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破解融资难

2015-07-15

商界评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利率融资

自2014年初以来,经济增速不断下降。此次经济下行主要有两个周期性因素在发挥作用。

第一个是宏观经济周期——短期因素。比如出口疲软导致增长下行,这是世界性的现象。过去我国出口年均增长20%~30%,现在只有5%。

第二个是周期性因素——主导产业的更替。主导产业的更替是中期性周期因素。简单地说,就是过去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产业,比如钢铁、水泥等。过去十年,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15%,人力成本低的竞争力不复存在,这些过去的主力企业每况愈下。

短期因素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但是中期的下行压力难以扭转。所以,目前的问题不是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核心原因是,金融体系没有对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国的金融体系非常庞大,市场资金也比较充裕,但一直没有对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比如,人民银行称目前流动性比较宽裕,过去全国的超额准备金规模平均为1.5万亿元,现在则达到了4万亿元,反映出银行的资金其实是充裕的。

问题在于,一方面政府强调必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客观上融资难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另一方面,市场上的资金非常充裕。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为什么资金没有给那些需要钱的企业?

第一个原因是利率双轨制。由于央行对利率的干预,使银行压低利率。资金成本降低导致需求增加,谁都向银行贷款。最终只能通过适当的信贷管制来平衡市场,能完成融资的都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被挤出去的都是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

第二个原因是民间借贷,尤其是影子银行的发展。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以后,很多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国有企业跟进融资,让很多中小企业再次被挤了出去。它们融资时首先定一个利率,大家认为这些机构是政府变相支持的,这就变成了新的“无风险利率”。所有其他企业再来融资,就要在这个水平上再上浮几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三个原因是以大型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并不适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庞大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的,这一结构适合支持大型制造业,但是不太擅长和中小企业打交道。银行信贷开展风险评估时,最重要的风控手段是看资产负债表和索要抵押品,这对很多中小企业非常不利。

今天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该如何克服呢?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创新+产业升级”。银行显然不可能为创新企业提供各种融资,需要有其他的融资机构来参与。过去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支持制造业扩张是非常有效的,但今天在新的经济结构变迁面前,就变得很不适应。所以金融体系必须改变,才有可能适应这种创新和升级的要求。

互联网能否帮助解决金融的问题,关键在于能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当然,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有多种渠道。我认为,互联网帮助金融做决策有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渠道,一个是数据。

第一是渠道。现在国内市场已经有6亿多个移动终端,将其利用起来可以解决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举例来说,我有1万元想要借出去,如果没有金融中介,我不知道到底谁恰恰在同样的时间需要这么多钱。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本非常高。然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的移动终端,把这么多个人和企业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第二是大数据。如果大数据分析得好,就可以部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对金融部门有所帮助。比如,银行要向一家企业放贷,或者一家证券公司要做上市路演,最初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是调查。分析师、银行雇员需要花很多成本去了解一个企业和行业。但是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现在的工作。

举例而言,蚂蚁金服现在已经给160多万家中小企业贷款,其贷款流程是1分钟申请、2分钟批准、3分钟资金到账,所有贷款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的。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它只给阿里巴巴网站平台上的企业发放贷款,而这些企业的数据都是已经被掌握了的。

互联网金融如果能够发展起来,也许可以部分解决金融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帮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利率融资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融资
融资
为何会有负利率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