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腐蹄病的防治
2015-07-21向寿甫等
向寿甫等
摘要:羊腐蹄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南方梅雨季节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病死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羊只运动和生产,如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羊只因病淘汰,对农户养养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对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羊;腐蹄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5-0027-02
羊腐蹄病是由结节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侵入羊蹄缝内形成混合感染,引起蹄质变软、蹄部肿胀、坏死、流出脓性分泌物,造成羊跛行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在养羊生产中,羊腐蹄病是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疫病,如防治工作做不好和治疗不及时,严重影响患羊的运动和生长,甚至导致患羊被淘汰和给羊群形成较大的威胁,给农户养羊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7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羊病防治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工作实际中,针对羊腐蹄病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于湿热多雨的季节或低洼潮湿的放牧场地,放牧时被铁钉、石块、竹条等锋利的异物刺伤,或长途运输发生踩伤、碰撞,伤口感染结节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而引发。羊只长期拥挤,环境潮湿,相互践踏,都容易使蹄部受到损伤,给细菌的侵入造成有利条件。泥泞、潮湿而排水不良的草场可以成为疾病暴发的因素,但如草场及泥湿环境没有该病原,且羊只蹄部未被潮湿浸软或没有损伤,是不会引起腐蹄病的。
2 临床症状
羊只患病早期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走路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后期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病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病羊多为一肢患病、跛行,如两前肢患病,则病羊跪地爬行;后肢患病时,将病肢悬置腹下。趾间、蹄踵和蹄冠部发生热痛性肿胀,随后溃烂,流出恶臭脓性分泌物。有时病变向深部扩展,可波及到腱带、韧带、关节和骨骼,甚至蹄匣脱落。病程较慢。轻症病例能很快恢复;重症病例如治疗不及时,可使内在器官形成转移性坏死病灶而死亡。
3 病原
病原为坏死梭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和结节拟杆菌(Fusobacterium nodosum),均为拟杆菌科梭杆菌属成员,革兰氏阴性菌。坏死梭杆菌呈长丝状,较短个体呈球状。结节拟杆菌呈大杆菌状,菌体末端膨大。
该病原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1%的高锰酸钾、2%的甲醛溶液15 min内可将其杀死;60 ℃ 30 min或煮沸1 min即死亡。但在污染的土壤中可存活10~30 d。
动物饲养场、沼泽、池塘、土壤中均有该病原存在,健康动物的扁桃体和消化道黏膜也可存在该菌,并可经唾液和粪便排菌,污染周围环境。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损伤的皮肤、黏膜(特别是四肢的创伤)是病原的入侵门户。该病多发于夏季,多见于低洼潮湿地区、多雨季节,多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有时与口蹄疫、羊痘并发或继发,应注意鉴别诊断。
4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
5 治疗
5.1 创口处理
如果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用清水洗净蹄部污物,除去坏死、腐烂的角质。若蹄叉腐烂,可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或饱和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患部,再撒上硫酸铜或磺胺粉或涂上磺胺软膏,用纱布包扎;也可用5%~10%的浓碘酊或3%~5%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若蹄底软组织腐烂,有坏死性或脓性渗出液,要彻底扩创,将一切坏死组织和脓汁都清除干净,再用2%~3%来苏儿或饱和硫酸铜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患部,用棉球蘸酒精或高度白酒擦干患部,并封闭患部。
5.2 药物治疗
(1)用四环素粉或土霉素粉填上,外用松节油棉填塞后包扎。
(2)用碘酊涂擦,再用麻丝填实、包扎。
(3)用磺胺类或抗菌素类软膏填塞、包扎,再涂上松节油。
以上各种治疗方法每隔2~3 d需换一次药。对急性、严重病例,为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防治。
6 预防措施
6.1 隔离治疗
经诊断为羊腐蹄病后,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及时将患病羊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可用4%~6%的硫酸铜溶液进行脚浴,同时配合抗生素全身治疗。严防疫病蔓延,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6.2 消除或避免患病条件
(1)羊舍多为楼式圈舍,要合理控制楼面漏缝宽度,及时清理羊舍楼面突出的异物(如铁钉、木刺等),及时修复损坏的楼面,防止楼面漏缝过宽夹伤羊只蹄部和异物损伤蹄部,有效降低羊只因蹄部损伤感染病原的概率。
(2)按照强弱分群的原则对羊群进行分群管理,合理控制羊舍内羊只密度,防止羊只频繁打斗造成损伤和踏伤。
(3)加强检疫,防止传染源引入。羊只引进运输过程中,合理控制装车密度和行车速度,尽可能避免急刹车,防止羊只损伤。
(4)注意圈舍卫生,经常对圈舍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干燥。彻底清扫、消毒被污染场地和圈舍,病羊放牧过的牧地或使用过的圈舍应空置60 d以上并彻底消毒后再用,也可采用异地放牧饲养。羊舍入口处设置生石灰消毒盒,羊只进出羊舍均可对蹄部进行有效消毒,并可保持羊只蹄部干燥,在生产实际中较为实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