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大阅兵震惊世界

2015-07-16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5年7期
关键词:汗国东征使节

目的:宣示大明强大实力

说到明朝阅兵,就不得不说说明王朝建立初期的“国际形势”。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的,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有三个仍在。另外,大量曾在元朝任职的蒙古族、回族官员,流亡到中亚、西亚各国,这些“外来的和尚”拼命地鼓动所在国君主对明朝采取敌视态度。

1370年,西察合台汗国权臣帖木儿发动政变,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后,随即开始了远征中国的准备,派间谍到北京活动,打出“反明复元”的旗号。

永乐四年(1406年),帖木儿大举东征,号称百万大军,实际兵力只有20万,而此时,明王朝在河西以及哈密早已严阵以待。然而不久后,帖木儿病逝于东征路上,一场大战烟消云散。

此后,帖木儿帝国诸皇子争位,陷入内战,所谓东征中国可谓痴人说梦。

明朝方面,朱棣登基后,一面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另一面派遣人出使西域,帖木儿帝国的继任者沙哈鲁放弃仇华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复了朱元璋时代“宗主国”的关系。但是中亚各国“反明势力”仍在。

另一面,郑和在下西洋时,每每行至印度洋就返回,原因是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了红海流域,严禁东方船队进入。此后中亚以及西亚诸国虽正式承认了大明朝继元之后的“天朝”地位,但对于明王朝的真实实力,各国也存有怀疑,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宣示大明的强大实力,巩固大明与中亚、西亚国家的“朝贡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兵,恰是最好的机会。

演武: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朝以陈诚为使,出使中亚,随后,中亚、西亚国家均组使团随中国使团回访。永乐十八年(1420年)七月,这支云集了20个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嘉峪关,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在每个军镇,明朝都特意派遣在明军中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介绍明朝的民族平等政策。而明朝“九边”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年十一月二十日,朱棣在北京皇宫接见各国使臣,诸使臣皆行叩拜礼,唯独帖木儿国使臣以“我国无此风俗”为由,坚持行鞠躬礼,朱棣却并不在意。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阅兵,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

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阅兵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朱棣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载“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的阅兵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效果:西亚各国争相示好

阅兵结束后,朱棣又一次接见了各国使节。

这一次,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叩首触地”,全然不顾“我国无此风俗”。帖木儿使臣更是奉承说,这次帖木儿进献的名马,正是当年帖木儿国王的父亲生前南征北战专用的“御用坐骑”,赠送给朱棣,正是为了表达“最崇高敬意”。朱棣则手书信札托使臣转交帖木儿国王,在信中表示“愿两国臣民永享太平安乐之福”。

这次声势浩大的阅兵无疑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观礼”的各国使节来自27个国家。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

有关这次阅兵的详情,也详细记录于中亚国家的典籍里。帖木儿副使盖苏耶丁在回忆录里坦言:“我不得不承认,大帝(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使他保全了一生的英名。”

而另一个“连锁反应”是,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埃及随即解除了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而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也终抵红海沿岸。

选自《老年文汇报》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汗国东征使节
蔡奎全:一位民间使节的传奇故事
六、维吾尔人的抗争与准噶尔汗国的灭亡
三、准噶尔汗国与吐鲁番、哈密的联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基于现金流量视角的成都东征财务风险分析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
明朝时期朝鲜使节纪行诗中的登州诗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LG东征
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