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特,第二个卡恩?

2015-07-14杨晋

世界知识 2015年13期
关键词:卡恩布拉特国际足联

杨晋

2015年6月2日,有“足坛不倒翁”之称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获得第五次连任四天后宣布辞职。此前的5月27日,多名国际足联高官在美国和瑞士警方联手的“瓮中捉鳖”行动中被逮捕。美国检察机关以受贿、诈骗、洗钱等罪名对14名涉案官员提起诉讼。如果把国际足联比作足球队,这14名官员相当于首发的11名球员加上三名替补,堪称国际足坛历史上“最豪华”、“级别最高”的“球队”。更为诡异的是,此次策划“捉鳖行动”的并不是国际足联所在地瑞士警方,而是远在万里之遥的美国。对于这次反腐行动,美国联邦调查局长詹姆斯·科米表示:“工作将继续,直到把所有的腐败分子都挖出来,并把消息发送到世界各地。”

美国人重拳出击,欧洲高官应声落马。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也发生在2011年5月11日。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因为涉嫌对酒店女佣“性侵”而被纽约联邦调查局逮捕,结果不但丢掉了IMF总裁的职位,也失去了竞选法国总统的机会。美联社注意到,关于卡恩案当时各种阴谋论甚嚣尘上,和西方关系不好的普京就宣称卡恩是被美国人陷害的,卡恩在金融危机中反对实施美国主张的严厉紧缩政策,公开对抗美国的“金融霸权”,结果遭到美国的“清洗”。就在布拉特辞职十天后的6月12日,法国法院以找不到证据证明卡恩有从“卖淫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为由,宣判卡恩无罪。法官贝纳尔·勒迈尔表示,法国的法院并不是卫道士,而只是法律的维护者。

《环球研究》杂志撰稿人斯蒂芬·兰德曼认为,此次瑞士人布拉特被迫下台和四年前法国人卡恩被抓颇有相似之处。6月11日,瑞士警方再次搜查国际足联位于苏黎世的总部,这被媒体看作是“反腐风暴”引向布拉特的重要信号。兰德曼写道:“国际足联的腐败并不是新话题,美国曾用司法‘长刀把卡恩赶下台,这次布拉特是否会面临相同的命运?”

足球在美国是美式橄榄球,经营多年却只是小众运动。而欧洲人却把英式足球变成世界第一运动,成为对抗美国文化霸权的利器,这多少令美国人不爽。在一些媒体看来,美国人和瑞士人结下“梁子”还要更早。1998年,美国盐湖城以压倒性的58票一举成为2002年冬奥会的东道主。当年12月,瑞士籍奥委会委员贺德勒突然曝光部分委员收受贿赂的“国际奥委会成立104年以来最大的丑闻”,使美国人名誉扫地。这次美国人在瑞士查腐败,似乎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布拉特已“执政”国际足联长达四届。世界杯前68年,决赛阶段的比赛始终在欧美两地轮回,布拉特力主南非、卡塔尔和俄罗斯主办世界杯,使更多国家有机会亲密接触世界杯,这是对旧有的足球秩序的颠覆。这令国际足联的背后“大金主”美国和以前坐收渔利的“老欧洲”国家心怀不满。翻开国际足联的官方赞助商名单,不难发现来自美国的VISA信用卡、可口可乐、百威啤酒、麦当劳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世界杯如能在传统的足球强国举办,无疑对他们的商业利益有重要保障。而布拉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世界杯放在没有多大油水的南非甚至卡塔尔,还要在11月底和12月举行,这让指望在北半球夏季卖啤酒和饮料的赞助商们情可以堪!

至于2018年的世界杯所在地花落俄罗斯,更是犯了“政治大忌”,美英正和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布拉特却准备给普京送去鲜花和掌声,使得英美气不打一处来。所谓布拉特如何“贿选”当上国际足联主席的“老账”被重新翻出。英国作家戴维·亚洛普在《他们如何窃取了这项运动》一书中写道:1998年6月8日,在投票前,一捆捆五万美元的钞票在巴黎被分发给非洲代表。结果选前大热门、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在竞选首轮便以80∶111惨败。然而,此前的1997年,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向自己的祖国巴西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巴西政府和议会一定要以“惩治腐败”的名义追究巴西足协的罪责,国际足联将开除巴西的会员资格,从而让巴西队失去1998年法国世界杯的参赛资格。对于阿维兰热的“足球霸权主义”,“老欧洲”们却反应平淡。

不管“贿选丑闻”结果如何,国际足联改革已经被提上日程。目前国际足联的成员有209个,已经超出联合国的成员数。布拉特在推广足球方面功不可没,但如何保持国际足联的高效廉洁,确实需要在制定内部规则和制度上下功夫。

猜你喜欢

卡恩布拉特国际足联
国际足联世界杯奖杯的由来
国际足联危机性案件的延伸论证
FIFA:足球是世界的,钱是我的
榜单
德媒称卡恩 帮中国选“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