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07-15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生字学案习惯

(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066600)

浅析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魏春玲

(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06660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预习是保证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最好方式。我们不仅要通过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预习能力,从实际教学出发,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本文是笔者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语文教学预习学习能力

所谓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预先了解到自己认为的难点和重点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讲,从而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预习是自觉运用学过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的层面。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预习教育,引导学生想预习、会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基础阶段,可以说刚开始学习学生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前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并时刻向学生灌输预习重要性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具体在实际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之外,我们要多引导多启发,甚至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开展预习。我们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来开展预习。

这样,这种形式的预习一方面降低了预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从心理上降低了学生对预习的抵触情绪。因为,如果我们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开展预习,很多学生是不知道怎样开展,更不知道如何预习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对预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倦心理,但是通过导学案的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将得到彻底的改善。使用导学案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地就会知道该如何预习和预习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撤掉导学案让学生试着自己预习。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预习习惯就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二、要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做到“三动”

预习要想有效果就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这就需要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调动自己的各感官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笔者认为,预习的过程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预习的过程中要勤动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提高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能力。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最需要提高的技能。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预习的过程中,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生词生字的掌握,语法句式的了解,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阅读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动口”的引导工作。

2.预习的过程中要勤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预习不仅是阅读就可以的,还要勤动手,掌握的内容多写几遍,一方面是记忆得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练习书写能力,提高书写水平。对于理解不了的或者认为有难度的地方要加以标记特殊说明以便于在听课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预习的过程中要勤动脑。动脑就是要勤思考。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是教师个人思想的体现,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的一个理解。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和个人认知。因此,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思想,让学生能够多思考。这样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我们的教学水平都是有帮助的。

此外,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设计者,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五步:一读(读通课文)、二查(查字词典解决生字新词的困扰)、三思(思考课后练习)、四划(划出重点语句)、五问(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也有人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确实,对孩子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预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纵观国内外各种学习理论,无不强调“预习”这一环节。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教师平时教给的方法或者运用工具书等去理解。扫清阅读障碍后再根据教师教给的分段方法理清文章脉络。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例如,教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是这样要求课前预习的:

1.请你读一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认识的本课生字做成字卡,准备和大家交流分享。

3.把你认为本课难写的生字写一写。

4.遇到不懂的词语请你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者是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解决。

5.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课后习题有个较为正确的答案。

6.提出疑难问题。

总之,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我们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努力研究、实践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方式方法,为我们的教学打好基础,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生字学案习惯
读儿歌识生字
上课好习惯
生字辨识大闯关
乡愁导学案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比例尺(一)”导学案
生字变身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