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子”与“寒门”的鸿沟
2015-07-18方言
方言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几年前一篇叙述“寒门子弟”改变自己命运过程中的细节帖子《十八年后我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曾被热议,时至今日,受教育资源、财富资源、知识成本等限制, “寒门”奋斗18年依旧可能得不到“和你一起喝咖啡”的资质。
“77级”:
张艺谋们的时代符号
1977年,锁闭10余年的高考恢复,全国570万青年冲向考场,次年春季和秋季,先后两拨人终圆大学梦,开始了改变命运的角力,他们共同的标志是77级、78级。
导演张艺谋即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后又调进咸阳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张艺谋回忆自己的高考时说:“趁着去沈阳出差的机会,我带着一包煮熟的鸡蛋,从自己拍摄的一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进了电影学院,我发现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像我这种从外地来的很仰视他们,我不觉得电影学院是我能进的学院,它更像一个贵族学校。1982年,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这时候,我的人生才再次开始。”
同样类似经历的“寒门学子”还有顾长卫、易中天、刘震云等等诸多时代风云人物,顾长卫形容高考,“那就像一道光。实际点儿说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只要是大学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样。”
“寒门”、“贵子”的分水岭在那个时刻其实已经很明显,同为77级高考生,张艺谋从陕西国棉八厂出来时,酷爱摄影的他苦于没钱买照相机,跑到血站去卖了几百毫升血,买了自己的第一部照相机。
“奋斗18年,是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
几年前一篇叙述“寒门子弟”改变自己命运过程中的细节帖子《十八年后我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在各大网站疯狂转载,这篇文字通过讲述种种工农子弟奋斗、上升的过程细节揭示了“寒门为何难成贵子”以及“寒门变贵子”其中的艰辛。
从成长以及教育成本上,寒门子弟百分之八十的努力付诸于求生与求存,“考学,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学费,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生活费……”。
对于“贵子”所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技能方式,“寒门”一无所知,通过严酷的高考制度进入城市,获得“贵子”与生俱来的城市生存资格,进入大学,音乐、绘画、美术等等一切美学及社交方式,“寒门”一无所知。应对生存之外,掌握“贵子式技能”几乎掏空了“寒门”的体力……直至大学毕业。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百度、Google、完美时空这些遥远的名词,你早玩腻了!”
帖子最后感慨,寒门子弟在奋斗了18年之后,终于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与周围的白领没有什么差别。“我的白领朋友们,奋斗18年,你会发现,我所有的努力只是你唾手可得的东西,坐在starbucks(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教育背后的命题:你为什么非到城市中去?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
“寒门子弟”的回答是,如果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寒门”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物质供应也不丰富,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是个别现象,顶尖医生资源都集中的城市,大病得不到良好治疗,优良的师资为北上广所准备,如果留在城市,“寒门”的后代永远会像自己一样趴在“命运的泥坑”中。
教育背后是国家资源分配的“政治问题”,如今,阶层固化与教育资源不均衡成为国家发展中焦距的命题,第三波“读书无用论”的出现,跟平民自己再难通过就读大学改变命运的现状有关,也跟其中的艰难有关。
“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奋斗了18年,我还是无颜见你。 ”
差别不体现在显而易见的符号上,而是体现在世世代代的传承里,体现在血液里,体现在头脑中。18年的积累,家庭出身、生活方式、财务观念,造就了“贵子”的远见佻达与“寒门”的保守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