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5-07-18赵红梅李宝娥贺艳霞高彩霞

西部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吸入性障碍功能

赵红梅,李宝娥,贺艳霞,高彩霞

榆林市星元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赵红梅,李宝娥,贺艳霞,高彩霞

榆林市星元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心理、饮食与电刺激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食欲、心理负担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切与低切全血黏度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干预后经过调查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6.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吞咽障碍;脑卒中;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脑卒中多发病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吞咽障碍是指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所产生的症状[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常引起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营养不良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主要是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而随着中西医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康复结合传统方法治疗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大量涌现,护理方法也比较多见[4-5]。人近年来,笔者对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就诊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41~74岁,平均(61.22±2.4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52± 3.22)年;发病时间6~72小时,平均(17.24± 1.85)小时;原发疾病类型:脑梗死114例,脑溢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疾病程度:轻度(完全可以经口摄食,但有轻度吞咽困难)80例,中度(经口摄入的食物不能完全维持机体的营养需求,需要静脉辅助营养)30例,重度(不能经口摄食) 1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发病时间、原发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首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者;2)发病时间大于6小时小于3天;3)有C T或M R I示脑梗死指征;4)自愿参与研究;5)年龄≤75岁;6)神志清楚,病情基本稳定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影像学检查证实由脑外伤或脑肿瘤等患者;2)视力障碍和严重听力障碍者;3)心、肝、肾、血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正在参加或3个月前参加过其他临床实验者;5)近1周内使用过抗凝、溶栓、降脂、化纤等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的药物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护理,严格遵照康复训练的操作规范,对患者进行颊肌训练、发音训练、咽部冷刺激、空吞咽训练及呼吸功能锻炼等功能恢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心理、饮食与电刺激干预。在心理干预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针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病情变化详细记录并反馈给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针对患者由于长期治疗所带来的抑郁、焦虑、急躁、悲观、疑虑等负性情绪予以疏导。要积极针对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机理及治疗、预后等情况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在饮食干预中,针对不同时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直接训练,鼓励无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尽量选取坐位饮食,可保持身体前倾20°颈部稍向前的姿势进行饮食,对于需要半坐位的患者可使躯干保持30~60°的卧位角度、头部微向前屈,并将偏瘫侧的肩部垫高。为患者创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护理人员对患者每次进食量进行严格控制,由少到多,酌情增加,饮食从流质、半流质到普通饮食逐渐过渡,嘱患者加强吞咽意念训练,强化记忆整个饮食过程。而在电刺激干预中,选用苏州好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脉冲频率50~100 H z,连续性收缩。每天刺激2次,每次30分钟,打开电源,同时增加2通道振幅,要求患者反馈刺激感觉,电刺激强度以患者自觉咽部肌肉有震动感或缩窄感为宜。2组均持续干预1个月。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吞咽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和全血黏度的变化情况。1)吞咽功能评定:临床症状消失,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步2级以上为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步2级为显著进步。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步1级为进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进步。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有效。2)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吞咽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其由4个维度组成,包括心理负担、进食时间、食欲及症状频率等,全面概括了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差到好分值依次为1~5分,5分表示功能完全正常,1分表示功能很差。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 观察组基本治愈30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 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食欲、心理负担等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 高切与低切全血黏度干预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全血黏度指标比较 mpa·s

2.4 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3例(5.0%),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0例(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吞咽需要多器官功能的协调,吞咽障碍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或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死亡[6]。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导致大脑一定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而造成的吞咽能力受损或丧失。吞咽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形成了严重威胁[7]。从发生机制上来说,其是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咽喉肌和舌肌麻痹综合征而致[8]。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应予积极干预,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在脑卒中发病早期主要采取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9]。在传统的护理干预中,需要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其目的是使患者能够安全、充分、独立摄取足够的营养及水分[10]。可通过同时和随后的主动自主训练使效应最大化并加以维持,肌肉行为的改善导致了日常活动中实际功能应用结果的增加。在其他干预方法中,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对此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安慰和关心患者,耐心开导和启发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努力消除不良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按量进食,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11]。利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电刺激治疗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研究表明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失用性萎缩,减轻肌肉挛缩,也可以帮助吞咽时喉部上抬,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12-13]。本文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干预前的高切与低切全血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病情最大程度的恢复,更加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更加积极地予以配合,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改善生活质量[14]。本文观察组的进食时间、症状频率、食欲、心理负担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相对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对饮食加以全面指导,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营养供应,提高了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15-16]。本研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张国华.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293-1295.

[2] 李飞,汤敬一,程红亮,等.针刺加冷刺激配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471-2474.

[3] 桑德春,朴春花.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J].中国临床康复,2009,7(1):55-56.

[4] 高明慧,冯晓珍,李利红,等.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3):196-197.

[5] 李敏雅,张曦,戴巧君.舌针及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2):127-128.

[6] 丁玲,汤显靖,杨小飞.吞咽治疗仪联合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39-41.

[7] 郭钢花,宋垒垒,李哲.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1):70-71.

[8] S ha w G Y,S ech t em P R,S ear l J,e t al.T ra n scu t a n eous n euromuscular elec t rical s t imula t io n(V i t al St im)cura t i v e t herapy for se v ere dysphagia:my t h or realit y[J].Ann Ot ol R hi n ol Lary n gol,2007,116(2):36-44.

[9] 谢镇良,陈毅成,招碧兰,等.超激光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5):384-387.

[10]陈长香,徐金献,张卫红,等.体感游戏K i n ec t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7):619-620.

[11]E b ihara T,O hrai T,E b ihara S,e t al.T he b e n ef i t of a ngio t e n si n co nv er t i n g e nz yme i n hi b i t or for geria t ric sy n drome i n t he elder ly[J].N ippo n R o n e n I ga kk ai Z asshi,2007,44(4):448-451.

[12]欧秀琴,郑冬香,蔡叶艳.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398-399.

[13]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3-251.

[14]F raser C,P o w er M,S amdy S,e t al.Dri v i n g plas t ici t y i n huma n adul t mo t or cor t e x is associa t ed w i t h impro v ed mo t or fu n c t io n af t er b rai n i nj ury[J].N euro n,2012,34(5):831-840.

[15]姜磊.额区丛刺治疗脑卒中后强哭强笑症15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2):90-91.

[16]P rosiegel A,R iec k er M,W ei n er t R,e t al.M a n ageme nt of dysphagic pa t ie nt s w i t h acu t e s t ro k e[J].Der N er v en ar zt,2012,83(12):1590-1599.

The Values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 reatm entof Post-stroke D ysphagia

ZHAO Hongmei,LIBaoe,HE Yanxia,GAO Caixia Xingyuan Hospital of Yulin City,Yulin 719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of post-stroke dysphagia. Methods:All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traditional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tive psychological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aswell a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routine nursing,the intervention cycle was one month.Results: Effectiv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5.0%and 81.7%,the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meaning between both groups(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calesofmeal time,symptom frequency,appetite,psychologicalburden and othersnotably(P<0.05).High and low shear whole blood viscosity decreased remarkably(P<0.05),the de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obvious(P<0.05).A 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cidence of inhalation pneumo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5.0%, lower than 16.7%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demonstrated statistical meaning(P<0.05).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uld improve the swallow of the patientsw ith post-stroke dysphagia effectively,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patients'prognosisand quality of life.

dysphagia;stroke;nursing intervention;quality of life

R473

A

1004-6852(2015)06-0133-03

2014-11-02

赵红梅(1979—),女,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吸入性障碍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跨越障碍
小儿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