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信和人如其名的学术“催化剂”

2015-07-21王雅静

科学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所长尔特研究所

王雅静

包信和,人们总喜欢在这个名字的前面加上许许多多的光环,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评审专家包信和等等。每当包信和接受采访的时候,他总会刻意强调:“一定要真实地记录,不要抬高,不要吹嘘。”从1978年进入复旦大学开始研究化学的那一刻起,包信和就成为了化学研究领域的“催化剂”,一直在身体力行的向我们诠释着“包”“信”“和”。

包容:“做什么事情、担任什么角色都要忠于这个位子”

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的包信和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取得该校博士学位后前往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研究所担当访问学者,弗里茨·哈伯(Fritz-Haber)研究所对于包信和来说无异于一个科学殿堂,他在表面催化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埃尔特教授指导下,继续从事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研究。

包信和没有辜负埃尔特的期望。1993年,他发现伽玛氧选择催化,这是国际上首次对次表层催化的描述,也是对埃尔特早先提出的表面结构调控催化反应理论的“修正”。如今,伽玛氧选择催化的概念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信和也在该领域赢得了“热氧专家”的雅号。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在催化研究的科学圣殿里如鱼得水。在他以后的工作中,埃尔特教授也给予了包信和很大的帮助。

1995年5月,包信和带着教授赠送的两大集装箱仪器回到中国,来到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在2000年的时候当选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至今所里的同事或是学生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喊他“包所长”。“包所长最大的优点,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能包容,像大海有着广阔的胸襟。”与包信和熟悉的人们都这么评价。

包信和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任职的7年里,办公场所是一张四人小方桌、几把椅子和一个书架组成的不足15平方米的场地。“旁边就是我的实验室,我若与实验室离得太远,学生找我不方便。”这是包信和对于不迁至为他准备的“所长办公室”给出的唯一解释。

对于包信和而言,办公环境好与坏,身上头衔大或小都无关紧要,他还是坚持做人还是要包容一切,忠于自己,也就像他所说:“做什么事情、担任什么角色都要忠于这个位子”。

信念:“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能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国家实力的稳定上升”

包信和认为,中国的催化事业更需要年轻的“催化剂”。他所从事的催化事业已经不仅仅关系到民生,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未来。包信和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我们必须节约能源,最根本的办法是靠新技术优化利用现有的石化能源,使其利用率更高、更环保,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开拓清洁环保的新能源”。

在明确自己身担重任之后,包信和全心投入到催化事业的研究之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反复尝试,他在天然气的优化利用、汽车排放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消除等催化研究,以及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1999年以包信和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甲醇制烯烃”“煤制油”和“天然气制芳烃”等一系列成果脱颖而出。由他首创的一个包括多步电子传递的仿生过程,实现了在温和条件下利用空气将甲烷直接氧化制甲醇,从而“一步”高效生产乙烯、芳烃和氢气等高值化学品。甲烷的有效转化使得天然气、煤层气的深化利用比直接燃烧可增值2倍-3倍。这项研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大国”来说,意义重大。

上个世纪80年代掀起的“纳米热”也引起了包信和的极大关注。“大家通常看到的工业上的催化反应器都很大,但实际上真正起神奇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都很小,都在纳米区间,有些甚至比纳米还小。”包信和如是说,“我们的催化研究说了近百年的‘超细,现在才知道,这些神奇的催化特性好多是‘纳米在作祟。”

包信和对于其钟爱的催化事业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也正是因此包信和才会在催化事业的道路上面越走越远。

和谐:“以人为本,把人才队伍创建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

包信和始终把人才的培养放在研究所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在领导分工中,他直接分管人才工作。他经常提到:研究所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各项工作要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研究所的发展战略中去思考和实践。

2000年至2003年,三年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引进了73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其中留学回国人员40余位,18位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对国内外顶尖人才的引进事宜,包信和多是亲力亲为、亲自商谈。

2000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进了台湾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博士。杨学明博士是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曾获得国内外许多的知名奖项。为了使杨学明博士能够加盟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先后两次亲赴台湾商谈引进事宜。最终,包信和的诚意打动了杨学明博士,他决定放弃在台湾的职位和到美国发展的机会,接受邀请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包信和不但为杨学明教授确定了协议工资,并让研究所为其加盖了新的实验室,开出了超过1000万元的启动经费,这也许可以算是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千人计划”工程探索。在包信和的带领下,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坚持用感情、待遇和良好的环境拴心留人,使该研究所成为英才荟萃、各显所长的舞台。

一颗包容的心,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和谐的团队。包信和姓名的解读正是他人生的信条。人如其名,退去各种光环的包信和依然心系国家催化事业发展,他是在科学海洋中奋力探究的学术“催化剂”。

猜你喜欢

所长尔特研究所
睡眠研究所·Arch
司尔特:春耕保供显担当 广袤沃野绘新篇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所长无用
“约炮”博尔特
所长胆不小
咏梅
心力衰竭研究所简介
父亲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