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看IP热
2015-07-20朱星光
朱星光
年6月12日,网络电视剧《盗墓笔记》在爱奇艺网站首播。该剧改编自网络作家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说作品,上线不到22小时便点击破亿,不过,伴随超高点击量的同时,还有蜂拥而来的吐槽声,该话题的单小时内阅读量增长1亿。于是,人们又掀起了新一轮关于IP的热议。
IP是近两年的一个热词,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有不少热门的小说、影视剧都被冠以“IP”。而随着这股热潮的涌动,许多想通过该途径赚钱的公司发现,他们往往会面临和《盗墓笔记》剧集一样的命运——利用已有相当受众群体规模的IP,经过改编和演绎再次进入市场,不但没有享受因为成规模的受众群体而降低的市场门槛,反而招致了大量差评,偏离了商业预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恰是IP热潮涌动表象下所反映出的冷实质。
IP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影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已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这种能力来自于原始IP所积聚的粉丝群体。推动并参与IP热潮的公司正是看上了这一点,这使他们省下了巨大的前期宣传成本,顺便获得了它的粉丝。但一个“冷实质”是,那些希望靠热门IP赚“快钱”的公司或机构,都很难逃过上文所说的最终命运。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使如此,还是会有公司会“铤而走险”,因为就算一个IP被改编烂了,被粉丝骂惨了,但话题性有了,点击率也有了,于是广告费就够赚了。
这也是现在IP越热,越难出现可以传世的经典IP的原因所在。因为没有人愿意真正花心思去打磨和传承一个具备良好基因的原始IP,使其在各个领域以其他艺术形式获得进化。漫威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对旗下由漫画而来的各种原始IP的开发,电影、电视剧、周边商品、主题公园等围绕IP所进化出的,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票房和可以用金钱去衡量的市场表现,只是它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的一个侧面而已。换句话说,漫威世界的超级英雄或者米老鼠唐老鸭,它们身上那种穿越时间的力量,岂是《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这样的作品能够去想象的?
另一个残酷的“冷实质”是,IP越热,越反映出原创的匮乏。既然可以通过买卖IP和短、平、快的改编赚到钱,谁还会费尽心思、孜孜不倦的搞原创呢?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若干年后,市场上再也看不到任何原创的艺术作品,全部是题材相近、大同小异的IP改编作品,续集、外传满天飞,没有原创的艺术作品市场再大,也是死水。因此IP热绝不等于IP好,也不等于有价值的IP多。
IP热是伴随着互联网而来的,但我还是提醒想要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的从业者,不论是小说、影视还是戏剧,“好的艺术”的判断标准并没有改变,用打造“好的艺术”的标准去对待IP改编作品,才是具备长久生命力,具备未来眼光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回报,绝不是短期的一笔快钱所能比拟的。
(本文作者为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