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是怎样给我们洗脑的
2015-07-22安乔
安乔
这几年,被冠以神蓝的歌蓝着实不少,继《忐忑》《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之后,大街小巷飘扬的全是《小苹果》的旋律,《小苹果》的配舞也一夜之间占据了全国城市的广场,前不久甚至还有了“国家标准”,
神曲的特点多为节奏简单、歌词重复、韵律感强、朗朗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就哼上几句,仿佛大脑里有个播放器在循环播放,挥之不去,就像在给人洗脑,
神曲像病毒似的迅速侵入男女老少的生活中,那么多的流行歌曲,为什么偏偏这些神蓝会洗脑?它们又是如何给人洗脑的?
简单重复,自动脑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短小精悍的内容就越能让人记忆深刻,也越有可能快速流行,如王老吉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和脑白金的“收礼只收脑白金”。那是因为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且转瞬即逝,要想让输入大脑的信息变成长时记忆就需要重复学习,短小精悍的内容更容易被重复,尤其是朗朗上口韵律感强的字句。
实验研究发现,哪怕是记忆一些毫无意义的音节或字母组合,只要在学习完成后一段时间内有规律地复习,就能显著提高记忆的准确率。
神曲除了旋律前后呼应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词重复重复再重复,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又忍不住哼出了“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欧巴江南style”?这些都是在歌词中被反复重复的,洗脑程度爆表。旋律及歌词的不断重复,一来降低了听众的学习难度,二来在轻快的旋律中制造机会让听众反复学习,几遍听下来,歌词很快就记住了,印象深刻。
在反复记忆的过程中大脑会进行无意识加工,也称“自动脑补”,比如现在仅仅让你看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这几个字,或许你就已经忍不住把这几个字的旋律唱出来了,这就是无意识加工。
心理学中的无意识加工,是一种不需要明确目的、不需要耗费认知资源、高效而且不受意识控制的心理加工过程。自动化加工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在对某种外界刺激不断熟悉的过程中,对它的反应也会变得更加迅速而且更无意识。“鸡尾酒会效应”就是无意识加工的经典例子:即使是在喧闹的酒会环境中,有人提到我们的名字,我们也能迅速敏感地捕捉到,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名字实在太熟悉了。
所以,神曲的重复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被我们反复加工记忆后,提取时就不费吹灰之力,只要看到水果摊的小苹果,或者听到别人在哼小苹果,脑海里就会立刻启动旋律且无限循环,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耳虫现象”。
耳虫:大脑的神经活动
放心,耳虫不是说耳朵里真的有一只虫子,否则那也太可怕了。经英国雷丁大学的心理学家毕曼和威廉姆斯研究发现,其实很多音乐都能产生这样的效果。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给测试者演奏了一首熟悉的歌曲,结果发现,曲毕后,测试者大脑的听觉皮层会自动“填充”,甚至在演奏结束很久以后,歌声仿佛还一直在测试者大脑中萦绕。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只是通过想象,负责听觉信息处理的听觉皮层也会活跃起来,这种“听觉想象”生动地重现了我们听到旋律时的大脑反应。所以,耳虫现象实际上只是大脑的一种神经活动,因耳虫引起的这种感觉叫“认知瘙痒”,让人忍不住想去挠(回想)它,这就像被蚊子咬了一样,越痒越挠,越挠越痒,直到陷入不断的歌曲循环中。
耳虫现象很普遍,也并没有什么危害,研究表明只有少数人认为耳虫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不同的人出现耳虫的概率也不尽相同,女性更容易受到耳虫的骚扰,音乐家也比普通人更常听到耳边徘徊的旋律。
大脑也偏爱神曲
节奏轻快的神曲旋律简单、歌词好记,一方面便于人们记住它,另一方面当人们对神曲辅以舞步,边唱边跳,就更加深了人们对神曲的印象,同时还有传播的功效,潜移默化中实现大众洗脑。
随着不熟悉的事物重复出现,人们从最初中性地接受,到逐渐习惯并增加好感度。可见,重复能够加强人们对待事物的积极态度,这就是“简单曝光效应”,可以让人们对神曲的态度由陌生无感变为积极好感。
这反映了大脑的什么工作机制呢?
试想,人类的大脑每天都要处理海量信息,是非常辛苦的,而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脑也学会了如何偷懒,这就形成了各种认知简化机制,从而帮助大脑缓解压力,得到片刻休息。神曲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对大脑而言,处理起来很容易,因此在认知的时候大脑就会觉得轻松愉悦,从而对神曲产生偏爱。
当然,如果个体一开始就对某一刺激抱有负面态度,那么重复的次数越多,恐怕只会让人越讨厌。因此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喜欢《小苹果》。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被神曲洗脑呢?
有人提出大脑偏爱神曲是因为它容易记住,处理起来不用耗费太多脑力,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全神贯注地去工作或学习,如此一来,就没有多余的脑力被神曲掌控了。
这听上去似乎很合理。但在摆脱耳虫的实验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46.67%的人选择听或者唱其他的歌;25.71%的人用其他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如聊天、思考;只有18.1%的人选择该干嘛干嘛,或者什么都不干就睡觉。结果表明,最后一种方法效果反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