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模式的探究

2015-07-15

学周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跳绳标志行为习惯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幼儿园362500)

幼儿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模式的探究

陈丽香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幼儿园362500)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幼儿今后一生的发展。幼儿的发展最主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灵和体魄,而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从巧设情境、全面渗透、家园合力等渠道入手,全方位促进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其健康茁壮成长。

一、巧创情境,营造养成氛围

(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的环境文化应全力渗透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无声的语言,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熏陶,让每一位家长和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各种养成行为标志进行识别和记忆。如在电源插座旁贴上触电警告标志,提醒幼儿有电,很危险;在饭桶边设置烫伤警告标志,提醒幼儿桶里有热汤热饭,在阳台栏杆处贴上请勿攀爬标志,提醒幼儿翻越栏杆危险;与幼儿一同设计各种警示标志及警示语,提升幼儿自我约束与互相监督能力,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精心营造心理环境

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小朋友面前做危险动作,不将危险物品放置在幼儿触摸到的地方,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必须做好养成教育和养成措施,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设置“学当‘养成小卫士'”专栏,成立由幼儿为主体,辅导教师作保障的小小养成检查组,每天由幼儿轮流担任“健康行为小卫士”“健康行为小卫士”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走廊等地方不安全因素,引导和提醒小朋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让“健康行为小卫土”评选当天“健康之星”,让幼儿从中感受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乐趣,体验成功与满足感。

二、全面渗透,活化养成策略

幼儿园应将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及各领域活动中,通过全员参与、循序渐近、分层实施。

(一)渗透到各类养成教育活动

1.在园一日活动中促养成。在幼儿园里各种器械、各种玩具也非常多,但有时幼儿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即使有一点攀爬的坡度或阶梯,也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应通过渗透着健康教育的因素,让幼儿通过体验学习自我保护、挑战自我的机会。如大班幼儿跳绳,有的幼儿拿着跳绳胡乱玩,有的拿绳困往自己或往其他小朋友的身上绑,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一起讨论怎样跳绳,通过图片故事《跳绳有讲究,你知道吗?》,让幼儿知道跳绳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方法,针对诸如此类正在发生的不养成因素,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循序渐进。

2.游戏中促养成。①提供游戏场景,获取养成的知识和经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养成和自我保护常识及规则的最好机会。幼儿通过模仿养成教育的行为准则,缩短掌握行为规范的过程,并把这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如“我与文明同行”的宣传活动中,开展《有趣的养成标志》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交通标志,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养成标志的图片和照片,幼儿通过把各自带来的养成标志介绍给小朋友,分享交流,加深印象内化知识。②设计健康行为习惯绘画手册,加深对养成的认识。养成标记是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以无声的语言形象地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使其了解、获取养成保护的常识和经验。比如,建立一个“养成标志册”“幼儿养成绘画手册”,并有分类子栏目:交通养成标志、养成标志系列等,幼儿制作的养成绘画手册中有运动养成篇、幼儿园养成篇、水上养成篇、交通养成篇等等,幼儿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设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收集生活中养成标记的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学习认识的过程。③利用儿歌、表演、播报等方式,梳理养成知识,让幼儿了解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幼儿谈话、看图讲述、说儿歌、表演、养成播报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基本养成常识。对幼儿谈话,可开展“保护自己办法多”“养成你我他”“眼睛生病了”等各类主题讨论活动,让幼儿对自我养成保护图片进行叙述,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中养成教育的特性,针对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及需主动参与等学习方式,并结合养成教育的内容,为幼儿量身定制了一些养成小儿歌,如《红灯停,绿灯行》《游泳养成》《养成儿歌》等,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教育也可融于故事教学活动中,借助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深化养成教育内容。

3.日常生活中促养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幼儿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容易发生的一些有关不良健康行为习惯方面的事件,和幼儿一起对活生生的实例进行分析,使他们知道一些引起危害的原因,也学习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个女孩不小心脚滑了一下,脸颊乌青了。随后,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应该怎样玩才安全。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不推不挤、不冲撞、不动手、慢慢地走等等。情感体验深刻对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收效非常显著。这种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摔伤磕破时,就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体验会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我保护的意义。

(二)制定班级常规,规范幼儿健康行为习惯

常规的培养,不仅仅是规矩制定,老师说教以后就可以自动形成,而是结合幼儿每日生活,让幼儿明确每天生活中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养成要求。因此,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如班级组织开展亲子运动会。在运动会开始之前,要事先熟悉活动地点的环境,了解周围是否有养成隐患,及时整改。在班级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纪律教育,清点幼儿人数。在比赛之前,可以组织家长和小朋友们做热身操,懂得运动前要先全身放松;介绍运动会的一些注意事项,如在活动过程中能遵守活动规则,不要将头、手脚伸出比赛场地,也不能在场地上走动,避免碰撞,比赛时不拥挤等等,通过亲子运动会,渗透相关的养成教育内容。

三、家园合力,深化养成培养

幼儿园应将通过家长会、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开展咨询活动,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并通过发放各类常规细则说明书,把幼儿园每次主题教育活动告知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开办家长园地和家长信箱栏目,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同乐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总之,幼儿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1]万毓荣.包如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4).

[2]颜磊.幼儿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跳绳标志行为习惯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认标志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