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航天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专访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院长郝玉龙

2015-07-18郝玉龙

卫星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玉龙县域航天

郝玉龙

高端访谈 Top Interview

突出航天特色,服务地方经济
——专访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院长郝玉龙

郝玉龙

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由中国航天创建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1999年划转到河北省,目前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北省共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建设,该校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航天烙印的学科专业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日前,就如何保持和发扬特色,服务航天和地方经济发展,本刊记者专访了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院长郝玉龙教授。

记者:建校37年,学校有21年隶属于航天部门,目前还是航天两大集团与河北省政府的共建单位,您认为航天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郝玉龙院长:在学校隶属于航天部门的21年中,我们从一所中专学校发展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从建校时的1个发展为19个,既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又有航天在职人员培训,航天部党校就建在我校。从最初为航天办会计培训班到进行厂(所)长培训、党委书记培训,学校为航天输送人才近万人,在职人员培训4700人。从建校之初到1999年划转,学校一直是面向航天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整体上的应用特色,主体学科偏重于工艺层面的工程特色、部分学科体现航天行业特色。1999年,刘纪原部长为我校题词“面向航天,面向未来,培养工艺型人才”,我们一直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做的。

隶属航天部门21年,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是鲜明的航天特色。这一特色不仅体现在学科专业方面,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校园文化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已经融入了学校师生的血液中,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华航人。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从“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到“三严”——“严格学风、严格教风、严格管理”的教学管理理念、到“三实”——“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毕业生特色,无不体现着航天人对品质、质量的要求。浓厚的航天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航天传统、航天文化、航天精神教育——在课程中坚持开设《航天概论》课,在校园中陈列展示导弹、火箭、卫星的实物和模型,组织校旗搭载神舟八号飞船仪式,图书馆常年展出钱学森事迹展览,教学楼走廊中悬挂航天功勋人物像,筹建钱学森广场、航天博物馆、钱学森班等,这些潜移默化地浸染、滋润着校园里的师生。

记者:划转河北省后,学校是如何继续保持与发扬航天特色的?

郝玉龙院长:北华划转河北省后,在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学校继续保持和发扬航天特色,在科研与产品开发、航天工艺类人才培养等方面与航天两大集团保持着密切合作。学校的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和主要专业依然突出航天特色并直接服务于航天。为便于与航天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申报并获批了军工二级保密资质。依托自身浓厚的航天特色和与航天多年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实力,学校于2011年获批为服务国家(航天)特殊需求人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招生领域是航天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012年学校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航天工程制造工艺研发中心”、“电子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还建有(航天)院士工作站、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每年都邀请航天专家到学校讲学,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在学校都设有奖学金和奖教金。在航天的厂所建有我们的学生实习基地,有26位航天专家担任我校研究生导师,学校每年为航天输送近500名优秀毕业生。这些具有浓厚“三实”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在航天的厂、所一线工作中得到了认可,因为他们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航天教育,与航天行业的要求相契合,高度的价值认同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2003—2007年度,我们获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颁发的“航天人才贡献奖”,2006—2010年度,我们又获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颁发的“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近年来,我们更加认识到,航天是我们的特色之源,也是我们立足于河北乃至全国高校之林的靓丽名片。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航天特色,才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功能方面独树一帜、立稳脚跟、走在前列。

记者:2013年,学校联合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河北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以河北省廊坊市为起点,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请您谈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情况及推进航天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

郝玉龙院长:这是我们近年努力推动的事情,主要是充分发挥学校的航天特色和与航天特殊的历史渊源关系,推进航天高科技接地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我校名誉校长孙家栋院士指出,“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今天,不应该仅仅是为国防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只有将卫星应用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航天事业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当航天遥感技术真正服务于全国最基层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时候,当县级基层单位能够广泛应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指导各方面工作的时候,才是我们国家真正实现“航天强国梦”的时候。

2013年8月,在名誉校长孙家栋院士的倡议下,我校联合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了“河北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以推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在河北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灾害监测和国防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中心汇集了孙家栋、顾行发、徐文等国内知名的遥感领域专家及其科研团队,提出了“115科技战略”,即面向县域经济需求,发展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创建1个县域遥感信息应用学科体系,培养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建设1个县级遥感信息技术系统及平台;探索5个县域遥感信息应用方向【县域城镇化规划与监测、水气生环境保护、精准生态农业、农村(县域)智慧生活、平安城乡服务】,进而建成“美丽乡村”遥感信息应用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115科技战略”的核心就是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培养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中心确定的工作目标是,落实孙家栋院士提出的“千县计划”,即推动航天高科技为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为最基层的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具体目标是“十百千工程”,即建设10个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县、100个推广县、1000个普及县,真正实现航天高科技落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河北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已被纳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高分专项)示范单位,被河北省国防科工局授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北数据研发与培训中心”,被河北省批准为首批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成立以后,积极开展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围绕县域遥感应用方向,承担和对接了8项科研课题,主持申报了1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目前,中心以高分一号卫星、资源三号卫星、资源一号02C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开展技术攻关,完成了“廊坊市林业、农业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研发工作,可协助廊坊市及各区县农业、林业部门开展林地规划、农作物生产管理与规划、决策研究、行政执法等工作,为地方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行政执法等工作提供了更加真实、有效的事实依据,受到用户的好评。

依托中心,学校申办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本科专业和“遥感科学与技术”成人教育专业,推动了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和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未来,中心将凭借技术、资源、人才、学科、区位等优势,依托学校在廊坊规划建设航天遥感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我校还将积极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研发工作和人才培养,与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共同组建研发应用中心等。

记者:未来,学校在发挥航天特色,为航天产业发展、沟通地方与航天的联系上还有什么打算?

郝玉龙院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京津产业外溢成为必然,航天产业也必然向京津周边延伸。目前,我们已经与固安县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保证固安航天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做好与园区内相关航天产业基地的联系,开展科研和技术合作,为航天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学校将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落实和推动国家提出的军民产业融合战略,借助与国家国防科工局、航天两大集团的共建平台,协助廊坊市政府规划建设军转民技术创新产业园区,推动军转民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使用。

● 本刊记者_贠敏

猜你喜欢

玉龙县域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玉龙云峦
逐梦航天日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玉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