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农村中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015-07-17鲍荣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4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习作生活化

鲍荣梅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因而衍生出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手段,这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时至今日,众多的学生对作文仍感厌烦,更谈不上对作文产生兴趣。习作教学依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棘手问题。经过近几年来习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参与了《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以及学生的习作生活需要,对农村中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出点滴看法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活化 习作 途径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安排,鉴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中学生必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之教育教学理念,有必要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其细心观察、了解、体验、品味生活,引导学生广泛地获取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广泛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训练引来活的源泉,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作文无素材可写、无话可说的困难,继之引导同学们写出鲜活的佳作来,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现将二者有机联系起来的有效的作文生活化教学途径小结如下: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不仅丰富多彩,给予人们人生的启迪和感悟,生活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生活给予人们的美好的赐予往往转瞬即逝。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并引导同学们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感悟到的点点滴滴心得体会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情感体验、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写作技巧等大部分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细心而又持久的观察和对观察所得的原始素材的提炼与加工。

鉴于此,本阶段的研究,我不仅要求学生常年坚持写观察日记、每周写观察周记,还坚持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亲自批改同学们的观察日记和观察周记,并定期对其进行评判:表扬鼓励优秀者、批评弄虚作假者、指导写作困难者。此外,还定期组织同学们写作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命题作文或者话题作文,前者如《龙岭街区的清洁员》,后者如《龙岭工业园周边的生态环境》等。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同学们细心观察生活并坚持不懈地写观察日记和观察周记等,作文课上,同学们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之困难,还常常出现佳作。

二、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生活,诱发写作欲望

写作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继之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为,学生只有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当中,才有可能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才有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有可能深刻地认识和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上述现象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才有可能在生活的激流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触动精神的觉醒、情感的冲动和写作的智慧,其作文才有可能流淌出源源不断的“真情实感”,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才有可能变得鲜活有效。

比如,每年3月5日前后,我们都会安排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来到学校附近的街区或工业园“学雷锋,做好事”——打扫卫生、给树苗培土浇水、在街区或工业园领养树木等。学生在进行这些公益活动时,经常会得到居民或者工业园员工的夸奖与赞赏,心情自然特别的好。况且,有时候,在活动中还会时不时发生一些和谐抑或不和谐的小插曲。比如,某位同学给工业园新栽的小树苗浇水时不小心把别的同学的水桶摔破了,结果两位同学吵了起来。正因为学生有了这份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所以在活动次日的话题作文《学雷锋,做好事》中,学生也就不仅有话可写,而且佳作连连了。

三、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写作潜能

生活是我们习作的源泉,多姿多彩的生活更是激发学生习作的良好素材。由此可见,学生的习作教学不能只是采用说教的方法,而应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倾听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让生活成为习作的快乐源头。

我们与学生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今年的四月,在“我们的家乡美”活动中,我们与学生们一起,充满好奇地走进了大自然,我们不仅用眼去看,更用心去体验。由于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孩子们的视野中,就有了花朵绽放,幼芽萌发;有蝴蝶飞舞,昆虫鸣叫;有晚霞朝霞,晴空雨水……倾听生活,享受生活,让学生的内心涌动着快乐,使学生的笔端挥洒着七彩文字。

有人说:如果你有一只苹果,我有一只苹果,交换后还是只有一只苹果;但是,如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那么交换后就会有两种思想。以此类推,如果同学A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同学B有一段快乐美好的生活经历……大家彼此交流、沟通后,同学们就会拥有无数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体验,写作时就可以彼此借用他人的生活素材和情感体验来丰富作文内容,从而走出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之困境,继之写出声情并茂的佳作来。

此外,鉴于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性格品位、认知水平、情感体验所造成的对事物认知的差异,我们必须鼓励学生与老师、同学相互交流,并把握时机对于某些敏感的、认识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探讨、辩论等,以期促进学生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启迪之后,形成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的思维网络系统,促进同学们对生活更完整的认知、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并以此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强烈的探究欲望和“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潜能。

叶圣陶说:“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流出真实的水来?”此话从反面极为形象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学生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想写出具有“真实情感”、“表达力求有创意”的佳作,就必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让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写作铺路搭桥。鉴于此,我们在进行《农村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参与体验生活诱发写作欲望、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写作潜能,继之,构建美丽、精彩的写作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岭中学)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习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加强医院全年预算编制的方法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