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07-19严巧玲马丽丽
戴 敬 严巧玲 马丽丽
(扬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 扬州 225002)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农业环境污染将是21 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1-3]。近几年来,扬州市各地根据建设生态文明和创建国家生态市的要求,把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实施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工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学肥料施用。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将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养分减少。为减轻化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扬州市从2005年开始大力推广应用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2014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560 万亩,占稻麦种植面积的96%。扬州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10年“扬州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同时,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和绿肥,2013-2014年推广商品有机肥2.3 万吨、应用面积12 万亩,年绿肥种植面积保持在3 万亩左右。
(2)推广绿色植保技术,控减化学农药用量。过度施用化学农药,将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增加,影响土壤质量与农产品安全。近几年来,为控减农药用量,一是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实行统防统治。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扬州市的一项创举,为推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到2014年底,全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达483 个,服务面积占稻麦种植面积的68%。二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减轻农药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三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用量占比从2010年20%左右提高到2014年的25.8%。
(3)推广农村沼气技术,治理畜禽粪便污染。近几年,扬州以推广农村沼气技术为抓手,积极开展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到2014年底,全市已建成近46500 只户用沼气池、264 处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4 处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和2 处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项目,再加上其它利用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推广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结合、生产有机肥等技术,沼液沼渣应用面积达12.5万亩。2011-2014年扬州市还有35 家养殖企业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农业污染源减排核查。
(4)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防控秸秆焚烧抛弃污染。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促堵,以堵带疏”的原则,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坚持稳步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秸秆的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到2014年底,扬州市利用省级各类项目共扶持建设秸秆多种形式利用项目225 处,包括秸秆收贮项目、秸秆固化成型项目、秸秆食用菌基料项目、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等类型。通过项目带动,进一步提升了扬州秸秆收贮与利用的能力,年收贮利用秸秆能力达80 万吨。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
(1)农药化肥过度施用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变。通过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我市农药施用量明显下降,化学农药的施用强度从2010年276.8 克/亩下降到2014年的237.3 克/亩,年均下降约4%(图1)。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5年以后化肥投入逐步降低,2013年全市化肥投入约46.4 万吨,较10年前下降8%(图2)。
图1 扬州市2010-2014年农药施用强度(g/亩)
图2 扬州市2005-2013年化肥施用总量(万吨)
(2)畜禽粪便得到了有效利用。通过大力推行“干清粪+贮粪池+污水沉淀池+农业还田”、“沼气工程+能源利用+还田利用”和“生物发酵床”等,积极推广种养结合模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水平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底,全市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覆盖率达6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利用达90%。
(3)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到较高水平。近年来,通过着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和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技术,扬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达277.34 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0.8%;201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量317.5 万吨,其中机械化还田利用秸秆197.82 万吨,多种形式利用秸秆119.6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92.3%,比全省平均高约4 个百分点,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面临的难点
(1)环保与增产增收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农药化肥是提高农作物单产必备的生产资料,农作物要增产,相应地也就必须增加肥料投入、更好地防治住病虫害,势必造成环保与增产的矛盾加剧。养殖业也是如此。
(2)农民和农业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当前追求产量和效益仍是我市多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主流。同时,不少地方政府也存在着片面追求农业经济发展,而轻视农业环境保护的现象,导致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生态农业技术和农业环保技术推广应用不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效益不高。农业是相对经济效益较低的弱势产业,同时农业污染治理设施投入又较高。以一个年产5000 吨的秸秆固化成型加工企业为例,购置设备约50 万元,配套建设厂房、堆场等约50万元,流动资金50 万元,总投资要150 万元。每生产1吨秸秆固化燃料,成本为原材料260 元、加工费120 元(包括电力、人工等),市场售价400 元,每吨收益仅20 元,年收益在10 万元左右,需10-15年才能收回成本。
4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1)以控制投入为关键,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必须通过发展节约型农业,控制减少农业资源的消耗[4]。种植业上要做到“8 节”,即: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工、节能(油)、节膜,重点是节肥和节药,化肥施用强度由目前的亩施纯氮31.96kg 下降到2017年的25kg,再降到2020年的20kg;化学农药施用强度由目前的亩施237.3g 下降到2017年的220g,再降到2020年的200g。养殖上要做到“5 节”,即:节饲(饵)、节药、节水、节地、节能。畜禽养殖重点是节饲、节水和节药,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主攻奶牛、山羊和肉鹅;推广配混合日粮,提高饲料报酬;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工艺;全面推广兽医处方制度,遏制乱用抗生素行为。水产养殖重点是节饵与节水,饵料系数由目前的2.2~2.5 下降到2017年的1.5~1.8、再降到2020年的1.2~1.3;单位养殖水产品用水量由目前的1.5 吨/千克下降到2017年的1~1.2 吨/千克。
(2)以废弃物利用为核心,发展低碳循环农业。?要按遵循循环经济要求,以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连接种植和养殖业,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低投入、低污染、低排放。农业废弃物利用的重点是秸秆和畜禽粪便,秸秆综合利用率要由目前的92.3%提高到2017年的95%、再提高到2020年的98%;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要由目前的90% 提高到2017年的93%、再提高到2020年的95%。农业废弃物利用的方向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因为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都是发酵生产沼气的优质原料,秸秆还是生产固化成型燃料的优质原料。另外,秸秆还可以通过深加工,生产出生物柴油、纤维乙醇等。因此,从农业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扬州秸秆全部实现能源化利用,年约可节省标煤150 万吨。
(3)以污染治理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农业污染治理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把农业污染治理好,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治理既要“不欠新账”,也要逐步“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就是要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制定鼓励政策[5],控制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和秸秆、畜禽粪便等产生的污染,逐步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无害化的目标。“不欠新账”还要建立完善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耕地重金属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的组成、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实现监测与评价、预报与预警的常态化和规范化。“还清旧账”就是要抓好已被污染的土壤、水体等农业资源的生态修复,特别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以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尽早建设成列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乡村。
(4)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要紧紧围绕科学施肥用药、投入品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生态友好型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等进行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整套适用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与体系,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把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提升技术含量。要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将各种技术优化组合,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模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农业环保和农民致富的双赢。
(5)以宣传引导为推力,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农民和农业企业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体,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育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要利用宣传栏、橱窗、黑板报等农村自有的宣传阵地,利用网络、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义与典型,介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与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以严格执法为保障,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察,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对扬州而言,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应相互配合,重点抓好秸秆焚烧、抛入河道和畜禽粪便未经处理排放等环境违法现象的查处与处罚,以严格执法为保障,提高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1]张灿强,金书秦.做好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管理与负荷评估工作的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36(4):102-105.
[2]任军,边秀芝,郭金瑞,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Ⅰ.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成因[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2):48-52.
[3]张卫东,石先罗,陈玉东.浅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后评估我[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995-12998.
[4]孙佑海,柴涛修,幺新,等.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09(4):4-8.
[5]王令,王文杰,高振记,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经济学手段研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3):57-59.
[6]赖欣,孙桂凤,刘江,等.英国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及其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29(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