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持证率背景下学校心育工作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2015-07-21王佳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4期

王佳权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持证率

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持证率引发的思考

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隔十年后的2012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经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浙江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走在全国前列,自2002年6月起,浙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认证工作就已全面展开。2012年3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含A、B、C证)达13.12%,其中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含A、B、C证)达17.55%。截至2014年6月,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C证持有率已上升至28.98%,若将A、B证的持有率也算上的话,这个数字将更高,也就是说,仅仅两年时间,持证率就翻了一番。

今后一段时间,全国各省、各地(市)、各区(县、市)还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工作,届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持证率还将有大幅提升。不断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喜事。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不断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也引发了我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忧虑和思考。

二、高持证率带来的机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制度,宣传了心理健康的理念,壮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加深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他学科的渗透,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积极力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心育工作受到普遍重视

在资格认证的过程中,前期的培训必不可少。通过一定课时的培训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逐渐得到广大参培人员的认可,他们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这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学校相关负责人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培训,培训活动可以强化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仅靠某一人的重视是不够的。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越来越高的现在和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的将是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他们也会更愿意投入到这项工作上来,更愿意支持这项工作。如此一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就有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迅速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得到有力保障

意识的提高,是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的前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的不断提高,带来的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增强,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壮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力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光有意识是不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是以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前提的,这在保障师资数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师资队伍的质量。

(三)不同学科科任教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催化剂

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之一。然而,这个提法的操作性到底如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也许,各学科科任教师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也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影响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没想过或不愿意在课程教学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更多的教师接受并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他们的意识提高了,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他们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壮大,为教师的自身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于师资力量缺乏等多种因素,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处于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境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均由个别教师来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与实施,都是一个人的事情,似乎与他人无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上若遭遇困惑需要帮助,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今,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上述困扰。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身成长得到了更有力的帮助,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也会更快,这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而言无疑是有莫大的好处。

三、高持证率引发的忧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良性发展的障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制度,不仅壮大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同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去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会不会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负面的效应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持证率,不能说一定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应该说肯定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越来越高的时候,仍有以下几点忧虑。

(一)少数教师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参加培训,这种消极思想恐将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在资格认证培训中,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往往采取就近培训的原则。大部分学校非常重视该项工作,要求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多数教师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地参加培训,也能从培训中学习如何解决自己在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到了心理辅导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培训的评价很高。但也有极少数教师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对待,认为这是学校领导的政令,碍于面子又不好推辞只能勉强接受。在这样的认识下往往产生逆反的情绪,于是就不停地抱怨培训无用:一和专业无关,无所谓自我发展和提升;二和职称无关,连个功利性的目的都没有。

这种“无用论”的思想会不会在教师群体中蔓延,对其他教师产生影响呢?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所幸的是,大多数培训教师的反馈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于是,我们更希望端正那些认为“培训无用”的教师的培训态度,否则就算参加培训也会不重视培训的学习过程,对于资格认证的面试也是“应付差事”,甚至“投机取巧”,只要拿到证书就万事大吉了。这些教师参加培训和资格认证的最大贡献就是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提高了所在学校的“持证率”,成为一个统计数据而已。如果实在改变不了他们的态度,则应考虑让他们有机会选择退出培训,而不是随随便便培训,简简单单拿到资格证书,否则极易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二)持证者夸大自己的心育能力,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在未取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前,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可谓是“敬而远之”,不敢轻易触碰。取得证书后就不一样了,他们具有了法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对于一些教师而言,“跃跃欲试”的心理就出现了,甚至是“迫不及待”地要证明自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本事。

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持证者极有可能盲目夸大自己的心育能力。因为,在资格认证前的相关培训中,培训活动往往会让很多教师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手段来了解人,比如量表法、访谈法、个案法等。这让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觉得新奇又有趣,于是也急于将所学用于实践中,在学生中加以应用。

