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食品行业发展状况

2015-07-15申海鹏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主营业务十二五

申海鹏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顺应市场变化,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经济效益持续提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多数经济指标提前完成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

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方式、优化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行业稳定健康增长。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9万亿元,比2010年的6.3万亿元增长了72.7%,年均递增约14.6%,略低于“十二五规划”中“食品工业年均增长15%”的目标。

2014年,食品工业上缴税金总额9241.55亿元,比201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4.8%;食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581.46亿元,比2010年增长95.1%,年均增长18.2%。

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0年的0.88∶1提高到2014年的1.05∶1,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超过百亿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家,2014年,全国达到和超过这一规模的食品工业企业有54家,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百亿元食品工业企业超过50家的发展目标。

2014年规模以上大中型食品工业企业共计5789家,占食品工业企业数的15.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54.0%;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62.9%;上缴税金占全行业的83.2%。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国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更加重视节能环保低碳发展。2011~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3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43万亿元,增长1.5倍。

2014年全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61.8%,年均增长27.2%;全国食品工业总资产6.5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66.6%,年均增长13.6%。

食品工业是最早开放的竞争性行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食品工业企业已经适应了按市场经济方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目前,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8%是由企业自筹资金解决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其他资金来源只占到全部投资的12%。

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指导下,食品工业区域经济逐渐趋向均衡协调发展。

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和优势地位,2014年东部地区实现了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59万亿元,比2010年的3.26万亿元增长了40.8%;其中山东省2014年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8万亿元,一直以来稳居全国首位。

中部地区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2万亿元,比2010年的1.45万亿元增长了101.4%;其中河南省2014年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9631.55亿元,自2010年以来连续4年居全国第二位。

西部地区借助政策优势,食品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西部地区实现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6万亿元,比2010年的1.20万亿元增长71.7%。从增长速度上看,“十二五”期间,中部发展最快。2010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例分别为45.4∶22.9∶19.4∶12.6,到2014年发展为42.1∶26.8∶18.9∶12.2。从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食品工业份额占比减少,中部地区份额增加。

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48.34%提高到2014年的57.89%,基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

“十二五”期间,2011~2014年累计实现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806.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52.4%,年均增长11.1%。食品出口4年累计2256.1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1750.4亿美元增长28.9%;进口累计3550.5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的2060.3亿美元增长72.3%。

“十一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2011~2014年贸易逆差分别为194.5亿美元、331.8亿美元、372.6亿美元、395.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大宗商品(粮食、油料、油脂等)量、值不断创出新高,加之对乳制品和肉及肉质食品进口的大幅增长,导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食品安全形式总体向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十二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及食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

食品工业重点行业发展情况

粮食加工业

粮食加工业转化农产品数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生产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606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71.51亿元,比2010年增长98.4%,年均增长18.7%。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生产大米13042.82万吨,比2010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2.2%;生产小麦粉14116.02万吨,比2010年增长39.5%,年均增长8.7%。

食用油加工业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食用油加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2 0 14年全国食用植物油产量6534.13万吨,比2010年增长66.9%,年均增长1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69.98亿元,比2010年6076.80增长70.6%,年均增长14.3%。

乳制品制造业

“十二五”期间,乳制品制造业在整顿和调整中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诚信建设、安全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发展期。

2014年全国乳制品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97.73亿元,比2010年增长67.8%,年均增长13.8%;乳制品产量2651.81万吨,比2005年2159.3增长22.8%,年均增长5.3%。

酿酒工业

酿酒工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工业之一,也是世界酒类品种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十二五”期间酿酒行业在历经“十一五”高速发展后,逐步向“理性变革、力求稳健”发展,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科技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2014年,全国葡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57亿元,比2010年309.5亿元增长35.9%,年均增长8.0%;葡萄酒产量116.10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6.6%,年均增长1.6%。全国黄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6亿元,比2010年增长35.8%,年均增长7.9%。全国啤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24亿元,比2010年增长46.2%,年均增长10.0%;啤酒产量4921.85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9.8%,年均增长2.4%。

2014年,白酒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8.8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94.2%,年均增长18.0%;白酒产量1257.13万千升,比2010年增长了60.2%,年均增长12.5%。白酒行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节粮降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7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72.6%,年平均增长14.6%。

2014年,畜禽屠宰业生产鲜冻肉3903.44万吨,比2010年2116.8增长84.4%,年平均增长16.5%;肉制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13亿元,比2010年增长42.2%,年均增长9.2%。

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调整

世界经济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振兴时代,全球食品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不断向多领域、全链条、深层次、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些必将深刻影响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跨国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整合,以专利、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人才、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采用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手段实现食品工业重组,这些也对竞争力相对薄弱的食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迫切而艰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和环境双重制约,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已成为我国长期的主要任务。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对这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的选择。

高新技术应用加速,食品工业不断涌现新业态

食品科学是高度总和的应用性科学,其它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都会直接或间接带动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微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食品科技交叉融合,不断转化为食品生产新技术,如物联网、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营养与健康技术、酶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催生了传统食品工业化、新型保健与功能性食品产业、新资源食品产业等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十三五”时期,城乡居民对食品消费需求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进入中高收入阶层的人越来越多,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大体经历了三个层次:①民以食为天——刚性需求——吃得饱;②生活水平提高——结构需求——吃得好;③健康长寿——功能需求——吃的安全有营养,而且正从生存型消费加速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从“吃饱、吃好”向“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转变,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多样化,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继续推动食品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全国许多县市以发展食品工业为重点,带动和引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每两年开展一次食品工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和经验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培养和认定178个食品工业强县和1046家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这些强县的食品工业产值均占到全县的经济总量的50%以上。通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动化解“三农”问题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聚集特色发展

食品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发展食品行业一是要聚集,二是要有特色。聚集发展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产生聚集效应;有利于产业贯通,融合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有利于产域融合,成为新城镇建设的载体,进而实现农业人口和农产品就地转化,实现食品产业和新城镇建设的融合推进。聚集发展的有效形式就是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有特色就是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统筹规划,业态集中,形成优势,如最近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功能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有机食品、休闲食品等等。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主营业务十二五
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
2015年5月我国自行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
中国食品工业清洁技术论坛在沪召开
Nisin在食品工业防腐保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