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研究
2015-07-18汪楠
汪楠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中国教育进入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革命,文章从阐述教学设计的内涵入手,分析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研究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点的同时探讨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并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做出了重点研究。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化;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2-0151-02
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建的一种人类特有的培养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推动学习,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学习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是在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选择教学目标,确定教什么;教学设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计划,创造性的决策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确定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最终优化教学过程。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广泛和深入发展,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愈加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国家对教育也大力提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在这一时代背景的教师必须跟上节拍引领潮流地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充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同时引导学生习惯以信息化手段来认知和解决问题,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资源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教学是教与学的交互过程,信息化背景下,呼唤教学的革命,学习的颠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必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资源和数字化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优化教学效果的双边活动。
2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宗旨,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吸引力,教学更贴合学习需要 ,教学评价更直观合理,教学效果更明显。信息化教学绝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加信息化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简单组合,而且是将信息技术贯穿到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变化和改革。设计要点包括:
1)教学准备过程是根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也据此为蓝本准备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而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还舞台给学生,教师作充当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格外重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目标或者学生需培养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基础和前课的反馈,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灵活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规划设计教学环节,引导辅助学生用信息化手段课前自主学习,例如网络平台,微信,社区平台等。
2)教学过程设计是核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文字、图片和声音媒体,大多利用书、纸、黑板来记录和展示。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更多,层次更丰富。可以将视频、动画演示模拟、教学演示、仿真软件多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综合运用,高效地集成教育资源,教学过程更真实、更生动、容量更大、节奏更快 。教学过程设计中除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展示的信息化,也应重视创设学习环境和利用学习资源,教师只有关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及开发教学信息资源,才能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有目的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协作型学习从而把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到最大值。另外,教学过程设计中除了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情境的设计外还有对实际教学课堂中出现中可能会出现的影响预先规划要素的预测,并充分准备应对可能的现象及可以解决的措施。
3)教学辅导是保障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不是线性的,而且曲折前进的过程。教学的终点不是教师把知识交出去了,而应该是学生把知识真正学到了。因此完整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充分的教学准备和完美的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关注并足够重视教学的效果,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关心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不再停留在单一知识点的问答式,可以采用适当的信息化手段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情况。 另外,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延展到课下,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教师线上答疑、讨论,教学检查和辅导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能配合曲线形学生的认知过程,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让教学目的落实。
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色
1)无处不在的学习空间
信息化教学颠覆性的跨出传统的教学空间,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屏幕演播型多媒体教室、网上虚拟教室、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 对信息的处理、传递及展示同粉笔加黑板的组合相比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 另外网上虚拟教室、虚拟学习社区可以轻松突破学习空间的限制,将课堂无限延展,教师的教学不再是课堂45分钟,可以有效监控并指导学生学习前的预习准备及上课后学生的复习消化、拓展应用。
2)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中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多种渠道,不仅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手段,超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提供的交互操作同非线性为独立学习创造可能性;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教师通过网络终端及时给学生点拨,改以往教师居高临下灌输知识为提供资源的链接,适时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思维。在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 分组研讨、协作学习成为可能; 引入计算机的模拟功能、仿真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课堂上把逼真上演真实世界的问题, 甚至将厂房,工作室、工程搬进课堂,学生借助虚拟实验、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认知、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倡导多年的研究型学习在信息化背景下将以前的难题迎刃而解,研究不再受制研究的的指导者、产地、资源、成本,时间等,利用信息化媒体,可以轻松多角度观察研究对象,轻松大规模的调查,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利器,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找回了学习中本属于自己的主体地位。
3)自由自在学习环境
信息化背景下数字资源异常丰富,多媒体教学软件、电子期刊、电子书籍、多媒体数据库、电子百科全书、教育网站、电子阅览室、虚拟图书馆等是学生很容易获取的学习资源, 方便易用低成本, 更能自由筛选,学生还能拓宽视野, 不再依附于课本和老师,实现按需学习,可以像海绵一样从海量的数字资源中任意吸取所需的知识。
信息化的工具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助力,搜索工具、数据处理工具、作图工具、字处理软件等工具软件帮助可以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语义网络工具、专家系统、因果模型等支持并拓展学习者的认知逻辑和认知情商, 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网络提供的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 电子公告栏以及博客、论坛、社区等专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沟通渠道, 学生不但能得到教师、学友的帮助, 还得得到专家的亲自指导, 甚至能获得的反思、反馈和修正的机会。
4 总结
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契机,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技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再到教学评价、教学结果都有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显然是促进教学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而这一变化已然是教与学双方受益并乐于接受的。
参考文献:
[1]张剑平, 李慧桂.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5(349).
[2]蓝孝帅,陈晓慧,阮悦芳.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