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混战只为抓住入口

2015-07-15

商界评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性价比闭环入口

最近,关于国内手机行业的新闻不断。首先是联想移动因业绩不彰“砍掉”了主帅刘军,接着以“狠”扬名的董大姐要做格力手机,继而“大神”周鸿祎径直把智能手机的价格降到了399元的地板价;此时的雷军也“单掌搏双敌”,一方面是红米应声降价,另一方面则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海纳百川”,唯独嫌弃乐视一流;而山西大侠贾跃亭则直接反击称雷布斯其实不懂“生态”……

然而,这样的戏码貌似之前已经演出过很多次了,只是这一次的智能手机大战,一大批专业和不专业的人都拥入了手机行业,各家纷纷都说自己正在颠覆这个行业。但其实都是一句话:我比别人都便宜(貌似每个企业的利润都将像刀片一样薄) 。

自从乔布斯团队研发出苹果iOS系统之后,行业里每家都想软硬通吃,打造出一个闭环型的生态链。我听到的最生动的说法是,“要多样化,要能够自我进化,能够形成化学反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问题在于,手机当真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吗?消费者凭什么愿意待在你的闭环里被你统治而不是去“想象远方”呢?随着智能技术,特别是穿戴、支付、语音、图像以及新材料的迅猛迭代,人们在信息的接触点上广泛而即时,闭环会不会只是一厢情愿的呓语?

而生态链则更加的可疑,它一方面涉及到沉重的内容聚合,另一方面则非常脆弱。在一个产能剧烈过剩的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因爱好的冲动而发生消费,其逻辑是非线性的,生态是流动和全开放的,试图用手机“闭环”应用,独立“生态”,简直是痴人说梦。

提到“粉丝经济”与性价比的逻辑冲突,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粉丝经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人格化的消费场景,从而模糊性价比,提升品牌的盈利能力,可是今天的手机大佬们却试图将两者并列而论。

几乎在所有的行业中,以性价比为购物第一要义的消费者,往往是忠诚度最低的,他们会为了一块钱的价差而转身离开,唯有人格化偏好及性能爱好者,才会为高价值商品埋单。所以,基于性价比前提下的粉丝经济真的存在吗?

在每一个发布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品牌的手机在专项性能上的PK。但是它们的芯片主要是高通、联发科、三星的,而图形处理器不是Mali、 Adreno的,就是GeForce的,或者是PowerVR的,至于摄像头传感器也差不多都是索尼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内存、速度还是拍摄清晰度,没有一项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那么,剩下的便是组装的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了,难道仅仅凭借这两项就试图去“颠覆行业”了吗?

在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占到了全球的60%。上周就有机构公布了一份报告,宣称今年国内有五家公司的手机销售量将超过1亿部。在很多人看来,有了规模才有生态,才可能形成闭环,这样就能掌握话语权和议价权,也才会有成本优势。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它正是“中国制造=规模+成本”的教科书式表述。

然而,这不正是“中国制造2025”想要摆脱的宿命吗?因性价比和成本优势所形成的规模优势,就长远而言是最不可靠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可是,今天的手机大战会不会再一次陷入这个熟悉的泥潭呢?

这一轮的手机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就已注定格外惨烈。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恐惧,第二是资本。

恐惧来自于对入口的争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家企业都唯恐失去入口能力,唯恐成为别人田地里的“佃农”,而手机无疑被看成了最直观的战场。很多加入鏖战的企业其实都是被动的,也就是说,即使手机的入口价值是虚构的,它们也必须消弭对手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资本则为恐惧提高了倍级能量。无论是360、格力或者是股价正扶摇直上的乐视,在手机战场上所投掷的“炸弹”都不影响其主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盈率。正因此,刺刀见红的价格战几乎没有底线,其惨烈程度很可能超过之前所有的战役。

克劳塞维茨曾说过:“战争并非一种盲目的冲动,而是受到政治目的的支配,那个目的的价值也就决定了其所要牺牲的程度。一旦所需代价太大,则政治目的在价值上也就不再能与之相称,于是这个目的也就必须放弃。”

若将这段话中的“政治目的”换作“产业战略目的”,也许对所有手机大战的参战者会有所警示。

[编辑 周慧陶]

E-mail:zht@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性价比闭环入口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秘密入口
作品三
性价比再度提升 Velodyne Acoustics(威力登)Impact 12 MKII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单周期控制下双输入Buck变换器闭环系统设计
双闭环模糊控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
有范穿衣也是性价比王
性价比大认证 秋季新品 必扫基本款
最优价格与回收努力激励的闭环供应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