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2015-07-21
德国工业4.0
不久前,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与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同启动了工业4.0平台。
这个由上述德国两个政府机构主导,并由商业、科学与工会代表主管的平台,将关注参考架构、标准化、研究与创新、网络系统安全、法律环境、工作教育/培训等领域。
德国被视作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而此次推出该项目,也是其对自身制造业危机的自救。
有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机械出口份额德国占16%,位居首位。而中国以11%的市场占有率略低于美国位居第三。德国在机械制造业领域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压力。而同时,如CPU、云计算、软件、操作系统等网络平台,几乎全部为美国所掌控,这也让德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强烈的危机感和极高的竞争意识,让德国做出变革,推出了工业4.0战略。
通过工业4.0战略,德国将打造一个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它能够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让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的功能。也就是打造真正的物联网,从而使得生产工厂变成一个智能环境。这对于工业4.0而言,是其实现的基础。
通过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最终实现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智能工厂”。而将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则是“智能生产”的重点,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灵活、网络化的产业链成为现实。
日本《2015年版制造业白皮书》
面对德国的工业4.0的压力,制造业略有消退迹象的日本于6月初公布了《2015年版制造业白皮书》。
《白皮书》中指出,日本制造业在积极发挥IT作用方面落后于欧美,建议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
通过与欧美国家对比,该《白皮书》分析了全世界在将工厂装置和零部件等与互联网+相连从而提高生产率方面所付出的实践。它强调“理解IT的好处、产业学界与政府组织团结一致下决心转型很重要”。
有专家指出,在制造业不断转型智能化的时代,日本的做法在应对欧美国家所带来的压力的同时,也寄希望于自身做全球技术的主导。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
2014年上半年,美国AT&T、思科(Cisco)、通用电气(GE)、IBM和英特尔(Intel)公司,在波士顿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其目的在于打破技术壁垒,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工业互联网联盟是一个开放性的会员组织,它致力于为更好地访问大数据提供支持。据悉,联盟发起者希望该联盟有助于机构更便利地连接和优化资产、操作数据,提高灵活性,进而释放工业领域的商业价值。
美国商务部长彭妮·普里茨克表示,通过将物理世界与网络空间相连接,工业互联网有望全面重塑人类与技术的交互方式。通过如工业互联网联盟这样的公私合作团体,有利于将创新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和系统转化为智能制造、医疗、交通运输及其它领域的新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