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模式探讨

2015-07-20高慧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税收政策税务机关税务

摘要:如今很多集团企业已逐步形成了规模化、跨地区、跨国经营等特点,本文旨在对集团企业税收风险领域进行分析,提出集团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初步探讨,搭建集团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框架,防范企业税收风险。

一、集团企业税收风险领域分析

(一)内部风险

1.业务流程风险

主要包括战略投资风险、日常业务交易风险等,战略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没有规定相关部门在税务风险防范中的角色和责任,缺乏对税收风险的战略规划,可能导致并购后虽然经营业绩较高,但税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和税务成本将逐步凸显;日常业务交易风险主要体现在关联交易风险上,如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未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将会面临税务机关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的风险。

2.人员素质风险

(1)税务人员风险。税务人员风险主要体现在专业水平不到位,不了解税收政策、对政策理解不到位以及税收政策变更学习不及时;税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一人多岗,无法实现税务精细化管理;税务人员在岗时间短、交接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涉税风险。

(2)业务人员风险。业务人员不了解税法或从主观意愿上的不遵从而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

(3)公司决策层风险。公司决策层对税收法规重视程度不够或授意税务人员不按税收法规要求缴税,导致企业涉税行为出现偏差。

3.内控监控风险

(1)风险识别风险。至今为止,大部分企业仍然将税务风险的识别局限于财务部门。实际上,企业的税务风险源于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这种认识无法将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无法从根本上防控税务风险。

(2)税务监督风险。未建立完备的内部税务审计制度,造成税务风险的控制很难落到实处,大多数分子公司往往只是根据税务机关的硬性要求被动地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自查,未进行定期检查和有效评估,在税务问题的处理上缺乏主动性。

(3)咨询外包风险。为控制涉税风险,一些集团企业会利用外部税务中介力量为企业把关,但由于各企业外聘的税务中介机构能力参差不齐以及各单位对税务中介机构约束机制不健全,存在公司少交税、多交税、未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税务规划过渡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反避税制裁等风险。

(二)外部风险

1.税收政策风险

(1)税收政策跟踪风险。为加强税收监控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每年税务总局下达新文件多达1000多项,“税种多、变化快、掌握难”成为企业追踪、把握最新税收政策的一个难点。

(2)税收政策遵从风险。一是由于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对同一事项出台的政策产生差异(造成这种原因根源在于财政部门偏重于会计信息质量而税务部门偏重于强化税收监管),致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确定遵从哪一机构文件;二是地方的税务机关出于地方利益考虑,自由裁量权较大,常常要求企业按照地方税务机关理解缴税,造成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政策的不一致。

2.税收环境风险

十二五期间总体宏观经济由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保增长”任务压力层层传递,增加了地方财政对税收任务的要求。同时地方政府从政绩要求出发,以保持税收总量不降低为前提,加大稽查力度。

(三)税企关系风险

1.沟通不畅风险

一是随着税收法律法规、政策频繁的变动,地方政策与国家政策的发布执行不完全衔接,主管税务机关不能顺畅传达给企业,企业无法及时全面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二是企业的一些业务咨询、税务难题、利益诉求等不能及时传达给税务机关。

2.税企地位不对等风险

税务机关与企业在监督与被监督的过程中,税务机关一般处于强势地位,由于地方税收任务的压力,有时对企业提出苛刻要求甚至违反税收法规、政策要求,若处理不好而带来税收风险。

3.个人关系依赖风险

为处理好税企关系,更多时是依靠企业财务人员与税务机关主管人员或领导的个人感情关系,若税务机关负责人更换,需重新建立税企关系,此外,因这种个人关系建立起来的税企关系常常会存在很大的涉税风险。

二、集团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模式

(一)人员专业化

人员专业化是指从集团层面推进全员税收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主要包括:在总部层面引进或培养高素质税务专业人才,负责建立完善全集团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集团层面培育子分公司决策层的税务风险防范理念,收集企业内外部重大涉税案例定期传递子分公司决策层,引起各层级领导重视程度;子分公司税务岗位配备税务专业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并加强对子分公司税务人员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务新知识,提高税务风险防范能力;加大对业务人员的税法培训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业务人员在业务前端有效识别和防范税务风险,提高税法的遵从度。

(二)作业标准化

在集团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从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日常经营活动等四个方面审视税收内部控制环节,识别风险控制点,构建集团企业税务风险一整套作业标准化流程。

在战略规划及重大经营决策方面,将涉税因素分析作为项目认证环节的一个关键控制点,程序到达此环节时即启动税收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强化并购过程中税务参与范围,重点是尽职调查中税务风险的识别、规避,尤其是并购后利益分配,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增资或退出方式的规划等。

在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中,规范涉税控制环节。

在重要经营活动方面,按照税务机关管理要求进行标准化作业,如企业间关联交易,通过“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交预约定价申请、准备与税务机关进行预约及正式会谈、税务机关审核和评估、经磋商并形成正式预约定价的安排”一套完整的程序完善关联企业间产品的预约定价机制,从而实现涉税风险的规避。

日常经营活动方面,主要通过对纳税政策管理、税务登记、发票管理、涉税会计事务处理、纳税申报与缴纳等业务环节实现作业标准化。

(三)管理信息化

1.对新的政策法规进行发布,并根据行业特点对执行中注意事项进行解读。

2.通过企业专项表和税务局申报表功能,实现税务信息系统提交请求,自动生成税金缴纳凭证。

3.企业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系统中进行共享,形成企业集团税务案例库。

4.企业集团及各子公司实现税务管理经验分享和风险审核功能,做到大企业范围内的全员管税,形成企业内的管理合力。

(四)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分为内部上下级沟通机制及外部税企沟通机制。在内部沟通机制方面,内部要保持上下级信息沟通顺畅,通过共享的税务管理信息库上级公司时刻了解下属公司税收动态,同时要求下属公司发生涉税问题或需协调解决的税企沟通事项时应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公司;在税企沟通机制方面,企业与税务机关外部沟通机制主要体现在双向、互动的信息沟通,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一方面主动引导税务机关传达国家税收政策,了解企业的生产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及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和纳税业务,传递纳税人的想法和动态,建立一种较稳定的长效沟通机制。

(五)考评机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可以从日常业务监控与考核、享受税收优惠奖励等两方面建立,在日常业务监控与考核方面,运用新政策监控表、纳税业务定期核查表等对照检查,加强日常业务监督、检查、考核机制,强调涉税事项的严肃性;在奖励机制方面,建立一套奖励标准,调动税务及相关业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

(六)税法跟踪与税收案例库机制

税法跟踪方面主要是在集团层面运用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税法执行、税收优惠等跟踪机制,了解税收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税收工作开展情况,好的经验及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不断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税收案例库方面主要是建立税务稽查、法院审判案例、涉税经济业务财务处理及税收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库,在案例库中建立税务预警指标,企业对照预警指标与案例定期分析本企业还存在哪些涉税风险,形成上下信息共享及互动机制,借鉴并规避同类或相似业务重复发生问题,在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纠偏”。

三、结语

总之,以标准化流程为手段、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信息化管控为抓手,可以实现税务风险对企业影响的大幅度降低,助力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猜你喜欢

税收政策税务机关税务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的公告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中)
税务机关对减免税操作有哪些规定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