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错误”展示魅力,让课堂还原本真

2015-07-21◆韩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6期
关键词:纯净水导电物体

◆韩 婧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梁邹小学)

面对教学中产生的各种“错误资源”,应很好地加以辨别利用,变“废”为“宝”,让错误成为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亮丽风景线。那么,如何分析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悬丝诊脉,把握“错误”原因

当儿童第一天踏入校园的时候,它的脑子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有他们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和推理能力有限,大脑中存在的许多科学概念都是有错误的。比如下面的四个问题:

(1)轻的物体在水面上是浮还是沉?

(2)你知道花都包括哪几个部分吗?

(3)食物中都含有那些营养呢?

(4)你知道青蛙和蟾蜍的卵是什么样的吗?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轻的物体一定浮在水面上,所有的花都有雌蕊和雄蕊,食物中会含有脂肪,青蛙的卵和蟾蜍的卵是一样的。学生的这些回答,暴露出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概念的“错误理解”,那么这些“误解”来至于何处呢?

1.“误解”始于生活——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学习之前,就已经对生活周围的事物、日常生活中有关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特定的理解。由于这种认识是凭借学生直观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认识往往会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案例1:在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对于学生熟悉的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发声原理的已有认知又是怎样的?我在课前设计了一张表格进行了课前调查。

?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声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物体发生了动作(敲打、碰撞、弹拨等)。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促使物体发声的外在动作,对于物体在发声时的状态的关注是缺失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前概念是有一定程度存在的,但却是模糊的、存在理解偏差的。

2.“误解”始于“想当然”——纯净水能导电吗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会根据已有思维方式认识新事物。在构建科学概念时,学生往往会运用已有概念来类比推理另一概念,但这一方法构建的科学概念往往需要经过实践检验。运用类比思维对学生概念的构建有很大帮助,但并不适用任何情况,有时甚至会推断出错误的结论。

案例2:在上《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课前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去猜测哪些物品会导电?那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关于水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水当然是导体了,因为不能用湿抹布去擦电器,等等。但对于纯净水,学生就不是很清楚明白了。大部分学生会认为只要是水都会导电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思维中存在的“误解”,我在教学时对材料作了一些改变同时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而在材料中加入纯净水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前概念,是否会认为纯净水会不同于正常的水。

通过预测,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将纯净水打“√”,认为纯净水是一定会导电的。这样的“误解”是建立于学生思维的潜意识中,学生的“想当然”造成了判断的错误。

二、对症下药,揭示科学真理

1.合理选择器材,纠正错误概念

每一堂科学课前,教师应该先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科学概念进行梳理,再根据课堂活动对材料进行甄别与选择,避免在概念教学中因本身对于科学概念模糊而错误的理解,导致器材的选择不恰当而引起实验探究的失败。在学生的前概念中,对于科学概念了解的模糊,需要教师在选择学具中更具针对性,做到对“错”下药。

案例3:在执教《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时,一些老师会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很多的物品,可是当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却发现了问题,一些物品是由很几种材料构成的。例如,圆珠笔,它是由塑料、铁、橡胶三种材料构成的。材料的不合理选择会造成学生对正确概念的误判,认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是正确的,学生的前概念中很多物体是空心并能浮起来,如圆形铁桶,铁船能在水中浮起来等。因此,在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这里研究的材料必须是实心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比较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因为,如果物体是空心的,会干扰学生判断材料在水中沉浮的因素是与密度和排开的水量有关。

看来,教师提前把握科学概念,理解概念中的重要内容,合理选择器材尤为重要,纠正学生错误概念,避免将错误的前概念在学生的思维中发展成定势。

2.在实际中运用概念,使科学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

科学概念从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运用概念与实际,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而概念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同时,在概念运用过程中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缺陷也能暴露出来。

案例4:如在《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学生掌握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的概念后,提出了几个应用概念的问题:(1)为什么钢材或铝材要做成各种形状?(2)做成各种形状后的钢材有什么优点?(3)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是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学生把概念与实际相联系,对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其中,在应用此概念中,发现学生存在着概念的偏差认识:改变形状增强抗弯曲能力一定比增加材料的宽度和厚度的方法好,因此,各处都要运用这种方法。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讨论,提供大量的素材,直至形成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正确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却大凡是种经历。“错误”不是教给的,而是学习者构造了自己特有的概念与程式造成的。任何教育方法只有触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学生的各种体验“错误”运用恰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基于“错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面对“错误”,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更正或丰富其已有的理解,充分发掘错误资源的可用价值,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推动学生的主动建构和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尊重学生的“错误”,让课堂因“错误”而变得精彩。

猜你喜欢

纯净水导电物体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为什么要喝纯净水?
为什么要喝纯净水?
Ag NWs@SH-G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电学性能
导电的风筝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纯净水之谜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CPS导电回路电动斥力的仿真计算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