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中的中国动画
2015-07-20胡蓉
胡蓉
最近一段时间,动漫圈不“平静”。
文化部最近的一纸令下, “阿宅”们失去了精神食粮——《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寄生兽》等ACG圈内的热门动画就此挥手与中国观众作别。
这几部动画大多内涵不错,是十分成功的商业片,但其中多多少少存在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元素还是成为了它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反观中国,我们既期待本土能生产高质量的商业动画来吸引成人观众,却又对“限制级”心存芥蒂;既想做内容深刻、画面成熟的大片,又陷入客观条件限制的“泥淖”,这鱼与熊掌兼得的纠结,着实让中国的动画人们陷入了两难。
如何两全其美?
从七零后开始,成人消费动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里提到的“成人动画”并不是狭义上以暴力、恐怖、色情、政治、反人类等为卖点的“18禁”,而是在内容分级上高于低龄化作品,用成熟的成人视角,创作复杂的剧情,借助动画这种方式讲述成人世界的黑与白的作品,而这其中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所谓“少儿不宜”的内容。
在这方面,日本和美国动画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就像东方人的含蓄纠结遇上了西方人的直白和开朗,前者在叙事上极尽复杂,故事支系庞杂,有想象力丰富的世界观和充满争议的人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航海王》火了那么多年,《进击的巨人》被阿宅们交口称赞。而美国动画多半热衷于简单的英雄对抗邪恶,在打打闹闹中重复着相同的矛盾——于是漫威火了,华纳的“猫和老鼠”打了几十年架,而迪斯尼还在王子公主身上下功夫,其实说起故事情节,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回事。
以上两种风格,中国更倾向于美系叙事方式,审查部门也乐意放行:可以有阴暗面,但终究恶有恶报。这也是为什么迪斯尼、梦工厂、皮克斯的“全家桶”大电影在中国会大受欢迎。
这种模式尽管“皆大欢喜”,但想拷贝却着实不易。要知道,一切简单化的内在都需赋予极其缤纷华丽的外表,才能吸引人。美国动画大片无一不是砸重金打造,精致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炫酷的技术贯穿始终,即使情节较为薄弱,也能有好的票房收入。
反观日本那些连载十几年的漫画所改编而成的动画,如《火影忍者》,尽管作品常有崩坏或静帧等惨不忍睹的现象发生,可仍然有粉丝忽略其“简陋”的外在,为了剧情的精彩和跌宕起伏成为它们忠实的拥趸。这就犹如人之相处,初见时,美丽的外表往往先声夺人,而时间一长,优秀的内在便往往能弥补外表的遗憾。
当然,谁都希望对方“品貌双全”,这种好事自古难全,不过一旦做到,不愁成为票房黑马,口碑甚好的《玩具总动员3》《赛车总动员1》等片正是如此。可不得不承认,我们离这一步还很遥远。
不要惧怕“限制级”
提到限制级,许多家长如临大敌,中国之所以在商业动画上犹犹豫豫,也是害怕其内容出现这三个字。的确,即便是大众传媒,对于敏感画面也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发布,常用手段为打马赛克、彩色转黑白、特殊角度等,目的就是不给受众带来不适感,避免未成年人受到影响。作为大众媒体尚且如此,更何况动画是一个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注意力的表现形式。
