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就医的“中介陷阱”
2015-07-18周竟帅
周竟帅
去韩国整容,去瑞士抗衰老,去美国治疗癌症……一度是富裕人群的“专利”,但如今,就在你我身边,赴海外医疗的人越来越多。
根据斯坦福研究机构(SRI)发布的2013年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经济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度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的14%。全球医疗旅游的游客数量已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4000万人次。而其中,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语言障碍、信息不对称,多数人只能通过中介赴海外医疗。不过,当下中介鱼龙混杂,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没有专业素养胡乱翻译病例,或进行虚假宣传,收取高额费用,甚至诈骗等待救命的患者,使海外医疗充满了隐患和风险。
羊胎素抗衰老:
一个“美丽的谎言”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大大小小医疗中介有数百家,大部分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医疗旅游公司收取海外就医中介费一般包括病历翻译、海外挂号、医疗行程制定、治疗方案翻译费用等,报价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元,高额的回报使得这个行业近年迅速膨胀。患者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托付给这些中介吗?如今中介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坑蒙拐骗,使得等待救命的患者处于巨大风险中。
首先给客户不切实际的治疗预期,如欺骗肿瘤病人一定能治愈癌症,还有中介习惯性忽悠有整容、美容需求消费者,喜欢用绝对性语言夸大宣传。国内高端医疗客户互交平台育果网创始人马于堃告诉记者,一些黑中介吹嘘认识国外很多知名专家,实际上根本没有,但患者对此不了解,交了中介费中介就以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有些癌症患者可能就在这个过程中去世,或中介把你骗到国外,随便约个大夫,最后病没看好钱包却空了。“这种例子太多了,欺负的就是患者不懂行”。
患者刘先生就曾被“黑中介”欺骗。去年,刘先生被查出肺癌晚期,由于信不过国内医疗技术,决定去美国看病。他通过网上找了一家中介,对方表示联系的医院水平非常好,治愈肺癌可能性在80%以上。刘先生立刻缴纳了十五万元中介费,满怀期待地等待美国之旅。结果去了美国才发现对方吹嘘的顶级医院仅是一家小诊所,医院表示根本无法承诺治愈。愤怒的刘先生要求中介返还费用,而此时中介却百般推责甚至最后消失。
上海从事表演艺术职业的刘艺遭遇同样如此,她去年在网上查询瑞士抗衰老方面的项目,选中了一家声称与瑞士医疗机构有合作关系的中介公司,一名中介推荐她购买“医疗旅游套餐”,可在瑞士一边打羊胎素,一边旅游,价格22万元。“到瑞士后,一个当地地陪接待了我,带我来到一个类似于诊所的地方,一个外国医生给我打针,一天两针,疗程3天。”
从瑞士回来半年,刘艺发现身体不适,“体力变得不好,经常腹部疼痛,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医生说是体内雌激素增高引起,可能与之前注射过羊胎素有关。”
据了解,莱珀妮疗养中心是瑞士知名的美容疗养机构,该机构从2006年前后已不再使用羊胎素注射疗法。近日,瑞士医药监管部门全面叫停其国内羊胎素抗衰老疗法。瑞士药监局监察组长克里斯蒂安·沙雷尔告诉记者,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羊胎素疗法有任何抗衰老作用,并且这种疗法可产生显著的健康风险。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黄进华教授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去国外进行医疗美容、抗衰老项目,美容手术有风险,可能产生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甚至灾难。“值得注意的是,羊胎素的远期疗效和副作用还有待观察。”
不仅如此,“黑中介”价格畸高,乱收费情况普遍。一些“黑中介”甚至打包一堆客户不需要的服务,要求客户必须选择“医疗旅游套餐”,并报给消费者一个畸高的整体服务费。一家海外医疗咨询与服务机构创始人蔡强告诉记者,不少中介要求患者把医疗费打给中介由中介代为转交,这样很可能被虚报价格,甚至被人携款逃跑,他建议医疗费用一定要由患者亲自交给医院。但值得注意的是,资源不够,“黑中介”常常蒙骗消费者。优翔国际旅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志恒也称,一些中介机构只有有限的海外合作医院,却接收各种疾病病人,无论客户有什么疾病,这类中介都向这几个医疗机构推荐,而不考虑是否是患者的最好选择。
行业不规范、制度不健全
