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专业化初探
2015-07-14吕宜菲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014000
吕宜菲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014000)
音乐教师专业化初探
吕宜菲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014000)
当前,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本文从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出发,论述了音乐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并初步提出了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从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出发,提出师资培养机构改革的设想。
专业化;专业化发展;专业素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先后兴起教育改革,逐渐形成一场影响广泛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究其实质,是为了适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努力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新教育体系。各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也是这一教育改革浪潮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日益发展,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已进入到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终身化、多元化、高层化、信息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新时期。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据统计,到2009年为止,我国已有超过一千万的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维持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按照专业尺度去衡量,综合考察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仍然处在低中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看,现行的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片面强调各学科专业知识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师范院校学生的特殊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学科专业课比例过大,必要的教育教学专业课程比例过小,与教育相关的科研、评价、更新教学手段、教学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二是从教师的专业道德来看,当今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望与教师对自身道德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着矛盾。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教师事业心以及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矛盾频发,影响了教师的整体形象,教师职业道德潜伏着危机。三是从教师的专业程度来看,我国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仍然偏低。截至到2009年,虽然全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99.4%、98.29%和93.61%;小学教师有专科以上学历的达到了74.83%,初中教师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9.44%,高中教师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2.81%。但是,在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都提高到了本科层次,更多的是研究生层次。显然,教师学历层次偏低这一现状不符合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四是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许多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没有机会继续学习,这成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障碍与瓶颈,也体现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总之,结合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可以看出,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数量可以满足低水平的需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大,教师专业化仍处在低中级阶段。
从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音乐教育已进入一个开放性的全球视野的音乐文化环境和现实,多元文化成为新世纪音乐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音乐教育面临着彻底的改革。而音乐教育的改革能否成功,其核心在教师。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即使有好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案,都无法实施,也不可能实现,所以,教师所具备的理论素质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应该成为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现阶段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应当以教师专业化为取向,从理念、体制、政策、以及教师个体等多个方面去进行,培养出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满足我国现代教育日益发展的要求。音乐教师教育也必须紧密配合当前全球化的、符合中国音乐教育教学需要的实际,努力实现其专业化的标准和规格。
二、对音乐教师专业化含义的界定
顾明远教授在《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中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六大观念,即:“要在教育理论上创新,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树立教育国际化观念;要树立网络教育观念;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新世纪理想的音乐教师,应当既是音乐艺术家,又是教育艺术家。他们既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音乐能力和丰富的音乐知识。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他们必须在教学的技能、观念、方式、手段、心理和研究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素质。基于此,笔者以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专业信念。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还处于“边缘地位”,其重要意义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具有坚定的专业信念是教师专业化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专业知识。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音乐学科理论知识、教育学科理论知识、音乐相关学科及一般文化知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第三是专业能力。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教师综合能力的趋势下,一名具有专业素质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还应在此基础上,具有包括音乐能力、教学能力、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在内的专业能力,从而形成合理的音乐教师素质能力结构。
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三个方面是紧密相关、不可割裂的。对于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而言,要想在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又能把音乐的美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首先就要使自己具备这三方面的专业素质。
三、加快音乐教师由职业化到专业化的进程
“‘教育新闻调查’显示,把教师看成职业、事业、专业的人,比例分别为49.4%、46%、3%。”有近一半的教师,只是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作为职业。那么教师到底应该是一种职业还是专业呢?
其实,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教师以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来“养家糊口”,当然是一种职业。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还必须是一种专业。教师如果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职业看待,就会成为“匠人”;而如果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专业,教师就会把提高专业水平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一个职业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专业,关键是这个职业具有“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教师的职业特点表现在传授知识并且促进人的发展与合作上。如果教师只是个“知识传授者”,教师的职业可以被其他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而当教师同时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时,教师的职业就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这个发展过程,就是教师由职业向专业进化的过程。近几十年,教师专业化成为了世界性的潮流。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这些都离不开高等师资培养机构。反观音乐教师高等师资培养机构,却是问题多多,主要表现为重专业知识的建构,轻人文知识的补充,专业口径过于狭窄等,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革音乐教师高等师资培养机构。
其一,从“头”抓起,在音乐师资的招生过程中注重专业人文并重。目前高师院校的艺术类招生存在一种恶性循环:成绩越差越学音体美,越学音体美知识面越窄。因此,在高校招生时,应要求考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具有扎实的文化课知识,应适当提高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这样既注重专业,又重视文化课,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总体素质。
其二,确立“培养多能一专音乐人才”的音乐师资培养目标。高师音乐教育要适应中小学教育实践的需要,培养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要同时注重“一专”和“多能”:教师既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特长;同时还要具有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以及教育科研等多方面能力。
其三,整合音乐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对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来说,课程体系是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片面强调专业,课程比例严重失调,专业技巧课比例过重。笔者认为,按照“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专业学科知识课程,教育学科知识课程,教育实践课以及与音乐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课程之间的比例应大概为3:3:2:2。我们要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获得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专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其四,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的专业,而当前的教育实践,仅仅在毕业前夕进行,存在时间短、范围窄、介入浅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实践,否则,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能被割裂开来。教育实习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对当年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在日常的课程安排中加大实践课比例,开设小型教学模拟课和微阁教学课。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切实转化为能力,培养出专业的音乐教师。
总之,教师职业经历了从经验化到职业化再到专业化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而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还只是发展中的专业化。要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在改革师资培养机构的同时,教师也要树立专业化信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自我更新。这样才能成为专业化的合格教师,符合新世纪的需要。
[1]徐军,马世平.《论新时期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现代教育科学》,2005(2).
[2]高华程.《新世纪呼唤教师专业化——访〈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的作者刘捷博士》.《中国教育报》.
[3]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彭银祥.《教师是职业还是专业》.《教育发展研究》,2000(8).
[5]记者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国教育报》,2002(01).