但我们也不应小觑动画这种表达形式,它夸张起来非常具有戏剧效果,真实图片不能接受的内容,在动画中可以很轻松地展现。有人曾笑谈,《猫和老鼠》是最暴力的成人动画,刀切斧砍、压扁搓圆、火烤冰冻,猫无所不用其极来对付老鼠,同时受到更花样百出的反制。但它们几十年都活得好好的,每个观众都看得乐呵呵,这就是动画魅力所在,善意而合理地运用“限制级”,会让动画内容拥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还记得《天书奇谭》吗?仔细想来也有几分香艳,母狐狸化身美女,在老狐狸的示意下,对寺庙里一大一小两个和尚眉来眼去、眼波频传,最后惹得两个和尚大打出手。小时候哪懂这些,只觉得狐狸美、和尚蠢,长大之后才“马后炮”地想起,母狐狸杏仁眼的一瞥一探之间多少有点少儿不宜,可偏偏觉得就是美得纯净。若把这段放在成人片中,怎么也算是“性暗示”了。除此之外,网络上曾流行过一个热门帖,讨论中国动画黄金期那些给人造成“童年阴影”的片子,包括《黑猫警长》,螳螂妻子吃掉丈夫并出现“碎尸”画面,吃猫鼠谋杀白猫,秃鹫干掉白鸽……这些谋杀镜头虽然说是科普,但动物拟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已经接近犯罪片了;还有根据郑渊洁童话《魔方大厦》改编的同名动画,有鬼脸、换头术、残缺不全的玻璃人等并不愉快的画面;《眉间尺》里开水煮头颅,最后头颅从水里跳出,长在楚王肩膀上将其拖下滚烫的开水锅,怎么看也是恐怖片的桥段。
在引进的动画片中,应该有人看过日本版的格林童话《蓝胡子》,蓝胡子将钥匙递给妻子,而妻子偷偷打开密室的门,里面暗红的血顺着地板流出,最后还有蓝胡子提刀追杀妻子的镜头。事实上如果深究的话,孩子阅读的童话并非全无争议,《白雪公主》的王后要猎人挖出公主的心肝;《红舞鞋》里的小姑娘必须剁掉不受控制的双腿;《灰姑娘》的两姐妹为了穿水晶鞋将足跟削掉……尽管动画在加工时进行了过滤,但儿童的床头故事还是保留着这些内容。
以上这些属于TV-PG(在家长陪同下观看),涉及部分成人元素的动画,被网友笑称为“童年阴影”,说明当初印象深刻。不过,这拨观众长大之后却感慨“那时的动画情节有趣得多”,所谓的“阴影”并没有给他们的成长之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孩子眼里的世界很纯净,他们不会过于脑补,有时候是大人太过操心,用自己的眼光替孩子做主。而且,现在的孩子智商越来越高、独立思考能力强,绝大多数不会盲目模仿夸张的内容,《喜洋洋和灰太狼》里“烤肉”情节导致一个孩子模仿“狼烤羊”而烧自己的朋友,那真是个例外,父母或许应该反省自己没有好好关心过孩子在关注什么,而不是盲目责怪动画具有误导性。
当然,遇到真正的限制级,也要坚定立场,决不手软。表现血腥、暴力和色情,在哪个国家都会被严格控制。《进击的巨人》属于动画里的写实派,第一集艾伦和三笠回家看到妈妈被巨人吞食的画面,别说给主角造成心理阴影,连成人观众也不一定全能接受,哪怕这种表现形式是虚拟的动画。即使是《快乐树朋友》这样用带着恐怖的喜感来描述死亡的夸张动画,由于其刻画死亡过于直白细腻,也属于限制级。面对限制级时,中国在考虑出具体的限制措施之前,只好十分无奈地使用一刀切模式。
我们仍在努力前进
尽管网友对中国动画牢骚不断,但近些年中国确实在努力前进,对动画漫画行业的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内容放宽,形式上允许多种尝试。如今我们还有《十万个冷笑话》这种“没节操”的动画,能在网上兴起,最后奔向大屏幕,并非审查者看不穿,不过是让各路精兵强将出来探探路。
中国需要内容多样的商业动画,业内人士不止一次地讨论中国借鉴日本动漫发展模式的可能性,总期待搭建动画产业链。但现实是残酷的,目前中国还做不到像日本那样先推漫画再跟进动画,漫画业甚至比动画业更为艰难。漫画杂志屡屡在经营上面临困境,出单行本又唯恐挣不回本钱,苦了埋头作画的漫画家。等好不容易推出几篇精彩的漫画连载,也难有动画公司上门接洽改编事宜,不仅版权问题复杂,更复杂的还有后续创作和投资。倒不如直接找个编剧,独立按要求写本子,完成一集就结清一集的费用。中国与日本正好相反,动画打出名气之后再推出漫画或绘本,效果竟然比先漫画后动画要好得多,而且这条道路也不失为一种聚集创作资本的好方法。
同样,中国暂时还做不到像美国几个动画巨头公司那样,用雄厚的资金和过硬的技术“砸”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大片,但可以学学他们如何在内容创作方面将新瓶装旧酒演绎得有声有色。迪斯尼上个世纪还局限于传统的王子公主恋爱故事,现在已经开始反传统,将旧角色开发出新技能,公主也可以变女汉子,王子也可以是大反派。而皮克斯特别善于把一个系列的故事做出新意,每一部都有新的兴奋点。在动画编剧这方面,中国总是短板,大概也是局限在“限制级”的门槛前,踟蹰不前。
一切外来经验都只是纸上谈兵,等哪天中国能建立更加完善的评级制度,自主创作令人满意的动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非议,理想状态就是集东方和西方所有动画创作的优点于一体……
梦想总还是要有的,说不定哪天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