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解读法”解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7-20章陈琦
章陈琦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近几年来提倡对“文本的细读”,实现新课标中的 “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统一,“症候解读法 ”是个不错的运用选择。“症候解读法”可以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真正价值,把自己的心灵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旁观,不是站在外面端详,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体验,也就是阅读主体把自己的全副心思投射到对象上,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真谛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症候解读法;文本细读;生本教学
“症候解读法”他最早出现在弗洛伊德精神理分析论里,后国内蓝棣之先生在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性文本时,把这一理论用于文学解读的方式当中,即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努力发现和说明文本的各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现象,即作品的症候,并以此切入文本的最深层含义,由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动因,深入挖掘、分析艺术创造的生动内核,重新阐释作品深刻、复杂的意义。而初中语文近几年来提倡对“文本的细读”,实现新课标中的 “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统一,我觉得使用“症候解读法 ”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实施语文“症候解读法”解读中对教师的要求方案
首先对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对校内的文科老师利用一些集体备课时间,针对教师阅读现状中阅读爱好,阅读时间,阅读范围等进行调查,发现我们教师平时可以利用的阅读时间相对较少,阅读范围相对较窄。原因有很多,其中占多数的原因是:
首先学校工作负担较重。初中阶段由于中考的大棒,家长学校对学生的期望较高,分数的竞争激烈,老师都忙着要研究提高分数的方式,加上平时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检查,教师的业余时间已经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备课占用了,即使好不容易有了点休息时间,也不想在拿起书,更不愿动笔。宁愿全身心的放松,享受一些电子产品带来的轻松。
心情浮躁不安。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超现实,老师也深受影响。一些枯燥的专业书和纯美学的散文,已静不下心来读。平时无非看些报纸、杂志,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
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在备课和分析文本时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由于文学素养积累不多,那对课文的文本分析也只停留在教参上知识点上,使课堂没有新意。
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量丰富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教师读书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提高素养,对我们语文“症候解读法”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校首先给教师营造读书氛围,并每学期订购大量现代教育的书籍。让老师远离浮躁,静心读书。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
(一)语文“症候解读法”解读对学生的 运用
症候解读针对文学作品,可以针对几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表层意思作者说了什么?
第二,过现象看本质,作者初心是什么?
第三,文本实际有什么象征或暗喻意思?
第四,也是“症候解读法”的精髓部分,是否能挖掘出作者面对自己的文本没有觉察到他想说的意思?
前三种与我们传统的解读文本,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的线路差不多,但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体现知识素养的部分,透过表层意思,挖掘作者潜意识的深层解读。
利用“症候解读发” 对文本采用多重视角进行解读,挖掘文本价值。本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和依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细读文本时得到的应该是通过我们的细读让文本呈现应有的多种状态,使我们能够通过多种视角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价值。研究时运用引领、指导、组织教师围绕教学研讨课、教学研讨专题,教后反思开展活动,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能力的提升。
首先让学生诵读,关注整体。文学艺术作品,重要的是整体美,是它各部分关系的匀称、均衡与和谐。阅读时如果见树不见林,得到的印象必定支离破碎,很容易违背作品原意。因此,要把文本真正看作一个“格式塔”,一个完形,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诵读,“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学生养成大声诵读习惯,一般的课堂文本在诵读阶段,学生就能解决“症候解读法”的前面三个步骤,以郑振铎的《猫》为例,学生在反复朗读当中,已能读出作者对猫的三次感情变化,从“一缕”到“好久”到“永不”,层层递进,次次深入,看似作者是对第三只猫的深刻反思,在看当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世人对作者的评价,作者性格爱憎分明,可以读出对人性阴暗懦弱一面的揭露。
其次让学生学会品读,用“症候解读法”解读文本隐含的深层意义。在解读一些散文诗时,我们可以运用“症候”。如《老王》一文中一句“他蹬,我坐”的句子,其实前文已有交代,我坐老王的车,坐他车,肯定是他蹬,我坐,无需作者多言。然后在从文本深处去看,文本最后因为世事弄人,老王去世了,且很惨,最后做为被扔在沟里,作为文人的作者她感到愧怍了,且是相当的愧怍,因为在前面那句“他蹬,我坐”,这句故意而为之的话中,道出作者当时只是把老王当做车夫而非老王意想中用香油鸡蛋付出的朋友。这种方式解读,让学生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带动课堂氛围。
文本解读法有很多种,但运用“症候解读法”更可以让学生读出文本的真正价值,把自己的心灵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旁观,不是站在外面端详,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体验,也就是阅读主体把自己的全副心思投射到对象上,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真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