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魏氏庄园树德堂的规划与建筑特点

2015-07-21田园

居业 2015年4期

田园

[摘要]本文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结合历史资料,从总体布局、建筑形制、防御系统、生态技术、细部装饰五个方面分析树德堂的规划和建筑特点。

[关键词]魏氏庄园;寨堡式民居;规划建筑特点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43-02

1 树德堂概况和保存状况

位于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的魏氏庄园是中国古代北方汉族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魏氏庄园由徙义堂、福寿堂和树德堂三组建筑组成。其中,树德堂是典型的堡寨式民居建筑,因其形制特殊、设计匠心独运、建筑精美,在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树德堂是主人魏肇庆聘请宫廷设计师按照《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建于光绪十六年至光绪十九年(1890年-1893年),整个建筑群由城堡式住宅、宗祠、广场、花园和水塘五部分组成。历经百年,花园和宗祠已在战火和政治运动毁坏,广场和池塘仍存在,但近年来的旅游开发使其失去了传统风貌。

2 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总体规划布局

在建设树德堂建筑群之初,魏肇庆就请风水先生进行了相土尝水的选址工作,树德堂选址的北侧的山坡是魏集镇的高地,大门外又有水塘,树德堂可以说是“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树德堂的主体建筑是标准的坐北朝南的合院,合院坐落在比地面高3米的高台上,被一圈高11米的城墙环绕。城墙的大门开在东南角,取“紫气东来”之意,东南角又是巽位,是吉祥之位。城门外有一广场,广场东侧是一块人工开挖的水塘,水塘设计为元宝形,预示着能更多地招财进宝。

树德堂的总体布局不仅在风水上乘东南之风、坐巽位之福,具有美好的寓意。其设计也具有极强的实用功能:处于高地的南坡,有利于光照;东侧的水池不仅能在旱时蓄水,也是救火防灾的一重保障,同时还能为建筑群提供湿润、舒适的小气候;挖塘取土,夯筑成住宅部分的高台,使住宅具有更好的防潮性能。另外,还有供主人游憩的花园位于城墙的正南侧,水塘的西北隅有一座祠堂,每逢春节、清明等节日,魏氏族人都会在祠堂举行祭祖活动。可以说,树德堂建筑群集居住、接待、祭祀、游览、农事收储等多种功能,兼具实用功能和美好的寓意。

3 形制规整的四合院建筑

树德堂是一座将城垣建筑和传统四合院结合起来的独特建筑,矩形的城墙将矩形的住宅包围在内,之间的空地形成了住宅的杂务区域:东、西、北三面留5米宽的空地,沿城墙内侧修建敞棚,存贮杂物盒粮食。南面留出一个小广场,广场东部供佣人在此晒谷打场,西部有水井和石磨,北侧原有房舍,供长工居住。

树德堂的住宅部分为形制规整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共三进九院,由中路和东西跨院组成。设计按传统的宗法礼制,讲求尊卑有别、主次分明,院落形制规整,功能组织合理。

住宅大门为广亮大门,设在巽位。进大门以后是一进院,一进院只在南侧有倒座,用作账房。东西两侧各有仪门一座,东仪门通向私塾院,西仪门通向裁缝院。一进院北侧设一垂花门,垂花门后是树德堂的核心院落——中庭院。中庭院北侧为面阔3间的正房,用于会客,材料为砖木混合,抬梁式结构,硬山屋顶。中庭院东西两侧各设面阔3间的厢房,硬山卷棚顶。环绕院落一周的抄手游廊将正房、东西厢房和垂花门联系起来。中庭院并东西两侧各有小院一座,东侧院为厨房院,西院为后裁缝院。第三进院是内宅院,是家眷的寝室,北侧为正房及其东西屋,共面阔11间。另有东西厢房座,两两相对,形成东跨院和西跨院。

4 设计精巧严密的防御系统

树德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防御系统,运用城墙和科学严密的建筑设计,形成了固若金汤的城堡,使主人免受洪灾、匪盗的伤害。晚清动荡的时局、频繁的农民起义和清末鲁北地区严重的黄泛,是这种独特设计产生的原因。

树德堂最重要的防卫设施就是城墙,它的设计原则是难攻易守、进退自如。城墙拔地3米,内部高8米,外部高11米,东西长45米,南北长84米,原来在城墙北、西两侧还设有外墙,内外墙之间设天罗网,网上系风铃,夜间放群犬,用来防盗报警。城墙的东南角、西北角分别筑圆形碉楼,碉楼三层,每层设射击孔和嘹望孔数个,用于对外射击。城墙内侧沿四周分布着有12个壁龛,壁龛内有两层对外射击孔,可以藏人射击。城墙顶部更道宽1.5米,更道外侧筑垛口,垛口上设射击口。另外,北部更道设计特殊,由东向西呈锯齿形逐渐收窄,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很好的保护了西北角的碉楼。城门是城垣的唯一入口,包镶铁皮的木质门坚固厚重。城门两侧建有耳房,左侧是门卫所用,右侧供护院家丁居住,并用作武装库,存放弹药。

在住宅内部,还有许多巧妙的防御设计。庄园设计者参考古代城池防御中吊桥的做法,将吊桥置于外围城墙与内宅院阁楼之间的巷道上,拉起吊桥,可有效防止匪盗进入内宅。北大厅二层阁楼的南墙还设有“陷阱门”。另外,还有便于主人逃生和藏身的暗道、夹壁等藏在建筑的各个角落。真假难辨、虚实相生的细节体现了树德堂防御体系的周密与完整。

5 生态环保的传统建筑技术

树德堂的生态技术表现在取暖与排水两方面:在北大厅的北入口处,设有地下火灶,分别在室内地下和墙壁内铺设火道和暗烟道。在火灶中燃煤,产生的热气通过货到和暗烟道传递热量给地面与墙体,地面和墙体进而散热使室内温度升高。这不仅是房间内的热量散布更均匀,更免除了在室内燃煤产生中毒的危险。另外,树德堂各个院落地下设有阴沟,地面有排水口,城门前的拱桥下有一涵洞,最终流进附近的大清河里。树德堂的取暖方式与排水设施都非常实用,又安全环保,显示了当时建造者的生态智慧。

6 寄托美好愿望的细部装饰

树德堂细部装饰的题材多用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物来寄托吉祥、明志的美好愿望。比如,一进院和中庭院之间的垂花门的挂落上有象征福禄寿喜的四块雕饰。还有一些装饰重在训诫后世,从住宅的广亮大门进去,影壁上的图案是简单的方砖铺砌,四周围绕的是串联的圆形图案,这是要训诫后人做人要“外圆内方”。

7 结语

魏氏庄园树德堂将城垣与传统的四合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总体规划布局精妙,形制规整合理,具有完备的防御系统和生活服务设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它的蕴含的建筑文化和科学原理需要不断地挖掘和学习。目前,魏氏庄园已经得到政府的保护,并作为旅游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如旅游公害严重、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封欣编.魏氏庄园[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3.

[2]谭立峰,山东传统堡寨式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路凌俊.山东省魏氏庄园树德堂研究[D].大连理工大 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