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攀比行为与教育对策分析

2015-07-21◆谭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27期
关键词:家庭幼儿园心理

◆谭 宇

(湖南省永州市委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心理健康是幼儿发展阶段的重要环节,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炫耀攀比心理、孤傲心理、自卑心理等的出现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攀比心理。据调查显示,90%的幼儿园孩子之间存在着攀比现象,这不仅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利,更是值得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关注的大问题。

1 幼儿之间攀比现象的表现

在通过“您的孩子平时和其他小朋友攀比什么?”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幼儿攀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物质生活水平、家庭条件、外表长相及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且主要其中在物质生活水平的攀比方面,比重为70%(如图1所示)。

2 幼儿攀比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素质、家庭关系、教养方法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

2.1.1 家庭经济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正是由于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幼儿攀比的基础。

2.1.2 家长自身的攀比心理

据相关调查,幼儿园中45%的家长会经常拿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很多家长认为,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是为了激发和鼓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因为其不恰当的方式影响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如:别的孩子参加了一个舞蹈班,当家长知道后,会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而争先恐后地参加此类培训班,英语学习班、舞蹈班、美术班、各种乐器班层出不穷,蜂拥而至。家长在不知不觉中也给孩子灌输了攀比的思想。

2.1.3 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因家长本身的知识教育水平不同,也缺乏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不了解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只知道盲目的屈就与孩子的物质满足。在“当孩子吵闹时,您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的调查结果中,有30%的家长选择了“经常有”,40%的家长选择了“偶尔有”,27%的家长选择了“一般”,只有3%的家长选择了“没有”。由此可见,为了缓解或阻止孩子的哭闹情绪,很多家长都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幼儿攀比行为出现的原因之一。

2.2 教育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也给幼儿园的攀比行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2.1 幼儿之间的“争宠”

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因为人员关系简单,只有教师和同龄的孩子,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导者,在幼儿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孩子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相比的攀比,或许只是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甚至只有掌声,但在孩子的心中已是最大的荣耀。幼儿之间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而出现的攀比已趋于大众化。

2.2.2 教师区别对待幼儿

在某些幼儿园中,有的老师对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照顾,对家庭条件一般或不好的孩子不理不睬,甚至在闲暇聊天时谈论孩子的家庭条件和家长职务等。幼儿老师这些不恰当的言语会影响到孩子,幼儿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就会滋生或加重自身的攀比心理。教师这种以家庭背景的好坏来衡量幼儿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攀比心理的出现。

2.2.3 教师言行的不恰当

在幼儿园中,教师言行的不恰当也将导致幼儿产生攀比心理。如“今天谁穿得最漂亮?”“今天谁带来的玩具最好玩?”等问题会使幼儿为得到老师或其他小朋友的认可和夸奖而去让家长买更多的新衣服和新玩具。进而导致孩子之间的相互比较心理,产生攀比行为。

2.3 攀比心理对幼儿的影响

攀比心理对幼儿的成长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①有利影响。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超群好强、物欲性强的内心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积极性作用。教师而后家长将攀比的内容放在各种习惯的养成上,以生活习惯好、行为习惯好的幼儿为榜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②不利影响。过分的在物质、经济上攀比会使幼儿产生歧视心理,某些自认为家庭富有的幼儿看不起家庭条件一般的同伴,不喜欢甚至不愿意跟他们一同玩耍,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幼儿与同伴间的关系,影响整个班级的和谐,严重的将会成为幼儿长大后产生犯罪行为的根源。

3 幼儿攀比的对策

幼儿攀比的对策:①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应严格把握适度的原则,对幼儿提出的过分要求坚决不予以满足,不过分溺爱幼儿;②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尊重和维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注意言行适当;④家长和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及时引导孩子的攀比行为;⑤从家长和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⑥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奖品的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⑦培养幼儿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幼儿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帮助幼儿明辨是非美丑,避免扭曲竞争和互相攀比的出现。此外,对于那些为了获取关注和尊严而去攀比的孩子,在日常教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多多放手让孩子做想做的事,让孩子在不断积累做事经验的过程中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以此帮孩子集聚内心的力量。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不会轻易被外部的关注所左右,更不会执着于外求尊严,自然就很难产生攀比的想法了。

4 结束语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心理状态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对于幼儿攀比心理及攀比行为的出现,家长和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出现的攀比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沟通,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

[1]郭翠菊.论家长攀比对孩子的负面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邹昕.幼儿攀比现象调查与矫正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周明敏.结合实际论幼儿的攀比性行为[J].新课程,2013,(06).

猜你喜欢

家庭幼儿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我爱幼儿园
心理小测试
欢乐的幼儿园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爱“上”幼儿园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