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拜年”压倒“短拜年”“抢红包”大战
2015-07-16
“抢红包”抢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因为频繁抢红包,抢出腱鞘炎的,大拇指和食指变僵硬,不能弯曲活动;有因为只盯着手机屏幕看,导致与家人争吵翻脸;还有因此被钓鱼网站诈骗的……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据媒体报道,有人认为,“抢红包”让商业活动冲淡了年味。家人耗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忽视了过年的团圆氛围。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而言,当年轻一辈们无论吃饭还是聊天时,都低着头看手机抢红包,难免会让他们感觉到冷落。
但无论怎样,“抢红包”已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2月24日,红包大战的主力军微信团队和支付宝团队分别发布了相关统计数据,使人们对于羊年春节期间“抢红包大战”的群众参与度有了更直观的概念。
微信团队公布的数据显示,发红包最多的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北京、江苏、上海、福建、辽宁、山东、陕西、四川。发红包的用户中52%为男性,48%为女性;收红包的用户中47%为男性,53%为女性。
支付宝团队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年龄来看,90后成为收发红包的主力,占比最大达到50.03%,其次是80后用户位列第二,占比达39.85%。同时,越来越多的70后、60后甚至50后也开始用手机给晚辈、朋友发红包。春节期间参与支付宝红包游戏的用户中,约有2.8%的用户是50后和60后。
短信拜年OUT
随着微信等社交APP的大行其道,曾经风靡全国的短信拜年,开始逐渐没落。
从三大电信运营商获悉,今年除夕的短信量下滑趋势仍在继续。来自中国电信的数据显示,除夕短信峰值业务量与去年同比下降31.97%,中国联通除夕当天的短信业务量为10.7亿条,同比也有所下滑,中国移动虽然没有公布除夕短信业务量,但可以预测,受到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下滑也是在所难免。
其实这几年的短信业务量一直在下降,不仅仅是过节的拜年短信减少,即便是平时,也越来越少有人将短信作为必须的通信方式,这是信息时代的进步,也是任何一种业务的宿命。
根据工信部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春节放假期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累计达到182.1亿条,同比下降42%,首次出现大幅度下滑。而除夕当日发送量达到110.4亿条,同比也下降了8%。到2015年除夕当日,短信发送量82.9亿条,同比进一步下降25%。更多消费者开始用智能手机上的聊天软件直接发送拜年祝福。
网络红包不仅仅把个人对个人的拜年短信冲击殆尽,也让电视与观众之间的基于企业营销服务的交流发生了根本变化,主持人已经不再需要像原来那样一遍遍地念短信号码,而是呼吁大家摇一摇。
如此下去不难预见,短信拜年的方式在未来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