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校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2015-07-15吴美兰
吴美兰
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紧张的现象,因而招生门槛较低。在这样的环境制度下,一方面有些学生有迟到、早退、旷课、抽烟、喝酒以及上课玩手机、旷课上网等各种坏习惯;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这些不好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正确面对、解决。这样的局面让职业教育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越来越厌学,教师教学越教越没有激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学的双方要相互沟通才能够改善学生的这种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才能得以提高。因此,职校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职校的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学生的行为已经不再简单受制度或者教师的权威约束,教师与学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本文将对职校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若干技巧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
(一)在沟通中请给学生以微笑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还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对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种艺术。” 笑是心理学上最基本的表情,但却是最有用的表情。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请给学生以微笑,微笑可以防止学生与老师产生冲突,又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还可以给学生鼓励与自信。微笑有这么神奇的作用,那我们老师就应该把它用起来。可能以往有经验的教师会教导年轻的教师不要给学生以好脸色看,一定要严格、严厉,否则就会管不住学生,甚至有的学生会爬到你的头上来。于是很多老师便天天如戴上面具般去上课,喜也罢,忧也罢,统统留到课后去表露。长此以往,学生在教师“冷若冰霜”的脸庞下,变得越来越胆战心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了。有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其实是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所以如果老师想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想看得懂学生的心思,想让手上的工作更容易处理,想和学生更好的交流,那请你把你的微笑留给学生。
(二)主动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职业院校的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技能,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想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会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主动关心、关爱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对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是疼爱有加,要知道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是渴望得到老师的主动关爱,调皮的学生经常会把“看是什么样的老师上课”这句话挂在嘴边。因此作为职校老师,我们要主动的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努力做一位有爱心的老师,这样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会变得很顺畅,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在沟通中给学生以适当的
赞扬与鼓励,真诚的评价学生
还记得有一次随口和班中一位女生说:“李莹字写得很漂亮,是不是有练过的啊,像字帖上的字一样。”就这么很平常的一句话,没想到却对这位学生影响很大,后来这位学生每次上课时做作业都写得特别认真,字也写得非常整洁。我无心的一句话,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她的注意,拉近了我跟她的距离。原来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以外,还要多观察,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学生肯定包括赞美、表扬。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爱成天听批评的话,而相反的每个人都爱听正面的话,尤其是关心、鼓励、表扬、赞美的话,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对于学生的正面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感染力,更有权威性,学生也更为珍惜。所以当你平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沟通时,要适当的给学生表扬,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以外的一些长处,看到好的现象、学生的优点及时的指出,学生的自信心会倍增,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的提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益处,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更为受用。
(四)掌握批评学生的技巧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令其4点钟到校长办公室。该生诚惶诚恐,4点之前赶到陶校长办公室,等待着校长的严厉批评。 陶行知正巧因处理一件事迟到了一会儿,他赶到办公室后请该生坐下,该生不好意思,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没想到陶校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来了。”接着又拿出第二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马上停止了,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又拿出第三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据我了解,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此时男生已内疚得热泪盈眶:“校长,我错了,不管怎样他也是我的同学,我不该拿砖头打他。” 陶行知微笑着说:“你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1]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没有一下子批评学生,而是从正面的信息与学生开始沟通,师生沟通顺畅了,教师的言语很容易就会被学生所接纳。批评是教导学生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但是面对心理逆反强烈而承受能力脆弱的职校学生,更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这就要求职校的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先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消除各种消极因素,从积极因素入手,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另外,批评要讲究方法,老师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场合、时间及人群;批评可以有“狂风暴雨”,也可以有“润物细无声”,有时无声的批评要比有声的批评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得多,一个小小的眼神有时也可以起到对学生的警醒;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必要时要给学生“台阶”下;对于男生、女生的批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女生需要关爱,男生需要面子,这样的批评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讲究批评的艺术,才可能参与学生的心灵构建,与学生建起有效沟通桥梁。
(五)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
兴趣,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都不懂!”“要讲几遍你才会懂啊,我的天啊!”“我快要疯了,这群学生和猪一样怎么教都不会。”听了这些话人的感觉是什么?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听了都不会高兴起来的,而且言外之音,我们都听得出来学生没有得到该有的尊重。殊不知,老师要想维护自己的尊严,首先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的开始。很多被老师嫌弃的学生,他们有他们的其他特长与爱好,有的学生数学不好,可是语文很好;有的学生理论不好可是技能掌握却很娴熟;有的学生理论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却是校园的文体明星;有的学生虽然不是什么班干部,可是由于爱画画,却经常帮忙班级出壁报,这种现象在职业学校是屡见不鲜。所以如果在这些学生面前批评他们的缺点,忽略他们的优点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方式,可是却是很多老师常常采用的方式。作为老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些课程在学校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老师,学生也根本没有上过这方面的课程,但学生却学得很好;相反,学校设置的课程每周要上几节课,课前老师还指导,课后老师还总结布置作业,但学生的成绩却还有的不及格。职业院校的很多课程已经分专业了,但很多学生所选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自己想选的专业,有的是为了就业,有的是为了听从父母的安排,因此学生的兴趣并不一定是他们所就读的专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到这一点,允许学生能有所学专业之外的兴趣,并尊重学生的这些兴趣,这样师生的交流才有交集,师生的关系才能融洽和谐。
二、沟通中不可触犯的雷区
(一)不要随意揭发学生的错误或缺点
俗话说得好,“人有脸,树有皮” ,“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这些简短的字言告诫人们与人交流时,要给人留情面,给人台阶下,直话曲说。职业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老师是要指出,帮助其改正,但并不是随意批评或揭发的,一定要讲究方法方式。有时候老师遇到学生反复犯错,甚至还指名道姓的揭发学生的缺点,甚至有些老师还不经意的会拿学生的缺点来开玩笑,这对于未成年的孩子都不可取的,更不要说对于有些已经成年的职校生了。随意揭发学生的错误或缺点对学生来说百害而无一益,而且老师也只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恶人。
(二)不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我们遭受挫折和不顺利时,心情自然会很糟糕,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的是,作为老师,当我们自己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传给学生。不愉快的情绪会造成情绪对立,这种对立的情绪会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2]在交际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镜子效应,或者说是回声效应。通俗的说,就是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要知道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别人的开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当我们把不愉快的情绪带给对方时,这种情绪就会从对方身上反弹到我们自己身上,从而造成一种情绪对立。所以如果学生受到教师不良情绪的传染,不但学习不认真,还会暗中与老师作对,这样反过来影响了老师工作。那些老是诉苦、老是抱怨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不愉快的,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厌烦情绪,不愿跟老师打交道。所以职业老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把你自己的不愉快,变成别人的不愉快,不要把一份不愉快,变成全班学生的许许多多的不愉快。
总而言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想教的老师和不想学的学生。在职业院校中,只要我们运用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用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建立有效的沟通纽带与学生融为一体,紧密联系,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的,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被充分的挖掘出来,把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将来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职业市场竞争中出类拔萃。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