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文化生态学背景下的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对策

2015-07-14何国富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村赣南古村落

何国富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550025)

探析文化生态学背景下的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对策

何国富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550025)

目前,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状况可分为被保护、重新利用、放任不管3类,而保护中存在缺乏保护意识、保护力度不足、开发效益低下、缺乏生态基础等问题,应采取博物馆式管理和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加大经济建设力度等应对措施。

赣南客家古村落;文化生态学;保护对策

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031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古村落正遭受严重的毁坏,许多民族文化也逐渐失落。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然而,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1。

二、文化生态学理论

文化生态学认为,任何一种文化、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多种文化聚合则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系统,且该系统中的各种文化具有共生性、动态开放性、多样平衡性、有一定层次性和结构性等特点。

共生性,意即某一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因子并不是独立生存和发展,各个因子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动态开放性,即文化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可与周围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因此,文化生态系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动态变化。多样平衡性,即该文化系统由于具有开放性,原本不属于该系统的其他文化因子被引入该系统后,即破坏了该系统的平衡,但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系统可调节系统内多样的文化因子,促使各因子协调共生。层次性和结构性,即某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各个文化生态系统由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协同发展,划分出了不同的层次,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结构网,这使得该系统中的各个因子既横向传播,又纵向传承,层次感和结构感更强化。在以上几个特点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共生是文化生态统得以存在、构建的基础,不同文化之间的吸收、交换、磨合、协调是文化生态系统构建的过程,动态开放是文化生态系统得以不断更新、发展的方法,而平衡和持续发展则是文化生态系统动态开放追求的结果。将该理论应用于以古村落保护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保护中,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丰富、壮大和持续发展。

三、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状况和问题

1.保护状况

目前,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状况可分为被保护、重新利用、放任不管3类2。被保护的古村落,如赣县白鹭古村、龙南客家围屋等,是政府为挖掘古村落、古屋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为古村、古屋所在地提供修缮和开发资金,出台支持政策,或者当地居民、户主具备一定文物保护意识,自发出钱出力修缮、保护古村和古屋。然而,由于政府或个人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或存在偏差,修缮过程中力度把握不够或过度,致使修缮效果不理想,甚至造成“假古董”。重新利用的古村落,如赣县樱花公园清代客家民居,由于有政府投资或民间资本的投入,再加上严格按照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的要求进行修缮、更新,并通过合理使用修缮后的古建筑如进行旅游开发,获得了新生。放任不管的古村落,如南康谭邦古村,可分为空置放任、自住放任两类。其中空置放任型的古村落或民居由于无人管理,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和破坏下,损毁速度大,损毁程度大,若再不采取有效的抢救、保护措施,将会彻底消失;自住放任的古民居、村落是因居住者由于经济因素的限制或缺乏修缮保护意识,或者居住者已离开村落或民居,对民居、村落放任不管,部分民居、村落完全空闲,甚至成为放置杂物、垃圾的场所。

2.古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保护意识。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古建筑在防水、防火、防震等方面的性能不及现代建筑,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需要,人们对建筑质量、性能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住房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农村人口建造新房的愿望愈发强烈。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拆旧建新成了人们的唯一选择。就这样,古村落面积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殆尽。

(2)保护力量不足。部分地方政府或团体甚至个人虽然具有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但是文物保护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而赣南地区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开发效益低下。既往的文物保护和开发实践经验表明,修缮完备、具有一定特色的文物经过适当、合理的开发,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但是在赣南,除了赣县白鹭古村、龙南关西围屋、赣州最高的围屋——燕翼围等有一定知名度外,其他诸如康市谭邦古村等基本鲜为人知,因此,开发力度不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无法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4)缺乏生态基础。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许多农村人口纷纷外出务工,部分务工人员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将孩子接到城镇当中就读,村中仅剩部分年迈体弱的老人,农村“空心化”情况严重3。在这种情况,古村落的修缮缺乏人力支持,且就算修缮后也缺少“人气”,缺乏经营,缺乏生态基础。

四、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对策

1.博物馆式管理和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

所谓博物馆式管理和保护即留下文物的有效物质外壳,如动物骨骼、建筑物基本结构等,让人们进行观赏,但是这些物质外壳缺乏生命力,无法保留物质原本的精髓、灵魂;但如果在文化生态学背景下进行生态保护,则可较好地保留的精气神并不断丰富古村落的内涵,使得古村落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2.加大经济建设力度

农村之所以出现“空心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生活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为古村落的生存、保护、发展创造生态基础,就必须通过经济建设留住人口,为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促使居民安居乐业,从而为当地文化建设和更进一步的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3.加强文物保护教育

文物的保护不能单纯依赖政府、某团体或某个人的努力,还应团结当地居民的力量,让居民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让居民对当地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自觉保护、弘扬当地文化,为古村落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创造思想基础。

赣南客家古村落适当开发可成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可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赣南客家古村落由于缺乏保护意识、缺乏生态基础、保护力度不够等原因,损毁情况严重,亟需抢救保护。

注释:

1.黄跃昊,饶小军.传统古村落保护方法刍议——以江西婺源汪口古村落为例[J].新建筑,2010(05):27-31.

2.李枝秀.古村落保护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2(01):238-240.

3.唐建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11(01):99-102.

何国富(1981-),男,江西赣州人,深圳大学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版画与数字图像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古村赣南古村落
《古村小巷》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