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在书写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2015-07-18吴婷

源流 2015年3期
关键词:驻点便民服务全县

吴婷

2014年,始兴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一批改革创新的务实举措,让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全年共投入7.58亿元到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社会救助、城乡改造、生态环保、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民生领域,民生改善处处可感,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要为村里的干部‘点个赞,要不是村干部帮我跑腿,我们老两口就是跑上十天半个月也准备不齐材料。”说起“民事代办”为自家办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始兴县隘子镇沙桥村村民杜韶书夫妇激动不已。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始兴以为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实现服务群众无缝对接。全县10个镇(乡)、127个村(居)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并以县、镇(乡)、村(居)三级便民服务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代办服务,在各乡镇便民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务站配备1至2名代办员,无偿为群众代办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农房审批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事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各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共受理代办事项127439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8%。

目前,入驻该县行政服务大楼的窗口单位达38个,进驻行政许可事项和一般便民事项共有597项。群众纷纷表示,“现在进一道门就可以办所有事,就像去超市购物一样方便了。”对此,太平镇居民陈耀斌深有感触。他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下乡知青,曾用名“黄德斌”与现名不符,在办理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遇到了重重困难。为此,该县行政服务中心为他启动了联审联办机制,会同公安、档案、社保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便解决了他享受社保待遇的问题。

民生品牌给力幸福生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始兴县依托“民情日记工作法”,结合各乡镇实际,探索和建立了“三走三看三促进”、“组团驻点”、“2+N”、“三个一”、“双联双进”、“五解五促”、“三联三促”、“包村联户”、“双向约谈”等一批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机制、新载体,搭建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该县打造的“民情日记工作法”和“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2个民生品牌,还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入了全省十个基层党支部工作法之一,在全省进行推广。

为提高基层的民主化、法治化管理能力,以及村民的自治水平,该县还选派了139名优秀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营造了浓厚的遵纪守法氛围。

从去年7月开始,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镇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全县10个乡镇572名领导干部组成了127个驻点团队,结对联系全县127个村(居),驻点成员到驻点片区联系群众3520人次,记录驻点日记735篇,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481条,当场及时解答或办理320条,正在研究解决161条。

记者从该县组织部门了解到,2014年,该县共记录“民情日记”27699篇,收集群众反映问题25121条,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2216件,赢得广大群众好评。

与这些数字一同跃入我们眼帘的,是政府与时俱进,主动转变服务职能、增强服务本领的魄力和决心。

城乡建设实现安居愿景

一大早,城南镇的陈伯约上几个朋友结伴来到位于墨江河畔的农民体育健身广场。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好,他们早晚都要来这里锻炼身体。自2014年12月10日投入使用以来,这个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以及1套健身路径等设施设备的农民体育健身广场,每天吸纳着数千人次来这里休闲、健身。怡然自得的神情和阵阵欢声笑语的背后,是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

始兴县牢固树立“发展是最大民生,发展就是为了民生”的理念,开创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的新局面。2014年,该县启动了生态智慧新城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风情街片区整治规划。城区道路继续拓展延伸,站前广场全面开放,金润大桥完成桥体建设,山水大桥已动工建设。“三旧”改造加快推进,共建成廉租房24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60套。完成城区主干道LED路灯节能改造,夜景亮化工程也即将完工。整个城市变得更宽、更美、更亮了,许多人欣喜地发出“游子归来不识路”的感慨。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大、在加快。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该县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6亿元,完成“两不具备”搬迁30个村1033户、改造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320户,完成农村公路硬化97公里,安全饮水工程33宗。墟镇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城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泥砖房搬进高档小区一样的新农村,这样的幸福生活以前从没敢想过啊!”太平镇总甫村村民朱信才站在自家新房子的阳台上,望着正在进行三期建设的总甫新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大力实施民生改善保障工程

近年来,始兴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各类民生改善保障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据了解,2014年,该县新增就业岗位2504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6%以内。全县城乡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1.4%、35.1%。

与此同时,该县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为抓手,不断巩固“广东省教育强县”成果,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教育工作重点向镇、村基层教育倾斜,累计投入2亿多元,新建独立科学楼11栋,新建、改建初中理化生实验室33间,新增实验室、计算机室等功能室234间,8个乡镇成功创建为省教育强镇,26所学校、31个教学点被认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县城乡义务教育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该县还将发展群众体育作为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全县10个乡镇均建立了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基层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途径。

大笔绘就生态文明新家园

冬日里,走进罗坝镇淋头村,宽阔平整的村道,干净整洁的院落,郁郁葱葱的绿化,明亮宽敞的阅览室……一个和谐、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映入眼帘。

与立竿见影的钢筋水泥工程相比,水环境治理、环境保护、文化惠民等一些长期项目,承担着更多的民生责任。去年以来,该县大力加强墨江河流域水质保护,完成了花山水库入库河口生态修复,加大清化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碳汇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新增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10.16万亩,建成县、镇级森林公园3个,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示范点6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5%。

此外,该县还以实施乡村“清洁美”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村庄整治14个,兴建垃圾池(屋)1384个,建立垃圾清运队22支,农村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生态示范村(园)8个、市生态示范村51个,广东名村2个、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2个、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1个。一座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中国最美小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新的一年,始兴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把一件件民生“小事”挂在心上,抓在手里,凝神聚力积极作为,带领全县人民阔步前行,在这片2174平方公里的粤北土地上,共同描绘一幅“美丽、文明、和谐”的幸福画卷。endprint

猜你喜欢

驻点便民服务全县
一减再减 一网通办——南京市应急管理持续推进便民服务“宁满意”
便民服务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基于游人游赏行为的留园驻点分布规律研究
利用远教站点,落实驻点干部带学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便民服务是根本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