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形体教学中模特表演训练课程设置
2015-07-17孔媛
孔媛
大连市技师学院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形体教学中模特表演训练课程设置
孔媛
大连市技师学院
文章从发现传统形体课授课内容存在与学生岗位需求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入手,分析儿童模特表演活动的意义,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形体课开展模特表演训练的重要性。指出模特表演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为学前教育专业岗位需求服务,同时体现儿童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注意“以幼儿为本”。
学前教育专业;形体教学;模特表演;课程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中等职业学校争相创新办学理念,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就业岗位的需要紧密结合。然而,现实中诸多因素正牵制住改革的步伐,例如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缓慢以及一些教师安于现状的教学观念等。
当前,国内出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形体课教材,水准参差不齐,内容或繁复深奥、或陈旧过时,与学生岗位需求不能很好结合。正因如此,专业课教师应与时俱进,丰富相关教学内容并不断探索与之匹配的授课方式,以培养出“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幼教专业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形体课程增设模特表演训练内容的意义
将模特表演训练内容纳入学前教育专业形体课程,训练学生掌握表演技能、教学法、基本的服装设计与制作、活动组织、策划与实施等技能,提升综合职业素质,既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同时模特表演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对传统形体课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1、符合人才职业岗位需求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喜爱斑斓的色彩,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幼教机构开展的节日活动形式应既符合节日主题、符合儿童兴趣与能力水平,还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才能吸引儿童注意,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儿童模特表演作为各类幼教机构常年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形式之一,深受广大儿童及其家长的喜爱。儿童通过接受科学、专业的表演训练,不但能增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表现力和自信心,同时训练也能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不良形体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未来幼教机构岗位主力军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认真了解模特表演相关理论、掌握儿童模特表演、教学法以及基本的服装设计、制作技能,是大势所趋且符合岗位和社会需求。
2、模特表演训练是传统形体课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英国著名文学家伊格尔顿说:“美学是作为有关身体的话语而诞生的。”模特表演,即是利用人的肢体语言对服装进行展示,起到理解服装、提升气质的作用。模特表演训练隶属于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有效借鉴了形体课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矫正学生自然体态中的不规范动作,进而形成完美体态。如在形体课的能力训练中,对身体形态、规范动作的训练有很多:中国古典舞的踮脚尖和踢、撩、弹腿等动作训练;芭蕾舞训练中开、绷、直的训练;肚皮舞中提胯、摆胯训练等,它们都是融入模特形体训练中的重要舞蹈元素。此外,在表演中,为了强化服装主题,学生需充分理解演出背景音乐的情感,分析节奏,将肢体动作与背景音乐互相融合,创造出能体现服装特色与个人风格相结合的展示动作,使服装表演的艺术魅力得到完美地诠释。而对于学生创造性表现力的培养正是形体课教学大纲中忽视的内容。因此,科学系统的模特形体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体态,增强他们对音乐的领悟力以及肢体表演展示的二次创造能力,这既与形体课功效和价值取向不谋而合、相互促进,又是传统形体训练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二、模特表演课程内容设置
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模特表演训练课程内容设置,必须紧抓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既要与专业模特训练有所区分,选择难易适度、符合幼教工作者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进行教授,又要有别于成人模特表演课程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儿童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
模特表演训练作为对传统形体课程内容的有效补充,除训练学生调整站姿、走姿及体态,还融合了服装展示、舞台编导、儿童创意服装设计制作、化妆造型等方面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一场模特表演的工作流程,同时可根据个人特长与爱好有侧重的进行学习,充分提升其感受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能力。
1、表演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为学前教育专业岗位需求服务
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形体与舞蹈课程一般都是以专业基础课程的形式存在,模特表演作为其中的一项基础技能训练,其内容一定与学前教育存在必然联系,而且是作为先决条件存在,内容必须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专业课教师备课时应将专业对象的岗位需求、学生现有水平、爱好及特长等因素与教授内容紧密结合,做到与专业模特训练既有重合又有所区分。例如专业模特为在T台上完美展现修长挺拔的体态和平稳优美的步伐,需穿着高度10厘米的高跟鞋长期坚持练习形成职业能力。而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训练时,对鞋履高度的要求不必如此严格;专业模特比较注重步态、造型动作及不同风格服饰表现力的训练,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掌握基本步态及儿童服饰表演技能外,应学记模特表演专业术语、教学法,并具有基本的演出组织、策划、编导能力及儿童创意服装服饰设计制作技能等。总的来说,形体课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模特表演训练时应把握“难易适度、贴合专业”的原则,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
2、表演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体现儿童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
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决定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岗位工作内容是教育、保育,服务对象一般为3-6岁儿童。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与工作使命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必须重视并体现”幼儿为本“,将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作为起点和归宿。
以步态教学为例,学生在掌握模特表演基本步态和造型动作后,教师可举例示范反映儿童天真烂漫以及童真童趣的典型演出服装类型,如礼服、前卫休闲装、卡通形象服装展示时配合的步态与造型。而用于演出的童装已由单纯的美观性、耐用性向兼顾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与趣味性转变。功能性设计,起到对儿童身体的保护作用,而趣味性设计,不仅满足了基本的穿着需求,也可以表现儿童天真无邪、活泼自然,寓教于衣,达到双收的效果。目前,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演出服装已成为国内外幼儿园发展儿童动手动脑能力、提升亲子关系的重要游戏活动。结合岗位需要,参与儿童创意服装的设计与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演出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运用美术、手工等多门学科技能,促进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此外,模特演出其他环节的教学,如舞台妆效或演出背景音乐的选择等,教师同样要将幼儿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融入其中,将“幼儿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教学内容“去成人化”。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05页
[2]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