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难点及对策
2015-07-21李棠禄
李棠禄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课程编排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结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兴趣,在完成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学习后,可以选择6个模块进行学习。
关键词:物质结构;教学难点;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结合微粒之间作用力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化学性质。该模块不同于前面所学的必修化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重点是从微观结构来理解物质的化学特性。内容抽象而复杂,涉及原理众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带来了挑战。以下将具体分析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一、教学难点
据调查显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难点有如下原因:
1.原子结构各种原理,没有图片、视频、实验等直观认识,仅是通过老师口头讲授来完成,使学生无法理解微观世界各类变化。
2.假说与研究模型众多,其中的原理深奥,应用面未知,不知如何去理解。比如,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这节,在涉及能量最低原理与电子云、原子轨道这块时,由于考虑问题很多,学生容易弄混弄乱;又比如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典型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构型这一块,对于甲烷采用sp3杂化类型,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原理不甚理解。而举一反三去理解更复杂石墨中碳原子杂化形式更是困难重重。
3.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所限,同时缺少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能力的培养,在脑中难以形成一种清晰画面。比如,“根据晶体结构判断配位数这一知识点”学生知识记住老师总结出来的规律,并没有深入去理解这一规律。
4.关于化学物质宏观特性,那些可以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可以直观地通过物质的颜色、形态等性质去深刻理解其化学性质,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兴趣。但对于微观世界,显然无法通过实验手段去解释说明,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知识点与规律来学习,而缺少运用原理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5.此外,学生学习各类晶体熔沸点知识时,因为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化学键与分子间的力),而有些特殊情况(比如氢键)使知识点更加混淆,而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陷阱,很多学生因此而导致错误。
综上所述,以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个模块的教学要求。
1.为了适应选修课程体现的发展与选择性,培养不同学生的兴趣与潜能,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讲授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各种手段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浅出地教授,同时也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交流相互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们科学的思维以及应用原理的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如何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化学新课标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2.这一模块概括起来有四个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化学键与物质性质,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这一模块的内容选择能够在新课标标准规定的要求下,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物质结构方面相关理论的特点。由于涉及很多原理与规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初中化学、化学1,2必修模块知识,初步建立起学生对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维,并为以后化学理论的学习打下深入的基础,是该模块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二、具体对策
针对以上所涉及到的问题,可以运用如下办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应该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点,将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再通过一些有效的规律去记忆。而后指出一些关键点来加深对这些脉络的强化。
2.运用计算机手段与教学用具对离子或者分子的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进行模拟。通过一些三维软件与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出图片或者动画,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但对老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就更高了。也可通过制作好的教学模型,演示分子、离子、原子之间的价键形成过程、空间构型,以做到推导出相似类型的杂化类型与空间构型。
3.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不但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注意学科知识联系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及生活实际等;不但要关注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更要关注具体结构联系具体性质,类比归纳不同结构的不同性质,使学生不仅可以产生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近感,拉近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又可以加强对科学概念、观点的理解,形成最基本的化学视角。教师在选择切入点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本模块知识相关的学科发展和当代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生活中可能接触到地化学知识,充分体现时代性。
例如,生活中油污难以用水洗掉,用洗涤剂可以清楚来说明分子之间的极性问题;氧气常温下是气态,而水是液态,来说说明物质之间作用形式不同,导致其熔沸点不同;通过石墨、金刚石的特性以及比较,来讨论碳碳键的组成形式与结构特点。
三、结语
总之,这个模块具有比较好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并较好地体现了教学改革与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本模块内容比较抽象,规律性强,难度较大,但深入到微观世界,通过空间构型、极性了解物质的特性,教师们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体会教学意图,在教学方式上运用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一模块的内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