与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服务集成化发展。

5 结语

电视是我国民众的生活必需品,它比手机、电脑的使用历史更久,影响更大。随着“家电下乡”、“村村通广播电视”等政策的惠及全国,可以说,电视从各个层面影响着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它的触角遍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血脉通道和神经末梢,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互联网络电视的技术革命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契机,图书馆应当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建设自主性互联网络电视服务平台为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和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来稿时间:2015年4月)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研究报告. [2015-02-28]. http://report.iresearch.cn/2195.html

2.韩韬. 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与发展路径. 湘潭: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国家图书馆数字战略研究》课题组. 国家图书馆数字战略研究.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4. Grzeschik K, Kruppa Y, Marti D, et al. Reading in 2110—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Devices: A Case Study.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1, 29(3):288-302

5.石晓峰.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研究. 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论文,2009

6.牌照商盒子大比拼——百事通小红. [2015-02-28]. http://otv.lmtw.com/Scomment/evaluati on/201212/84152_2.html

7.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2014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报告.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8-10.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 02-28].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 g/201502/P02015020 3551802 054676.pdf

11.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02-28].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12.陈一茜. 试述新媒体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5-47

13.钱宇. 泛在服务模式下的电视图书馆研究. 图书馆建设,2011(12):73-78

14.施国权,张玲琳. 电视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以绍兴电视图书馆为例.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79-280

〔分类号〕G250

〔作者简介〕敦文杰(1982-),男,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图书馆新媒体资源建设与服务;孙一钢(1961-),男,国家图书馆现代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建设;朱先忠(1965-),男,国家图书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技术应用。

*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数字家庭文化公益服务应用示范”(编号:2011BAH16B08)研究成果之一。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TV and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Service

Dun Wenjie Sun Yigang Zhu Xianzhong
(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

〔Abstract 〕Internet TV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multi-media industry in the Web environment. It has many advantages: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abundant content sources, flexible way of exhibition and good experience of usage. More and more families begin to use Internet TV in their lives.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develop their own Internet TV service platform to reduce dependency of external technologies. They also can improve the normalization of work, the integration of services and enhancements of benefit.

〔Keywords〕Internet TV Librar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