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情趣群体心理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5-07-15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情趣体育课教学效果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学习情趣群体心理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刘 杰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本研究通过对学习情趣群体心理效应的分析,提出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情趣的必要保证,学习情趣和群体心理二者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学习情趣心理效应体育教学

群体心理效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群体为实现教学过程中规定的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信赖、智能互补、相互作用心理相容,按一定的一致行动、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倾向,及由此产生的效应。

学习情趣,指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知识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的一种心理倾向。

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性意识要求甚强和学生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考虑学生的这两种基本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属性,只有把心理倾向和心理属性两者加以充分引导利用,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课情趣的必要保证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提出,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学环节过程中,一个明确的、好的教学目标提出,会吸引学生强烈的情趣和学习欲望,进一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反,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反而对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例如,在一堂体育课中,如果提出的教学目标是某几个学生感兴趣的,并具有一定表现性和竞争性的教学目标,如是篮球课,学习简单的行进间传球配合练习,后半课时组织教学比赛,学生的学习情趣马上就会高涨起来,因为篮球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项运动,因此,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心理情绪上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了。反之,如果提出的目标是学生不太感兴趣的素质课,并要求在课堂上每人都要跑一个1500米,这种目标一提出,学生在内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教师规定在多长时间跑下来,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趣上就更加接受不了,学生会讨厌上体育课,在教学和教学效果上起不到良好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提出和设立上,一定要选择好的,能够促进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情趣的的产生,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学目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产生最佳的效应。

二、群体心理的基础以集体意识为主

体育运动中大部分运动项目以集体性运动项目为主,它需要运动员相互间配合才能完成。群体心理效应是一种意识的集中表现,在一个集体中,有时个人的目标和志向与集体不能相互容忍,这时就需要个人有自我牺牲精神和良好的集体意识,使个体与群体两者目标相互整合。体育教学也是一样,只有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才能得以进行,需要有很强的集体意识,可以说良好的群体是搞好体育教学的保证,教学集体只有心理相容、志趣相投,运动中和比赛中才能密切配合,积极协作。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确立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规范,例如,在体育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某一项目感兴趣,而对个别运动项目产生厌烦心理,如果以个人兴趣为教学,教学效果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群体意识为主,个人兴趣与集体目标相容,产生共同的群体心理,教学效应比较明显。因此,良好的群体意识是产生良好的群体心理效应的基础和保证。

三、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学习情趣和群体心理二者有机结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习情趣和群体心理效应两个重要的心理倾向,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集体舆论

良好的课堂集体舆论能够起到积极和约束作用,给人以鼓励,形成良好品德,克服不良作风,起到督促和帮助个体明辨是非、荣辱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舆论并加以利用,为教学效果的目标实现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创造环境

体育教学是学生走出教室,人与大自然和谐为主的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同于其他教学科目室内教学学科,体育课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充分利用各种集体游戏达标、竞赛等手段提高教学的群体内聚力,使每个群体内部高度的整体化。

(三)建立规范

规范意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而群体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体育教学也需要建立严格的课堂规范,从而在无形中给教学群体加上一种心理约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建立和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为群体心理和志趣的整合打下基础。

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善于在学习上形成积极的学习情趣和群体规范,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学习情趣群体心理效应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关系

学习情趣群体心理效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把若干个人组成一个群体,为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实现某一规定目标,教学中相互信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按规范一致的行为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倾向,由此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体育课教学而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群体,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志趣相投。共同的个人志趣可以保证个体在运动技能掌握的过程中有相似的态度,保证教学群体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进一步激发教学热情。

2.师生之间应确立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相互整合。

3.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可以使学生群体对体育教学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发挥群体和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4.集体舆论。正确的、健康的课堂舆论是激励、鼓舞和约束学生群体言行的巨大精神力,它能够起到明辩是非、克服学生不良风气的作用。

5.智能互补。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取长补短,才能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分配的任务。

为了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群体心理效应,进一步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要尽力做到: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保持高度的群体内聚力;形成积极的群体压力。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情趣体育课教学效果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