据记者调查,患者之所以遭遇海外就医风险大、无保障、维权难等问题,大多为行业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所致。一方面,一些医疗中介机构根本没有配置专业医学翻译,而是雇用一些没有医学知识的学生担任翻译,他们对检查结果、病情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翻译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增大。如有的“黑中介”在淘宝上花100多块钱就能找人把病例翻译成英文,然后寄到国外医疗机构,由于这些翻译极其粗糙,遇到专业医疗术语干脆胡编乱造,导致国外医院根本不会接收,但“黑中介”却不断忽悠患者,欺骗消费者,让患者不停花冤枉钱。
一位业内人士还表示,中介机构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国内患者将病情准确、充分的呈现给海外医院的医生,并在这个基础上商讨出解决方案。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国内医疗旅游机构中的医疗和运营人员面临语言上的障碍,往往无法完整、准确地呈现给对方,“这个环节最关键,做不好国外医生很容易误判。”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旅游部门未出台任何与出国就医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按照正规程序,患者到海外医疗需由医疗中介机构代表游客与国外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才能实现,而现实中一些中介公司没有与国外医疗机构签订任何协议,一旦出现问题或事故,消费者将面临正当权益无法保障的问题。
不仅如此,由于医疗行为的发生地和患者居住地分属不同国家,各国法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国外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或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取证难度较大,需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患者海外就医一旦发生意外,将面临取证难、维权难问题。
因此,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须尽快将境外医疗旅游法律法规制定纳入议事日程,加大行业准入审查和监管惩处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应针对境外医疗旅游市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厘清旅行社、中间代理、患者三方在医疗旅游过程中的责任所在,并规范签证代理、医疗诊治、术后随访以及纠纷处理等相关环节。还要提高境外医疗旅游市场的准入门槛,禁止低质医疗中介和旅游机构参与经营,并加强境内代理机构的监管随访。
心理安慰或大于实际疗效
据了解,如今去美国接受肿瘤治疗,到日本做癌症早期筛查,到英国进行骨科、心脏手术等,已然成为海外医疗的一些“规定动作”。
在优翔国际旅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志恒看来,到海外就医的患者主要有三方面需求,一是新药型需求:国外有国内没有的新药,新技术,新医疗器械。典型的产品有可溶解心脏支架,丙肝药物,一些癌症药物等;二是技术性需求:一些疾病国外医疗水平比较高,医生技术水平高;三是服务型需求:因国外很多医院服务水平较高,医生与患者沟通透彻,人文关怀氛围较浓。
不可否认,部分患者赴海外就医,享受到了优良的医疗服务。
北京妈妈陈敏在孩子得肿瘤后就带孩子去新加坡看病。陈敏说,北京医院的医疗技术并不差,但她受不了医生冷冰冰的态度,而新加坡医院虽然贵些,医生却时刻为孩子着想。“手术麻醉前,麻醉师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让他消除恐惧,这些细节让人温暖,宽慰大人的心。”
但是,去海外看病并不容易。马于堃介绍,“首先得懂英语或翻译,找到国外医生再进行预约、沟通,翻译病历材料,整个一圈下来自己都成专家了。还得面临语言障碍、交通不熟,吃住都得自己费心,可谓艰难。”
另外,一般国内患者去国外看病没有保险,费用高得吓人。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国人海外就医平均费用达15万美元(1美元约合6.11元人民币),这笔钱可能是一些家庭毕生积蓄。一位业内人士说:“如美国和国内同样手术,美国收费比国内至少高6-8倍,阑尾手术在美国约需1万美元,国内只要两三千元。而美国等国家医疗收费还有个特点,费用一开始都是预估,不确定性很高,等看完病后才会给账单,账单可能比之前得知的要高很多。所以如果遇到‘黑医院,被坑死也没地方说理。”
国内一家医疗服务咨询公司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是赴美治疗肿瘤,专家会诊、接受检查、药品费用等加起来至少要60多万元人民币,再加上中介服务费、生活费、住宿费等需近百万人民币。而且并不是所有去国外看病的患者都能收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不如国内。国外预约制度非常繁琐,往往看病要等个把月甚至半年,患者病情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恶化了。马于堃也表示,从医疗水平上讲,有些技术国外的确更新,但差距并没想象的那么大,一些患者去国外求医甚至只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