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埠文化博物馆:老济南的“私人”日记
2015-07-18段崇政
段崇政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北洋大臣袁世凯会同山东巡抚周馥奏请清廷在济南自开商埠。济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自开商埠的内陆城市。
111年过去,这座城市的面貌虽然早已不同,但人们总有一些方式来记录历史——一系列与商埠文化有关的博物馆,它们当中虽然很多有着“私人”的名号,但却承载着老济南的过往,成为济南人的共有记忆。
宏济堂博物馆:
“老宅门”的古今传承
“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百年风雨大宅门……”
一部《大宅门》,让“百草厅”的原型“同仁堂”再次风靡中国。而剧中百草厅少东家白景琦在济南创立的泷胶,正是原型同仁堂少东家乐镜宇在济南创办的宏济堂。
宏济堂博物馆坐落在济南经二路和纬五路的交界处,离热闹的万达广场一步之遥。这家曾经见证着老济南商埠繁荣的药铺,如今改头换面,以一座冷静的博物馆面貌,注视着新济南的繁荣。
不变的是一踏进博物馆扑鼻的药香——店铺伙计们称药、抓药,大夫为病人把脉,举手投足间都是“京城第一药铺”的范儿。
宏济堂博物馆是济南市唯一一座专题性、开放式、正在经营的“活”的博物馆。经二路宏济堂西号自运营后,以原汁原味的老药店形式对市民开放营业,店内保持了宏济堂老号的原貌,保留下来药橱、柜台、收款台、屏风、墙面大镜子、排椅众多文物仍在使用,这吸引了众多顾客和市民来此购药、参观。
按照官方的说法,占地300余平米宏济堂博物馆是“山东省首家集地道药材销售、传统中医验方治疗、传统明细中药养生、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古籍文物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于一身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
算上宏济堂中医药文化的展品和文物,约500余件。数量最多的展品是清顺治以来,乃至建国后的中医书刊,例如宏济堂原藏的六大箱民国版《古今图书集成》、民国版《四库全书》的60多函医书和其他几十种清代木板医书等,很多都是十分珍贵的医学版本或文献资料。还有各种生产、加工中药专用的器具,如宏济堂原有的药柜、铜捣筒、铁舰船、戥子、药碾、串铃、收银盘、账册等。
这其中,1923年印制的《宏济堂药目》、1932年的《宏济堂乐家老铺丸散膏丹价目》、清朝印制的《正人明堂图》和《脏腑明堂图》、清朝光绪年间的手折子、1945年的济南宏济堂药店发货票、民国时期的济南宏济堂黑釉药罐等都是珍贵的老物件。
仅仅展出物品还不够,这所博物馆还复制了“九天贡胶”的制作原过程——沙盘模型上,20多名“工人”按照程序,首先是在泉水中泡皮、通过转鼓洗皮,然后经过切皮、熬胶、打沫、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包装、销售等多道工序生产阿胶。
这套拥有66道工序,用时在原有时间上增加6个小时的制胶法,就是宏济堂独创的九提九炙法。宣统二年进贡皇宫,因其阿胶清透甜润、疗效更著,被隆裕太后誉为“九天贡胶”。
小广寒电影院:
让时光回到1904
华灯初上时,小广寒门外已经停满了汽车。暖色的灯光从大门里泻出,里面是觥筹交错的杯盏,和靡靡的旧歌声。
如果不被提及,你会认为小广寒主题餐厅的主人一定是热爱上海调调的:木制楼梯、老上海名媛和旧中国明星照片墙、老式放映机、高背靠椅子、彩色琉璃灯。如果配上胶质唱片的粗粝音乐和固定价位的精致菜品,很难让人没有《1946》般的代入感。
其实,餐厅主人最大的贡献,是还原了小广寒的最初容貌——电影院。
1904年,随着洋火、洋油蹚进济南府的,还有电影院。
就在胶济铁路铺进济南的同一年,德国人在经三小纬二路盖起了济南第一家电影院。作为中国建设最早的一批影院之一,小广寒的存在甚至早于北京、上海最早的电影院。如此说来,“上海调调”应该成为“济南调调”才对。
与一般餐厅不同的是,这座有着电影院情结的餐厅,陈列着近两百台货真价实的放映机,其中不乏珍藏品。小广寒老板当年为了寻得这些放映机煞费苦心。
这些电影放映机当中,有当年国内电影院普遍使用的长城、长江、解放等品牌,也有从国外淘来的西门子等。国内几乎绝迹,珍贵无比。
藏品中有三台大型的放映机,是从菏泽一家影院收来的。当时老板因怕被别人买去,还没看货就先让朋友代交了十多万的货款。等到去收货的时候,他才傻了眼,原来当初建影院时,是先放好了机器再建造影院。如果想要拆卸这三台机器,那也只能先拆房子再把机器运出来。如此一番折腾,三台机器才顺利运抵济南。
还有一台一百年前西门子的胶片放映机,老板从德国收购回来。虽然是旧物,但是如果想走海关手续还是很麻烦。于是老板把机器拆卸成不同部件,分批次运回国内。前后历经一年多时间,直到今年春节前机器的最后一件零件——镜头盖才完好运回来。
如今的小广寒餐厅俨然一座私人博物馆,殊不知,这里曾几经变迁。除了名字先后被改作“红星电影院”、“明星电影院”,还曾经与全聚德签订十年租赁合同,成为一家德式风格的烤鸭店。此后还一度成为济南市卫生教育馆、“文革”之后曾有企业借用作为文艺活动场地。
幸而经过修缮,这所几乎成为危房的老影院容光焕发,成为既可以满足食客的味蕾所求,又藏匿着对旧时光、旧影像窃窃私语的所在。小广寒百年之后,带着最初的印记,成为美食与影像合璧的博物馆餐厅。
从商埠,认识这座城
认识一座城,不可不去博物馆。认识济南,不可不知商埠文化。位于济南经三路77号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院内的山东省邮电博物馆记录了一段独家记忆。
和小广寒一样,邮电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是一个文物——这座德式小楼,建筑面积715平方米,砖木结构,并有外饰石板之墙角,房顶盖以红瓦,地板用木铺造,主体地上二层,局部3层为阁楼,地下一层,建筑内部承重结构均为木质,房外部采用红砖间以石料点缀。
这里现存邮电、通讯类文物200余件,照片400余幅。观众可以通过展区里的烽火台及邮驿视频、莫尔斯电码收发报互动体验、LED等了解古代和近代邮电通信发展的历史,同时通过位置服务、视频监控、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感受现代通信技术的新成果。
其中,馆藏的清代“登州府递信局”木匾;大清时期德国在青岛发行的印德国国王像邮票:10枚一套;战邮文件:山东省战时工作文件,解放战争时期油印本;山东解放区第二版毛主席像邮票:连15枚;还有清朝电码本、战邮时期解放区印制的《渤海邮线图》等都是稀世的邮政文物。
如果不满足于仅仅探视邮政方面的历史,济南经四路370号的济南市商埠文化博物馆是个终极选择。
500平方米的博物馆分为自开商埠、工商经济、多元文化、社会百态、古城新生、二次开埠六个展厅。以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为主线,通过照片、文字和实物展示,辅以触摸屏展示、专题片播放的形式,展示有关开埠的那段历史。其展出的200多件展品,亦是难得一见的商埠早期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到这个博物馆还有个附加福利:就在博物馆所在的楼上,还有蔡公时纪念馆,不妨多移一步,就在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