比如,有些教师在参加培训或取得资格证书后,用各种量表去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不假思索就将测试结果告知学生。这里的问题就很多,一方面,通过资格认证前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很难得到全面的心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他们是否具备使用心理测量量表、解释测量结果的能力,我们很难保证,因为心理测量量表的使用与解释是应该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进行的;另一方面,这些教师毫无保留地将测量结果告知学生,但他可能并不能预料是否会在学生中引起不良反应,也很难有能力去处理因为不良反应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也许,这对于教师而言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若出现消极效应,那影响就很巨大,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持证者夸大自己的心育能力,在实践中无所顾忌地开展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于该项工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益,反而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三)持证者夸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由于有些持证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心育能力,加上缺乏专业的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就有较大的可能夸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使原本简单的心理问题复杂化,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不利于该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比如,一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B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持有者,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待了一位被抑郁情绪困扰的学生。这位老师非常紧张,认为这个学生得了抑郁症,于是将其转介到相关医院进行精神科的检查和治疗。因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较高,于是这位老师还将该案例按照危机干预的相关要求汇报给学校各级领导,引起了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到了要进行危机干预的程度。结果,经医院诊断,该生只是暂时的抑郁情绪,尚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自我调节,是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的。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培训和面试,并取得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但是,若这些教师不能科学、正确地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和帮助,甚至由于他们的工作“偏误”而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处于“应激”状态,那么,这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四)学校过度依赖持证教师而忽视专业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持证率的普遍提高,使得学校里可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多了起来,这使得学校在物色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于是,在教师编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在招聘录用新教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所谓的“主科”,而对心理教师的招聘录用却是难得一见。这可以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招聘公告中得到证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实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后,并不是心理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能从事该项工作,而且,招聘录用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满足其他学科的需要,也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解决了超编问题,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作为学校,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固然能提高普通教师的心育能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培训和认证的结果离专业性的要求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学校过度依赖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持证教师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四、对策:三管齐下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光明的太阳也有黑子,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大步前行的同时也看到了值得忧虑的问题。当然,问题的存在是发展中正常的现象,也是我们前进的契机。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突破困境,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制度保障、学校支持和教师努力三个方面发力,三管齐下,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立并推行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教研和督导制度

1.推行宽进严出的培训管理制度

教育心理学中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太容易的任务并不能激起强烈的动机。因而,一个“几乎人人都能通过”的培训自然就不能引起人们的成就动机和对培训的认同感。当然,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是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普及培训,有一个重要的扫盲性特征,口子扎得太紧自然没有必要,会挫伤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因此,适当降低培训的通过率能够提高参培人员的成就动机,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培训制度的严格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考试和面试环节,还应该体现在培训的过程管控当中。比如培训的出勤率考核,培训课上的小作业评定,等等。加强过程监督能有效地调动一些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参与兴趣,进而改变认知。

2.建立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专业督导机制

对于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教师,培训能给他们增添自信,能给予他们有效的技能与方法,但是对于培训的消化和提炼是更重要的,因此在他们的实践中如果能进行教研指导,将能更有效地推动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有国外调研机构指出,中国教师的个人素质可能不如美国的教师,但是中国的教研制度能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规化发展的今天,这个学科的教研制度的建立也势在必行。

同时,为了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引入专业督导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通过几次培训就能成长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心理教师的,资格认证前的培训和面试,只是给这些教师提供了一个“准入”的口令,在实际的工作中,他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在培训中是很难全面涉及的,那么,督导机制就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

(二)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辅导站站长的作用并努力保障持证教师的再学习机会

1.学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心理辅导站站长的组织引导作用

当前,几乎浙江省的每个学校都按照相关要求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并设立了一名心理辅导站站长。从专业角度来说,站长应该是由有资质的专职教师来担任,哪怕不能完全达到要求,站长也应该由学校里最专业的人员出任。站长在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对持证的教师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也是必要的。例如组织教研会议,开展相互听课,进行案例交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既能使持证教师得到帮助与成长,也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变得有序而有力。

2.学校要努力保障持证教师的再学习机会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终身的,在教师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教育应该相伴左右。在持证教师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该保障持证教师的再学习机会。从培训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培训,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当前,教师培训管理平台给了一线教师很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感兴趣的、急切需要的培训计划。当然,持证教师再学习计划的最终实施,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因而,学校要努力保障持证教师的再学习机会,这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三)持证教师要不断学习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说到底是自身发展的问题,最终的受益者还是自己,学习的最有效推动力还在于自身,所以教师要端正思想,把学习当作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这才能很好地促进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都是用来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的,唯有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了解自己的途径,因此参加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最功利的目的其实是用来了解自己。让自己活得明白,活得精彩,活得幸福,这样的学习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再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添砖加瓦,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这应该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初衷之一。

五、结语

我们在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高持证率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的同时,也总结和思考了高持证率引发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好持证师资的问题。我们坚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所有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景将是一片大好!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新世纪实验学校,杭州,311600)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