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霸凌,抹不去的人生印记

2015-07-18曹玲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霸凌儿童蛋白

曹玲

从古至今,欺凌弱小一直在校园某个成年人看不见的角落隐秘地发生。与之相反,对霸凌的研究则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直到上世纪70年代挪威心理学家丹·欧维斯(Dan Olweus)才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展开研究。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年轻人被杀或者自杀,特别是1998年科伦拜校园枪击事件之后,霸凌行为开始在美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之后,霸凌对孩子有什么长期影响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展开,最长的研究追踪了一个人的半生。

2014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童年时遭受的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这项研究追踪了一群参与“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the British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的受试者,他们的共同点之一是出生在1958年第一个星期。研究者在这个群体中找出7771名曾被父母通报在7~11岁受过霸凌的个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对其进行持续追踪,定期询问他们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质量,以及职业和经济情况,直到他们50岁。

根据“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资料,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的儿童经常被霸凌,作者们称这和今天的情况很相近。研究结果表明,在几乎每一项衡量标准中,那些童年时期曾被欺凌过的孩子,人生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无论是偶尔或者经常被人欺负,这些孩子们在23岁和50岁时都会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扰。此外,童年时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在45岁时会有更大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50岁时认知功能也会表现较差。也就是说,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在40年后之后,仍然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研究小组还发现,童年时经常遭受霸凌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存在一定联系,有过这种遭遇的人在50岁时面临失业或领较低薪水的可能性更大。与此同时,童年时期有过霸凌遭遇的孩子50岁时和伴侣或者配偶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也更低,在生病的情况下更少给朋友们打电话,最近一段时间与朋友碰面的可能性更小。相比起那些没有类似遭遇的同辈,曾经在童年时期遭受过霸凌的孩子不仅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加不满意,并且对未来也更为悲观。

研究者写道:“童年霸凌伤害为何会造成长大后心智健康、体能健康与认知健康都呈现贫乏状态,其发展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有一种可能是,霸凌对受害者所造成的压力“嵌入”到某些基因,影响了支配应激反应、情绪和环境敏感性的激素和大脑化学物质。这些早年出现在生活中的痛苦征兆若是没有被治疗,长大后可能会形成抑郁或焦虑的来源。第二种可能是,一个人一开始遭受到霸凌伤害,将带来更多来自同伴或成人的伤害,霸凌行为制造了一个持续一生的受害循环,几乎影响到生活的所有领域。

霸凌会导致心理问题很容易理解,导致持续健康问题的具体原因又是什么?

参与上述研究的一个叫作路易丝·阿尔塞诺特(Louise Arseneault)的教授在2014年还进行了另外一项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进行。之前,一些专家假设,霸凌是一种“有毒压力”,影响孩子的生理反应。人体有一种机制可以驱动心理和身体的关系,叫作炎症反应,当身体和感染斗争时会发生反应,引发一种损伤或者响应机制,从而导致慢性健康问题。

杜克大学的团队通过测量一种叫作C反应蛋白的蛋白质,对受害者的行为进行了评估。在许多慢性病中免疫活性会出现失控,以炎症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痛和抑郁症。炎症反应过程中会出现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这是一种常见且容易检测的炎症指标。以往的研究显示,儿童时期被成年人虐待的人会显示出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这表明身体对“有毒压力”的反应,和人体对抗感染时的反应是一致的。

他们分析了一项研究中1420名9~16岁的青少年,有受害者,有霸凌者,有两者结合的孩子——被欺负也欺负别人。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者的C反应蛋白,从短期来看,受到霸凌对身体的影响发生得很快。受霸凌的儿童体内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没有受霸凌的儿童高,而且受霸凌的次数越多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也会升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升高在受到霸凌的孩子体内更加剧烈。即便已经过去了10年,那些幼时受过霸凌的青年体内,C反应蛋白(超过1.5毫克/升)仍旧显著高于没有这种经历的青年(约为1毫克/升)。而在那些霸凌青年中,C反应蛋白水平只有0.5毫克/升。

研究人员认为,霸凌会影响人体对压力的生理反应,包括感到压力时释放的激素皮质醇水平的改变。一个涉及同卵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双胞胎中的一个人被欺负,一个没有,被欺负的那个人表现出“迟钝”的皮质醇反应。

更让研究人员惊讶的是,那些经常欺负别人的人体内C反应蛋白最低。从数据上看,似乎欺负别人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健康。领导这项研究的威廉姆·科普兰(William Copeland)教授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攻击性并无关系,只是因为欺负人的孩子可能感受到了更多控制力、权利,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这种结果实际上不足为奇,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托马斯·麦克达德(Thomas McDade)说,欺负过别人的青年人C反应蛋白水平增长最慢,只不过是再次印证了地位越高感觉越好这个道理。

虽然一些研究把霸凌行为和积极的社交能力联系在一起,包括被同龄群体视为有能力,更受欢迎,具备更高的社交智商。但是,霸凌更常和人生艰难联系在一起。喜欢霸凌的孩子易怒、沮丧,具有侵略性和敌意,容易飞扬跋扈,表现出高水平的外化行为(比如频繁地争论、打架、生气、冲动以及伴有持续的令人不安的活动力)和过度活跃行为,在学校更少获得喜爱。一个英国小组调查了一组14岁是否霸凌的男孩,随后在18岁和32岁又对他们进行了调查。那些认为自己14岁时有一点霸凌的男孩,其中18%的人到了32岁依然霸凌,这些成年霸凌中61%具有高度侵略性,20%因为暴力犯罪。

科普兰说,霸凌和被霸凌的持续威胁会产生生理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验可以导致生物应急反应系统失调,这些生理变化会限制个人应对新挑战的能力,增加身体疾病的风险。

美剧《喜新不厌旧》剧照。图中的黑人男孩在学校受到霸凌恐吓后,与恐口下者对峙

阿尔塞诺特表示,这些调查结果是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我们需要更加严肃地对待霸凌事件,它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儿童虐待行为没有区别。“我们要摆脱任何‘霸凌只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的观点,老师、家长和决策者们应该意识到,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事件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影响。”

接下来,他们将找出生活中存在哪些因素可能会削弱或者增强霸凌所造成的持续性影响。阿尔塞诺特表示:“40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些年轻人的生命历程中,无疑存在其他经历,这些经历也许可以保护他们免受霸凌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也有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我们的下一步要调查这些因素。”

目前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霸凌和其他类型的暴力能够通过早期同理心(empathy)的培养得以遏制。童年是同理心培养的关键期,研究显示,幼年期遭遇过虐待、疏忽的儿童,年长后变得攻击性强、精神出问题、欺凌他人或被他人欺凌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儿童大得多。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儿童有着惊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在经历过这些不幸后仍然获得很好的发展。

仅有对痛苦的理解不能说就学会了同理心。遭受虐待的孩子更可能成为欺凌者,不是说他们不知道被别人伤害是什么感受,而是因为他们学到了以暴力的方式去表达愤怒,主张权力。老师、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在某个情境设身处地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比如孩子看到别的孩子被取笑或受到不友善的对待,让他换位思考:如果是你的话,你希望朋友们如何帮助你呢?

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处在一个有人以身作则的环境中,同理心可以被“传染”,阿尔塞诺特这样认为。“改善青少年行为模式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需要评估哪些最有效。”

猜你喜欢

霸凌儿童蛋白
逆转人生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留守儿童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SAK -HV 蛋白通过上调 ABCG5/ABCG8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
C-Met蛋白与HGF蛋白在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